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洪雙
近日,我慕名來到了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區(qū)正興街道辦秦皇寺村7組, 99歲抗戰(zhàn)老兵徐國棟的家中,探訪這位“長壽之星”的長壽之道。
◎ 耳聰目明
當我們穿過羊腸小道,敲開了莊稼地中的農家小屋時,為我們開門的是徐國棟老人的兒媳婦劉春芳。她說,老人正在里屋,自己獨自在戴他的紀念章,我這就去叫他出來。
徐國棟老人一身戎裝,沒有用拐杖,獨自走到客廳。當我們說明來意時,老人先給我們來了一個標準的軍禮,我也立馬給老人一個回敬的軍禮。老人握住我的手說:“辛苦了,來請座”。這一系列的動作顯得老人耳聰目明,行動自如,對答如流,思維敏捷。這位即將迎來百歲的老人,確實讓我們感嘆不已。老人坐定后,和我們拉起了家常。
◎ 不忘初心
徐國棟老人十幾歲就參軍,參加了八年抗戰(zhàn)。1951年,解甲歸田回到了農村。從此扎根農村。1962年,妻子因病離開了這個世界,留下了一雙兒女給他,他既當?shù)之攱?。后來,又與本地的姑娘周芳群結了婚。在那個艱苦的年代,他苦苦支撐著這個家。在其他人面前,從不談自己參軍參戰(zhàn)的經歷。
直到2014年,有關部門才找到他,并為他頒發(fā)了“抗戰(zhàn)老兵,民族脊梁”的抗戰(zhàn)衛(wèi)國紀念章。老人的子女知道后,都勸他去找政府,要求一些照顧。然而他卻說:“有點小貢獻,就去找政府,我還算是一名軍人嗎?想想那些戰(zhàn)死在沙場的戰(zhàn)友們,我真要幸福得多。咱們有手有腳,為什么自己不去掙呢?”老人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老人具有軍人的毅力,不忘抗戰(zhàn)初心的信念,走路、做事還是像一名軍人樣。直到80歲還在種菜、干農活。這也是他長壽的原因之一吧!
◎ 常懷感恩
老人的兒子徐開杰告訴我們:“我爸爸從部隊回來,直到去年才享受到政府發(fā)放的每月600多元的補貼,與他一起復員的戰(zhàn)友,早已是每月好幾千元了??晌腋赣H卻說什么,錢多有錢多的用處,少有少的安排,何必去計較多少呢?心態(tài)好,自然一切都好嘛!”
老人的鄰居,82歲的鐘大爺告訴我們:“徐國棟老人到現(xiàn)在還經常為左鄰右舍的鄰居們做好事。幾十年前,農村栽秧需要放水,他都是先將別人田里的水貯存好后,才給自己秧田放水。參了軍的人就是不一樣,有一顆先人后己的良好心態(tài),確實不易啊!”
“多做好事善事,閻王都舍不得收,之所以活得長嘛!”徐國棟老人接過話說道。
◎ 飲食清淡
在飲食上,老人沒有特別要求。早餐一般是包子、玉米糊,或者是湯圓、雞蛋、饅頭、稀飯換著吃。早餐后,在房前屋后轉轉,看看兒孫們種的莊稼或是蔬菜。中午則是與家人吃一樣的飯菜。午飯后,上床休息兩個小時,之后又是外出去走動走動。晚飯后一般八點上床休息。睡眠特別好。
當問及老人是否抽煙喝酒?老人說:“煙,我從來不抽,因為煙對肺不好。至于酒嘛,我一周最多喝一二兩。喝點酒,可以耐寒、解困。但只能少喝,喝多了,要誤事,要不得喔?!?/p>
當問及長壽良方時,老人說:“不生氣,看得開,心態(tài)好,多做善事,注重飲食,保持身體鍛煉,家庭和諧就行了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