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華
在去島西儋州市的中和鎮(zhèn)謁拜東坡書院之前,同行的蕭煙先生提議先進到古鎮(zhèn)里去看看。東坡書院就在古鎮(zhèn)入口道路的分叉處。蕭煙先生對歷史人文地理的熱情,就像初戀的年輕人對待戀人的態(tài)度。我甚至一度被他的熱情所感染。在我們所居住的城市,現(xiàn)代化的賓館、酒家,各種異國情調(diào)的建筑物看多了,腦子里一時很難有對一千多年前狀況的想象。需要有一個場景切換的過程。
中和古鎮(zhèn)的老街道上,存有許多古跡??粗粗驮谙耄?,這就是一千三百多年前瓊西儋州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看著看著,心中就會有一番感慨:在東坡先生留居的三年、一千多個日子,他肯定會每隔上一段時間,就會到設于此間的驛站往皇城或其它地區(qū)給家人朋友郵寄書信、文件,肯定會在州衙門領取餉銀,肯定會在街市上閑逛;肯定會在鎮(zhèn)上購買一些物品。他想吃東坡肉了,應該也會在街上買一些豬肉作料什么的。
悠久的州城歷史,給小鎮(zhèn)留下了眾多的文化古跡:城垣、州治、書院、廟宇、庵堂、井泉、街巷、石塔。鎮(zhèn)東及鎮(zhèn)北,還存有兩個殘敗的城門,我們甚至還鉆進去勘查了一番,并從城門的大小推測當時這個州城的規(guī)模??傊?,看了這座當年郡都的舊址,至少能讓你對東坡先生所生活的年代的社會狀況,比如,道路、建筑、廟堂、建制、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等等有一個直觀的印象。
漢朝約在公元前100年就設置了儋耳郡。600多年后的梁大同年間(公元546年),冼夫人的大軍渡海征服了海南。按冼夫人的命令,郡治從南灘浦遷移至眼前的中和鎮(zhèn)。時光再過了400多年,到了宋代的紹圣四年(公元1097年),時年62歲的東坡先生就被流放到了這里。先生被謫居三年。都說,被流放的蘇東坡是不幸的,而對中和鎮(zhèn)、對海南人民來說卻是幸運的。這是因為在之后的歲月里,東坡先生在世界文化史上所綻放出來的光芒,就一直榮幸地拂照著這座千年古鎮(zhèn)。
一個朝庭高級官員,當年被迫流放到一個荒蠻、陌生的地方,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東坡先生當時心情哀傷,屬于一個正常人的情感。當年的被流放可不像今天的去旅游度假。中國歷史上的宗教業(yè)一直不十分發(fā)達,但國人卻喜歡自己造神。我就一直反感某些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把蘇東坡塑造成神。神化了的蘇東坡,那就把他與常人分開了。也讓常人難以親近和難以學習。事實上,東坡先生原來是被貶惠州,而后改在儋州。蘇東坡的政敵當然知道,海南島儋州的自然環(huán)境更為惡劣,屬于瘴癘之地,人到了這里,常常會因為水土不服而丟掉性命。當年,蘇東坡的那些政敵們想要的應該是這個結(jié)果吧?
事實是,蘇東坡在接到被貶流放瓊州的消息后,心情沉重。離別之時,他在給友人王古的信中這樣寫道,“某垂老投荒,無復生還之望。春與長子邁訣,已處置后事兮。”初到儋州時的蘇東坡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此間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從上述這些書信的字里行間,你可以看得出來,這時的東坡先生并不快樂。
不同常人的是,東坡先生能夠隨遇而安,并很快就振作起來了。他從日常生活中找到了不少樂趣;在儋州收了學生,且交了不少朋友; 與當?shù)匕傩障嗵幍靡埠芎?,并且?chuàng)作了不少作品。一直到了三年之后離開儋州的時候,蘇東坡對這段經(jīng)歷有了一個小結(jié),才道出“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別海南黎民表》)這兩句浪漫有樂感的吟詠。這才符合常理。
