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婧
[摘要] 目的 觀察吡格列酮對2型糖尿病合并代謝綜合征患者胰島素抵抗及血糖變化的影響。方法 收集該院于2016年8月—2017年3月收治的40例T2DM合并MS門診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jù)用藥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0例;對照組患者接受二甲雙胍及格列吡嗪治療,觀察組患者除應用二甲雙胍及格列吡嗪治療外還加用吡格列酮,兩組均持續(xù)治療12周;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12周后檢測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空腹胰島素(FINS)及餐后2 h血糖水平(2 hPG)并計算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A-IR)。結果 治療后,對照組FPG、2 hPG及HbA1c水平雖較治療前有所下降(P<0.05),但FINS及HOMA-IR水平較治療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FPG、2 hPG、HbA1c及FINS、HOMA-IR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治療后觀察組各項指標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常規(guī)降糖治療的基礎之上加用吡格列酮,有助于降低T2DM合并MS血糖水平,改善胰島素抵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2型糖尿病;代謝綜合征;吡格列酮;胰島素抵抗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6(a)-0073-02
2型糖尿病(T2DM)患者除以慢性血糖升高為主要特征以外,還常伴有中心性肥胖、胰島素抵抗、高血壓及血脂異常等多種代謝紊亂,這種復雜的代謝紊亂癥候群統(tǒng)稱為代謝綜合征(MS)。近年來的研究結果顯示,胰島素抵抗是導致代謝綜合征發(fā)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礎[1]。因此,如何通過治療改善患者胰島素抵抗對T2DM合并MS患者的治療至關重要。吡格列酮是噻唑烷二酮類藥物,在臨床治療糖尿病中應用較為廣泛,但是用于治療T2DM合并MS方面相關研究結果較少;該研究采用常規(guī)降糖方案與常規(guī)降糖方案聯(lián)合吡格列酮治療2016年8月—2017年3月收治的T2DM合并MS患者,觀察吡格列酮對T2DM合并MS患者血糖及胰島素抵抗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該院內分泌科收治的40例T2DM合并MS門診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2]中的T2DM診斷標準,同時符合2004年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CDS)建議的代謝綜合征診斷標準[3];排除1型及其他類型糖尿病、合并重要臟器功能障礙及其他危重疾病、合并不同程度糖尿病并發(fā)癥、其他內分泌疾病、免疫系統(tǒng)疾病及精神疾病患者,以及正在使用胰島素、糖皮質激素等影響血糖藥物的患者。根據(jù)患者臨床資料中用藥方法不同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0例。觀察組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年齡37~54歲,平均年齡(49.6±7.5)歲;糖尿病病程4個月~7年,平均病程(3.2±1.7)年。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年齡35~56歲,平均年齡(48.9±7.2)歲;糖尿病病程3個月~8年,平均病程(3.9±1.6)年。所有患者臨床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研究。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經(jīng)診斷后進行糖尿病常規(guī)治療,包括科學飲食、適當鍛煉以及健康教育等,對照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均接受二甲雙胍0.5 g/次,2~3次/d治療,其中一些患者因病情需要還接受格列吡嗪緩釋片5 mg/次,1次/d治療;觀察組患者除二甲雙胍及格列吡嗪緩釋片外均接受吡格列酮30 mg/次,1次/d治療;兩組治療時間均持續(xù)12周。
1.3 觀察指標
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12周后采集患者肘靜脈血,檢測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空腹胰島素(FINS)及餐后2 h血糖水平(2 hPG),各項指標均采用雅培全自動生化分析儀C16000進行測定,操作嚴格按照儀器使用說明;并測定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A-IR)水平,HOMA-IR采用放射免疫法,根據(jù)HOMA-IR穩(wěn)態(tài)模型進行HOMA-IR評估,評估公式如下:HOMA-IR=FINS×FPG/22.5。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資料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結果用例數(shù)(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常規(guī)用藥比較
治療中兩組患者中使用二甲雙胍和使用二甲雙胍+格列吡嗪的患者病例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且二甲雙胍及格列吡嗪的使用劑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變化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FPG、2 hPG及HbA1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FPG、2 hPG及HbA1c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各項指標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胰島素抵抗相關指標變化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FINS和HOMA-IR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FINS和HOMA-IR較治療前顯著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后FINS和HOMA-IR較治療前無顯著變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治療后各項指標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現(xiàn)代社會人們生活方式改變,作息時間紊亂,加之飲食結構趨于精細化導致肥胖發(fā)生率增加從而影響代謝綜合征(MS)發(fā)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本身就是一種糖類、脂肪、蛋白質代謝異常的疾病,臨床研究顯示,80%的新診斷2型糖尿?。═2DM)患者合并患有MS[4]。MS及T2DM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礎均包括胰島素抵抗,持續(xù)存在的胰島素抵抗是導致β細胞功能衰退的主要原因;在發(fā)病初期采用二甲雙胍類和磺脲類降糖藥物治療可以有效改善β細胞分泌胰島素的功能,但隨治療時間的延長,作用效果逐漸下降[5];因此選擇更有效的藥物來增強T2DM合并MS的治療效果,改善胰島素抵抗對機體有效利用葡萄糖、降低血糖濃度具有重要的意義。吡格列酮是噻唑烷二酮類藥物,通過高度選擇性的激活脂肪、骨骼肌及肝細胞中的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活化受體-γ,進而調節(jié)糖脂代謝相關基因的轉錄,減輕胰島素抵抗,抑制肝臟生成葡萄糖,提高葡萄糖在外周組織中的利用率,增強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調節(jié)血糖水平[6]。該研究將吡格列酮與常規(guī)降糖藥物如二甲雙胍及格列吡嗪聯(lián)合用于T2DM合并MS患者臨床治療中,研究結果顯示,經(jīng)常規(guī)降糖治療后對照組FPG、2 hPG及HbA1c雖較治療前有所下降(P<0.05),但FINS和HOMA-IR指標水平較治療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各項血糖控制指標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治療后觀察組各項胰島素抵抗相關指標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吡格列酮與常規(guī)降糖藥物聯(lián)合應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胰島素抵抗。
綜上所述,在常規(guī)降糖治療的基礎之上加用吡格列酮,有助于降低T2DM合并MS血糖水平,改善胰島素抵抗,較常規(guī)降糖治療具有更高的臨床價值,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何煦芳,程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代謝綜合征患者的臨床特點[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1):5268-5269.
[2] 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4,22(8):2-42.
[3] 張如意,陳容平,王嬌,等.三種代謝綜合征診斷標準在中老年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的應用[J].廣東醫(yī)學,2013,34(14):2183-2186.
[4] 張蓉,王淼.益氣活血法對2型糖尿病合并代謝綜合征相關指標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1(11):1283-1284.
[5] 趙陽.糖尿病合并亞臨床甲減與代謝綜合征的相關性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醫(yī)科大學,2016.
[6] 肖斌,王曉茜,陳雅文,等.吡格列酮對合并代謝綜合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癥因子及胰島素抵抗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5,21(4):489-491.
(收稿日期:2017-05-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