高明
摘要:語文教師對初中生講解學科知識時,不單是要讓學生記憶教材上的知識,也需要讓學生對教材知識進行深層的理解,以此獲得更好的情感教育。問題能引導初中生深度理解課程知識,也可以激發(fā)學生對課程知識進行主動探索的興趣,逐漸提升學科教育的成效。為此,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巧設學科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思考,提升他們參與知識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本文探究語文教師巧設思考問題的途徑,希望對學科教育提供借鑒。
關鍵詞:初中生;語文課堂;課程參與;學科問題;積極性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17)12-0245-01
Abstract: the language teacher discipline knowledge, teach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s not only to let students memory textbook knowledge, also need to let the students to mak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knowledge to the teaching material, to gain a better emotional education. Problems can guide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 deeply understand curriculum knowledge, and als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active exploration of curriculum knowledge, and gradual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For this reason, Chinese teachers can guide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the content of articles and enhance their enthusiasm to participate in knowledge learning by means of skillfully setting disciplinary problems. Therefore, this paper explores ways for Chinese teachers to skillfully set up thinking problems,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education.
Key word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anguage classes; Course participation; Subject matter; enthusiasm
前言:
語文教師對初中生提出思考問題,能對教學過程進行科學的控制,啟發(fā)學生的學科思維。同時,通過課程提問也能對學科教育情況進行反饋,以此提升學科教育的科學性。而語文教師提出問題的質(zhì)量對最終教學效果有著影響,必須要保障問題的科學性。教師在設置思考問題時,應該關注問題呈現(xiàn)的啟迪性,依照教材內(nèi)容以及學生認知能力提出問題。這樣能激發(fā)學生對學科內(nèi)容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對課程知識進行主動性的探索,以此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1 課堂提問應該具有層次性,降低學習難度
問題能引導初中生深度理解課程知識,讓學生感受文章的內(nèi)容。為此,語文教師可以通過課程提問引導學生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思考,促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程知識。本文認為語文教師在提出課堂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應該保障問題的層次性,以此降低學習難度[1]。因為初中生體現(xiàn)的認知能力以及思考角度存在差異,需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能力提出不同層次的思考問題,這樣能引導學生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思考。
如講解“黃河頌” 時,語文教師應立足初中生的認知能力提出不同層次的思考問題。教師可以提出以下思考問題,“文章內(nèi)容一共分為幾段,體現(xiàn)怎樣的段落特征?”“黃河頌的關鍵詞有哪些?關鍵的語句是什么?”“文章歌頌黃河怎樣的精神?黃河有著什么樣的特征?”“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是什么?” 這些問題可以引導初中生對學科內(nèi)容進行不同層次的思考,以此降低學科教育的難度。
2 課程提問應該保障啟發(fā)性,激發(fā)初中生的學科思維
語文教師提出問題的質(zhì)量對最終教學效果有著影響,為此,教師必須要保障問題的科學性,要提出具有啟發(fā)性的課程問題,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科思維。課程問題不是隨意提出的,而是要立足教材內(nèi)容的核心與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讓學生通過思考問題感受教材內(nèi)容的重點,獲得相關的情感教育。為此,語文教師在開展課程提問時,需要考慮問題的啟發(fā)性,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養(yǎng)成。
例如講解“陋室銘”時,語文教師可提出以下思考問題,啟發(fā)學生對課程內(nèi)容進行探索。“陋室銘中重點詞匯是什么?”“為什么將文章名字定為‘陋室銘?”“文章中哪些語句表達作者的做人態(tài)度?對此你怎樣看?”“請用簡短語言論述文章的主題思想,并闡述你對文章內(nèi)涵的理解?!?這些思考問題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性,可以指導學生對古文內(nèi)容進行思考,讓學生實現(xiàn)思考以及表達等能力的培養(yǎng),逐漸提升班級學生的學科思維。
3 語文教師提出課程問題時應該保證難易度,讓學生參與到課程討論中
初中生對相同事物有著不同認知,也體現(xiàn)出不同的價值觀念。在對語文知識進行學習時,學生體現(xiàn)的理解以及運用能力均存在很大差異。如果教師運用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對學生講解知識,則不能滿足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學習的各項需求[2]。為此,語文教師提出課程問題時應該保證難易度,讓學生參與到課程討論中,這樣可以讓不同學習能力的初中生對學科知識進行探索。
如對初中生講解“臘八粥”時,語文教師就需提出不同層次的思考問題,讓學生對課程內(nèi)容進行深層次的思考。教師可提出幾個簡單的課程問題,促使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閱讀與分析[3]?!拔恼伦髡呤钦l?”“文章中有些成語?你們知道成語的內(nèi)涵是什么嗎?”“文章一共有多少個自然段?”之后,語文教師可提出一些稍具有難度的思考問題?!拔恼碌膶懽魉悸肥鞘裁??”“文章中出現(xiàn)幾處省略號,有著怎樣的作用?”“你比較喜歡文章中哪句話?為什么?”最后,語文教師需提出一些具有拓展性的問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鞍藘河兄鯓拥男睦碜兓??”“學習本文之后,你有著怎樣的情感收獲?”這些問題能讓不同認知能力的初中生都可以參與到文章討論中,立足文章閱讀提出自己的看法與答案。
4 結(jié)論:
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巧設學科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思考,讓學生獲得情感教育,以此逐漸提升學科教育的成效。為此,語文教師需保障課程提問的價值,依照教材內(nèi)容以及學生認知能力提出問題,最終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本文認為語文教師應該保障問題的層次性,以此降低學習難度。同時,語文教師在開展課程提問時應該保障啟發(fā)性,激發(fā)初中生的學科思維。此外,語文教師需要保障課程問題的難易度,讓不同學習能力的初中生對學科知識進行探索。
參考文獻:
[1]程霞.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常規(guī)建設現(xiàn)狀分析與思考——以會寧縣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為例[J].才智,2016(04):135.
[2]何光峰,曾志紅.初中語文學科課堂教學的突出問題——基于對12個課堂教學案例的實證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shù)刊),2015(06):5-7.
[3]楊晶.關于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語言存在問題的研究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