我贊同前輩一些研究者的說法。東坡先生情緒的轉(zhuǎn)變,有兩種因素在起作用。一是蘇東坡天性中那種豁達、開朗的性格。以及成年后道家文化滋養(yǎng)了蘇東坡。在他的人生經(jīng)歷中,流放儋州,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被流放,這和此前流放黃州和惠州不可相比。其時,他年已經(jīng)62歲,流放地是海南島的儋州。此時,面對著自身的災難,其性格中的豁達、開朗,應該是被暫時地壓抑住了。前面提到的東坡先生給朋友的書信中就已經(jīng)明顯表露出來。而一但在流放地居住下來,生活安定之后,其被壓抑的性格就會顯露出來。這就是我們看到的快樂的蘇東坡了。
二是當?shù)孛癖妼λ膽B(tài)度,同樣深刻地影響了蘇東坡,喚醒了他內(nèi)心本來的快樂。當年居于東坡先生流放地的海南人,如果都是一些世儈之徒、趨炎附世之輩,就會聽從權力的召喚,一起來欺視蘇東坡。然而,許多樸實善良的海南人卻不去理睬什么圣旨加在他頭上的所謂罪行。他們在幫助蘇東坡。他們喜歡蘇東坡的文才和人格。東坡先生也在反思皇權的合理性。海南人以其善良和包容,接納了他; 甚至在某個迫害他的政敵將他從官府的房舍趕出來,讓他無處安身之時,當?shù)氐木用?,尤其是那些讀書人,動手幫助他在現(xiàn)在東坡書院地址的土地上蓋起了房子。因為新房后面就是檳榔園,故他將此新居命名為“桄榔庵”。蘇東坡在給朋友程秀才的書信中就有“近與小兒結(jié)茅數(shù)椽居之,僅庇風雨,然勞費已不貲矣。賴十數(shù)學生助工作,躬泥水之役?!保ā短K軾文集》)。
住的問題解決了,吃的問題又如何呢?據(jù)史書記載,有時,早晨就有獵人叩門,以鹿肉相贈。至于日常的行與娛,據(jù)記載,有一天,蘇東坡去看望朋友黎子云,路遇下雨,于是就近向農(nóng)戶借用了竹笠和木屐。這行頭,他老先生一穿戴起來,顯得怪模怪樣的,惹得婦女兒童相隨笑看,連農(nóng)家的狗也對著他亂吠一通。這讓蘇東坡自己也樂了,說,“笑所怪也,吠所怪也。”還有記載:一天,東坡先生頭上頂著一只大西瓜從田里回來,邊唱邊走。路旁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婆婆笑問,“翰林大人,你過去在朝當大官,現(xiàn)在想來,是不是像一場春夢?”此后,東坡先生就稱這阿婆為“春夢婆”。 由此可見蘇東坡的隨和、隨俗,與所居住一帶民眾的關系非常和諧。
總結(jié)起來就是:蘇東坡在以他的人格影響教育海南人的同時,海南人同樣以自己的包容和慈善深刻地影響蘇東坡,從而幫助蘇東坡完善了自己的人生。endprint
蘇東坡在儋州謫居的三年期間,不因身負“重罪”而頹喪,積極傳播中原文化。史書上說得明白,當時儋州的文化教育狀況是“漢魏六朝至唐及五代文化未開”。換成現(xiàn)在的說法,那就是文化教育非常落后。東坡先生當年曾去城東學舍考察,回后寫了一首《和陶示周掾謝》詩:“聞有古學舍,竊懷淵明欣。攝衣造兩塾,窺戶無一人。邦風方杞夷,廟貌猶殷因。先生饌已缺,弟子散未臻。忍饑坐談道,嗟我亦晚聞?!卑凑諙|坡先生詩中所敘述,這個學舍的先生已缺飯食,學生四散尚未回來,屋內(nèi)空無一人。教書先生甚至是在忍著饑餓與東坡先生交談。
學舍的現(xiàn)狀就是儋州當時的教育狀況的縮影。
身為“有罪之臣”的蘇東坡很想改變這種狀況,而上蒼也給了他機會。新軍使張中是他的朋友,到任后邀東坡先生一同前去拜訪當?shù)氐奈幕?。就在這次與當?shù)匚幕耸康慕徽勚校瑬|坡先生順勢提議創(chuàng)建“載酒堂”。有了張中這個官員朋友作為后盾,加上他帶頭“醵錢”(集資),因此得到了眾人的響應。后來,蘇東坡就是用載酒堂這個平臺,以文會友,傳授中華詩詞文化,“辟南荒之詩境”、“敷揚文教”。東坡先生還親自動手編撰《書傳》、《易傳》、《論語說》作為教材?!耙栽姇Y樂之教轉(zhuǎn)化其風俗,變化其人心,聽書聲之瑯瑯,弦歌四起,不獨‘千山動鱗甲,萬谷酣笙鐘,辟南荒之詩境也。”(《<儋縣志>敘》)
東坡先生還用自己的作品與當?shù)氐膶W子們交流,也使得學子們大開眼界; 在教與學的接觸中領教了東坡先生的人格魅力,也學習了中華詩詞的寫作技巧。東坡先生的名人效應,讓許多人慕他大名的學子,甚至不遠千里來到儋州,為的就是能夠當他的學生。東坡先生的這些事跡,對儋州的文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到了清代,進士王方清和舉人唐丙章在此執(zhí)教,載酒堂這才改稱東坡書院。
公元1100年,東坡先生離開海南; 臨走時,留有詩作《六月二十日夜渡?!罚?“參橫斗轉(zhuǎn)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沼圄斲懦髓跻?,粗識軒轅奏樂聲。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焙靡痪洹捌澯纹娼^冠平生”!看來,東坡先生是太喜歡這一段人生經(jīng)歷了。
