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菲
親愛的人,我們將同船共渡。
“擇一人而白頭,擇一城而終老?!痹隰魍ず挠未希匆娝B在樹梢上一群一群地飛過,我反復(fù)在默詠這句話。船是簡易的鐵皮船,柴油機突突突冒著黑煙。春風(fēng)徐徐,青山在飛翔,水波像異鄉(xiāng)人遙望的窗口。這是我第一次游湖,卻是我第四次來赭亭山。第一次知道赭亭山,是在十余年前,蘇萬能兄幾次對我說,去橫峰,一定要去赭亭山,頗有不識赭亭山,不識橫峰真面目的意味。年前,武華兄也對我說,游赭亭湖會別有一番情趣。我便約人,微雨中去赭亭山,車出城,過了信江河岸,一座夾餅?zāi)拥纳铰柫⒃谘矍?。友人說,拐過小村子便進山了。冬雨冷瑟,細細密密,綿長不絕。我站在湖邊,水面涌起細珠般圓潤的水泡。山巒矮矮的,油毛松油綠綠的,幾棵野楓樹上殘留的紅葉凄凄然地飄搖。我們沿山中石道,登上古城堡。古城堡巍峨,筑在山腰,赭褐色的石墻和冬天蒼莽的景象相互映襯。城門還是千年前遺留下的石框,一層依稀可見的青黝色苔蘚,深深塌在石頭里,形成時光遺忘的圖案。站在城垛上,彌望,煙雨蒙蒙中,山巒和湖泊氤氳在一片水汽里。青黛色,灰白色,油綠色……在冬雨中,仿佛是邈遠的記憶。我想起19世紀俄國風(fēng)景畫家伊凡·伊凡諾維奇·希施金的布面油畫《樹林雨滴》:闊葉林中,潮濕的空氣呈灰白色,斑黃的樹葉喻示著冬日尚未遠去;一對情侶在泥濘的路上打傘并肩而行,幽深的山道在蜿蜒的林中消失,厚重板結(jié)的色塊把沉重的冬雨搬進了我們的心房。冬雨是一種孤獨的雨。海子在《遙遠的路程》中寫道:“雨水中出現(xiàn)了平原上的麥子/這些雨水中的景色有些陌生/天已黑了, 下著雨/我坐在水上給你寫信。”冰冷的雨絲,給山野織了悲傷的面紗。
那時,我暗想,要是雨中游湖,確是勝境??上?,一直找不到船。春分未至,繁花堆疊。再次去赭亭山。春陽暖烘烘的,有木炭灰的氣息。船夫60多歲,早早在碼頭等我們。湖面上微涼的水汽蔓延開來。陽光奔瀉,許多落葉的喬木抽出鴨黃色的嫩芽,野山茶開起艷艷的白花,白雪一樣積壓在枝頭。湖水是一張舊唱片,吱吱吱地唱著老時光。我們沿右邊的湖面,抄山邊而行。湖岸邊的灌木林里,不時有野鴨驚飛,麻黑色。
山巒在游轉(zhuǎn)。山是丹霞地貌的巖石山,赭色的巖體劈立,形態(tài)各異,有的像筍,有的像千層糕,有的像蹲在地上的短尾猴。巖石頂上,長著矮小的密林,仿佛是女生的黛眉。巍然而立的,是赭亭山。赭亭山因東漢車騎將軍、赭亭侯李恂葬于此而得名。山因人而名世,人因山而存古。山上有開闊地幾百畝,桑麻稻粱各具,闊葉林覆蓋其上,可登高望遠。李白去桃花潭,喝了汪倫的桃花燒,回馬鞍山,過宣城,看看敬亭山和自己一樣孤獨,寫道:“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惫陋毜媒踝耘?。假如一個人,獨自游赭亭湖,我想也是這般的。
船越深入湖中,湖水越發(fā)清冽,琥珀一樣,幽藍發(fā)亮,發(fā)亮得能把我們的眼球吃進去。油毛松漸漸消失,闊葉林蓬勃而出。闊葉林和湖水一樣幽藍。樹影也是幽藍的。山體沉沒水中,山岡浮出來,成了孤島。有鹿在孤島上生活該多好,鳴于野該多好。“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庇续x鴦棲息于湖中該多好,雙雙戲水,該多好?!八膹垯C。鴛鴦織就欲雙飛??蓱z未老頭先白。春波碧草,曉寒深處,相對浴紅衣?!蔽铱纯创仙磉呑娜?,卻看見一雙水鳥,穿黑綠色晚禮服,在水面滑翔。湖中,見到了很多水鳥,除了野鴨子,其他的,我卻辨別不出來。有的體型如喜鵲,有的體型如果鴿,卻都是深色羽毛:深黑色,綠黑色,灰褐色。山巒勾勒出魚脊般的弧線,映山紅開了,有熾熱的燃燒感,使寂寞的山野有了人世的情欲。
山是水的情人,水是山的伴侶。赭亭湖是水鳥的故鄉(xiāng),是情人眼里不曾落下的汪洋。島如榭臺,水如廊閣,曲徑通幽,意蘊綿綿。我常常像尋找自己的墓地一樣,去看一個被人遺忘的山野,擇一箭之地,開荒,劈柴,住在一個土房里,燒水,煮茶。這個世界,再也沒一個人值得我寫信,再也沒一個人值得我點燈。想到這些,我無限悲傷。
(選自2017年第2期《歲月·上半月原創(chuàng)版》,本刊有刪改)
鑒賞空間
本文和《畫山繡水》一樣,充滿了詩情畫意。這樣的詩情畫意除了源自山水自身的靈秀美麗之外,更在于作者對人文風(fēng)情的追尋。閱讀這篇文章,你也許會有這樣的感受:真正的旅行不能只是走馬觀花,不能只是到處拍照留影,它應(yīng)該是包含了很多人文訴求的,包括歷史、文化、心靈的成長等。好的游記散文也是如此:身體和心靈都應(yīng)該在路上。
讀有所思
1.請說說文中的畫線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的作用。
2.結(jié)合自身經(jīng)歷,描述你某次旅行中最重要的發(fā)現(xiàn)。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