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莉
【摘要】本文通過對語文教學實踐中語言現(xiàn)象的透析,運用微課進行作文教學,從如何培養(yǎng)學生語言味道入手,具體闡述凸現(xiàn)思維形象性,自然景物的人格化,語言上的坦誠三個方面觀點。
【關鍵詞】凸現(xiàn)形象 讓無生變有生 語言坦誠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7-0084-01
語文教材文質(zhì)兼美,在課文教學中,老師千方百計地教學生去體會文字的“溫度”;語文作業(yè)也經(jīng)常輔以修改病句的訓練;在寫作的過程中,更希望孩子寫出的語言有“情味”;批改作文時,老師總要將不合乎語法邏輯之處一一指出來。上述種種,也許使學生的語言變得規(guī)范和嚴密起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也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的作文還是像一杯杯白開水,沒有情感和味道。沒情了,沒味了。孩子的語言即使處處合乎語法邏輯,也可能是蒼白干癟或缺少感染力的。國內(nèi)外心理學家提示:在人是一切成功要素中,智商僅占20%,出身環(huán)境,機遇也占20%,而情緒智商卻要占60%,可見學生作文成功與否與一個人的意愿,興趣情感、習慣、表達欲望等情商緊密相關,看來作文首先要從興趣情感入手,借助一定的教學手段讓作文課散發(fā)出“情味”,讓學生感悟出生活中語言的味道。
一、運用微課進行精彩句子教學——凸現(xiàn)語言思維的形象性,使之言之有味
微課視頻是近年來媒體運用于教學的新的輔助手段,運用它創(chuàng)設語言情景是使作文語言有情味的好方法。形象思維是在思維過程中依賴表象為支柱的思維,是具體思維,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其思維特點仍然以形象思維為主,語文課也主要以形象來表達思維,所以,小學階段要提高學生語言表達感悟能力,增強學生語言的趣味,首先從課文分析指導入手,把精品課文中美的語言作為范例通過微課形式讓學生學會賞析。出示①……池邊還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魚吐水,極輕快的上采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著……。②在法庭上我看見了父親還穿著那舊棉衣,亂蓬蓬的頭發(fā)下面一張平靜的臉。問:兩個句子寫的怎樣?學生討論,說理由,接著用微課把趵突泉中的動態(tài)水泡視頻和李大釗受刑后的畫面視頻穿插進去,讓學生再次看微課動態(tài)視頻,體會句子,學生們立馬暢所欲言,“大魚吐水”寫活了水泡,讓它有了動感;“一串明珠”寫出了水泡的具體形象。這時的泉水是真的,有色、有形,作者寫出了水泡的形和趣,語言跟著有了語趣,水泡是活“小水泡”了,生活的泉水躍然紙上?!皝y蓬蓬”“平靜的臉”,因微課有了畫面感,很容易體會出李大釗“鎮(zhèn)定自若”、從容不迫的大無畏精神,語言的形象感呼之欲出。這段話是學生的真實的課堂生成的語言,這就是微課視頻畫面的魅力所在,正如大作家老舍先生所說的“寫晴天要使讀者感到天朗氣清,心情舒暢;寫一朵花要使人聞到香味”。
從上面兩例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鮮活的形象中有著比概念更豐富的內(nèi)涵,用一個個形象、一個個細節(jié)來表現(xiàn),會給讀者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間,語言就充滿了血肉,充滿了靈性。語文教師善于將精彩句子制作成微課視頻將學生視野拓展到親臨其境的境界。為孩子作文做好鋪墊。
二、運用微課將“無生者如忽有生”使語言富于靈性,做到言之有味
“感人心者,莫生乎情”,沒有生命的事物,因為人的主觀感情外遷而變得像有了生命,這樣寫,使無生命的事物跟人的關系拉近,并且與人的關系相通而變得富有靈性。寫出的語言自然言之有味。
小學生寫語言不可能把事物描繪得活靈活現(xiàn),但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訓練,我想學生的語言會更活潑,更富生活氣息。
1.用微課視頻把“死物”變成“活物”,將“靜”物變成“動”物
大畫家郭熙說:畫家眼里的山水是這樣子的:“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四季山色變化仿佛是一位美人的起居活動,使它有了美趣,使它與人更親切、更接近,學生作文語言也應如此,如:我運用微課將“火燒云”變成動態(tài)的視頻,讓學生親眼所見火燒云的變化,學生忽然明白:作者寫出的火燒云就是所見的云霞,真的是變化萬千呀,作文的生命源于生活的狀態(tài),我們應該善于用筆用眼與周圍的動物、自然交流感情,這樣的作文語言才會更有靈性。才能言之有味。
2.運用微課視頻“讓無情者有情”
花草、山水、風云,無智無識。無感無情,但教材中許多作品,把山、水、風云寫得好像是物我同化,讓無生命的事物都有了感情。山可以笑,水可以笑,花可以哭泣。如:①我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仿佛看見它們在眨眼,我仿佛聽見他們在低聲說話。②青的草、綠的葉,各種色彩鮮艷的花像趕集似的聚攏起來,③豆大的雨點撲打在我的臉頰上、頭發(fā)上,這時我似乎發(fā)現(xiàn)我的頭發(fā)也在哭泣。上面三句分別把星星、草、葉、花和頭發(fā)寫得有感情了,使語言變得有了情而有味,我運用微課還原自然景物,指導孩子寫景,孩子自然體會:風吹來,景物會笑,雨到時,水可以笑,花可以哭,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的語言神韻了。
3.運用微課將“無形者仿佛亦有形”
風無形,水有形。風吹水上,或生漣漪,或起波瀾,寫風無法,可以用有形的水去寫,如:①我的心里很沉重,像塞了鉛似的,②我的心里在敲鼓,心里活動是無形的,但“鉛”“鼓”有形,在指導作文時,運用有形的可見可觸可量可稱的形象來寫無形的抽象之物。是個好方法。我運用微課出現(xiàn)“這樣的畫面(靜態(tài)的圖片)”:1.水面,2.沙漠,3.花朵……問學生:從畫面中你看到了哪些事物?學生開始只說出“水面”,“塵土”,“花朵”,我又用微課出現(xiàn)動態(tài)視頻:1.清波蕩漾的水面,2.黃沙漫天的沙漠,3.搖擺的花朵……學生一下子說出“清波蕩漾的”“黃沙漫天”“搖擺的”而沒有說有“風”的存在。原來還要寫風。由于微課的作用,無形的風躍然紙上。語言的味道出來了。
參考文獻:
[1]《老舍先生全集》
[2]《錢鐘書語文思辯錄》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3]《新作文技法》領南美術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