我們抵達東坡書院時,書院外正在大興土木、施工擴建。從正在施工建設的工地上看,其新建的規(guī)模似乎要比原來的加大一倍。增加了許多園林花果、水榭亭臺。一眼就看明白了,當?shù)卣窃诮杼K東坡的名氣,尋求更大的經(jīng)濟效益。我想,東坡先生在天之靈也應該是樂見其成的吧?畢竟是想讓一方百姓多一點經(jīng)濟收入。
進入東坡書院參觀,院內(nèi)亭臺雅致,殿宇堂皇,古樹幽茂,景色宜人。山門懸掛的“東坡書院”黑色牌匾,字體端莊、剛勁,是清代書法家張積的手跡。穿過山門,跨過石橋,先是載酒亭。亭頂分上下兩層,上層四角飛檐,十二根各色的圓柱支撐起翠頂,造型古樸,氣勢雄偉。亭內(nèi)鑲著以東坡與春夢婆攀談、東坡惜別儋州百姓為內(nèi)容的木刻。亭的東西各有一個清水池,荷花盛開,魚兒嬉戲,似與游人同樂。走出載酒亭,拾級而上,就是載酒堂。正殿懸掛著一塊刻有“載酒堂”三個大字的匾額,那是乾隆年間書法家、當?shù)嘏e人張績的墨寶。殿內(nèi)留下的是琳瑯滿目的碑刻和檢聯(lián),翔實地記載著載酒堂的興衰以及古今名人的感慨。正聯(lián)寫道:高人庭院故依然,何時載酒尋詩,重約田家屐履;學士文章今見否?此地標奇攬勝,請看大海風濤。以上這一自然段文字,是我直接抄錄的東坡書院講解詞。
多年以來的中華文化的浸淫,讓我一直非常喜歡這個一生充滿了坎坷、有個性的、快樂的宋代詩人?!赌钆珛伞こ啾趹压拧贰端{(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這些著名的詞句,幾乎就像溶進了血液當中。而東坡先生的字與畫也達到了極高的水平,讓人喜歡。進入了東坡書院,一種崇敬之情便油然而生。我在想,千年之前的東坡先生,應該不會想到他身后的這一切,想不到有關于他的所謂文化遺產(chǎn),會有這么豐厚。這里,我想要說的就是這一份遺產(chǎn)。我們來簡單盤點、梳理一下東坡先生所留下來的遺產(chǎn)。
這些遺產(chǎn)包括幾個大類。一類是蘇東坡在流放居儋期間創(chuàng)作出來的許多詩歌、雜記和史論。這些文字都有紙面文本,這些當然是屬于全人類的共同財富。一類是東坡書院展覽館里的那些個器物文書樣品,按展廳的標注,許多書稿墨跡和文物史料也并非原件,只是復制的,或不過是與東坡先生有所關系。載酒堂的13塊碑刻,其中既有古代的詩文,也有現(xiàn)代人的詩文。這屬于后來文人對東坡先生的褒揚評價。一大類是因為蘇東坡的活動及影響,地域人給予命名及紀念性的建筑物。在儋州,至今有東坡村、東坡井、東坡田、東坡路、東坡橋、東坡帽等遺跡,甚至還有一種“東坡話”。以上這些,也算是蘇東坡留下的有形的遺產(chǎn)了。除了東坡井為東坡先生親自參與挖掘,其余應該是當?shù)厝藢μK東坡的崇敬與紀念所產(chǎn)生。而另一類遺產(chǎn)則是無形的,那就是東坡先生給這個地域留下的文化傳統(tǒng)、文化影響。這些無形的遺產(chǎn)在一代一代、深刻地影響著這一方人。
宋代立國的100多年里,海南從來沒有人考中進士。蘇東坡從海南島回北方不久,他的海南學生姜唐佐就考上了進士。蘇東坡播下的文化種子總算結(jié)出了果實。聞知此訊,他高興地題詩:“滄海何曾斷地脈,珠崖從此破天荒?!?/p>
我們知道,只要有人類存在,就總是需要有文學表達的。儋州學子拜東坡為師?!白釉婆c弟載酒過從,請益問奇,日相親炙”(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總案》)。“人皆從,文學至今而盛”(徐智《重修載酒堂記》)。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nèi),海南文化人的文學表達,主要就是詩詞歌賦。到了明代,本土詩人邱浚的一首詠五指山,更是把本土海南人寫山的詩詞文學創(chuàng)作推向了頂峰。
“五峰如指翠相連,撐起炎荒半壁天。夜盥銀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煙。雨馀玉筍空中現(xiàn),月出明珠掌上懸。豈是巨靈伸一臂,遙從海外數(shù)中原?!眅ndprint
我想說的是,后來者的成就,也是東坡先生留下的這份千年遺產(chǎn)影響的結(jié)果。不知道我這么說,會不會有些牽強?
我曾經(jīng)到過昌江、儋州、樂東幾個地區(qū)考察過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影響。在我了解的這些縣份當中,有不少人能把舊體詩詞寫到接近國內(nèi)一流的水平。我們到儋縣與作協(xié)的同道交流時,同道告訴我們:目前在儋州地區(qū),能寫舊體詩詞的人約有2000人左右。他們還說,由于蘇東坡對本地文化的影響,近千年來,這里的人都很愛吟詩作對。而東坡謫居的中和古鎮(zhèn)更是享譽遠近的“詩對之鄉(xiāng)”。
當然,你不能說海南島西南部的傳統(tǒng)詩詞文化傳承保留得好,就全都是蘇東坡一個人的影響、一個人的文化遺產(chǎn)。自從唐代開流放官宦的先河,就已經(jīng)有眾多的皇城高官流放海南。他們當中也有不少文化名家,也留下了眾多炙至人口的詩詞文章。但從相對的數(shù)量、相對的文化影響上說,蘇東坡留下的詩詞文字更多。蘇東坡留居海南的時間相對較長。特別是蘇東坡開學館講學,招收學生則是別人沒有干過的事情。蘇東坡是站在文化寶塔尖上的文化名人,所以影響更大。按照《瓊臺紀事錄》中的說法,“宋蘇文忠公之謫居儋耳,講學明道,教化日興,瓊州人文之盛,實自公啟之?!边@個評價就很高了,說的也非常明。
甚至三亞市天涯海角游覽區(qū)巨石上的“天涯海角”四個石刻字,都曾經(jīng)傳說是蘇東坡所書。實際上,蘇東坡并沒有到過古崖州。其字,也非東坡先生所書。但你卻可以從這個誤傳當中,看出蘇東坡對海南文化的影響力。
1997年、2010年、2014年,我都在編輯我們城市的文學刊物。我在編輯的刊物里都堅持設有舊體詩詞的欄目。這不單單是為了展示和傳承舊體詩詞的文學技能,還包含了對本地歷史文化和本地文化人的尊重。我就是想用這個欄目向我們的文化歷史、向曾經(jīng)指導過我們的詩詞前輩東坡先生致敬!在讀過,編輯過許許多多舊體詩稿件,在看過昌江文化館編輯舊體詩詩集后,我甚至驚嘆于本土海南文化人舊體詩創(chuàng)作總體水準之高、詩人之多。同時,也讓我這個本土出生的海南人有了一種文學上自信和驕傲。
其實,我年輕時學習文學寫作,也是從學習寫舊體詩開始的。舊體詩在實際應用當中,有許多適合的領域。比如應酬,比如景點題詩等等。自由詩的創(chuàng)作,與舊體詩創(chuàng)作幾乎是不可同日而語的。舊體詩的創(chuàng)作,你需要一定數(shù)量唐詩宋詞打底,你需要不斷地練字練句,擴大識字范圍,沒有幾年的功夫,寫出來的東西是不能看的。且好壞一眼就可以看得明白。不像眼下自由詩那亂像,花樣百出。而說到舊體的運用,抒情、言志、生活中的應酬、景點的題字,也都在用這些東西。當年指導我寫舊體詩的朋友,就是一個比我年齡稍大一點的樂東人。他們家族有著很好的儒家文化傳承。這個傳承,你甚至可以追遡到這一份千年遺產(chǎn)。
到了今年春節(jié)期間,中央電視臺播放一個《中華詩詞大會》的節(jié)目。這讓許多喜歡中華詩詞的人興高采烈。同時也讓我又一次重新審視東坡先生留下來的這一份文化遺產(chǎn)。這份遺產(chǎn),對于海南文化人來說,具有沉甸甸的份量。雖然它曾經(jīng)一度遭到輕視。春節(jié)央視直播的《中華詩詞大會》側(cè)重于對傳統(tǒng)詩詞的誦讀和欣賞,而上述縣份的詩詞寫作者則是側(cè)重于創(chuàng)作。
我們都知道一個淺顯的道理,創(chuàng)作的難度要高于欣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