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虹
摘 要:小學音樂教育作為小學課程內(nèi)容之一,對小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和藝術鑒賞能力的提高能夠起到重要的幫助作用。隨著新課標課程的推廣,小學音樂課程逐漸受到重視。合唱教學是小學音樂課程的重要內(nèi)容,有助于提高小學音樂課程的教學質量。但是合唱教學目前也存在一些問題,提高合唱教學的有效性,有助于活躍音樂教學。
關鍵詞: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7)09B-0108-02
在小學音樂的課堂教學中,合唱教學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合唱有利于小學生學習與演唱能力的有效提高,并有助于音樂素質的培養(yǎng)。但是目前小學音樂的合唱教學仍然存在著問題,教師教學方式單一,對合唱教學不重視,學生由于年齡與心智原因出現(xiàn)畏懼情緒等。因此,只有提高合唱教學的有效性,才能順利開展音樂教學。
一、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存在的問題
現(xiàn)今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存在的多方面問題,對提高合唱教學的有效性造成了障礙。問題主要有:首先,部分教師在合唱教學上積極性嚴重不足。合唱教學本身對學生和教師有很高的要求,組織學生進行協(xié)調(diào)難度較大,使很多教師被迫放棄采用合唱教學的方式。由于新課程標準實施前,很多學校對音樂課程教學不重視,出現(xiàn)了音樂教師由其他任課教師兼任的情況,部分學校音樂教師由于出現(xiàn)斷層,導致任課教師在相關素質的培養(yǎng)上沒有提高。因此,很多教師對合唱教學方式的研究缺乏主動性與積極性。其次,學生對合唱教學存在著畏懼心理。由于合唱需要學生之間進行相互配合,訓練強度大,并且在練習中需要對所學歌曲進行反復演練,因此導致學生在合唱訓練上產(chǎn)生畏懼的情緒,對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有效開展形成了制約。最后,很多教師在合唱教學的方式上存在著教學方法單一的情況,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沒有引起重視,沒有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對氣息、聲部、音準等方面的內(nèi)容沒有進行準確講解。在合唱教學工作上沒有及時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采用傳統(tǒng)的教授式方法進行教學,導致學生對合唱教學失去了興趣,沒有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無法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
二、小學音樂課堂開展合唱教學的重要性
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合唱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合唱教學,不僅使學生對音樂產(chǎn)生了興趣并培養(yǎng)了歌唱能力,也對學生在藝術上的審美能力以及其他綜合能力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提供了幫助。合唱教學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對學生在音樂教學上進行全方位、綜合性培養(yǎng)。近年來,各個學校的合唱比賽活動逐漸增多,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對于相關方面的教學方式要進行深入分析與調(diào)整,以提高合唱教學的有效性。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教師的教學觀念來對相關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與調(diào)整,使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和能力等方面實現(xiàn)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方式
(一)根據(jù)合唱音樂特點來提升學生合唱水平
合唱音樂的內(nèi)容具有律動感的特點,能夠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與活躍性。音樂格調(diào)的不同,使得音樂的音調(diào)與音色完全不同,合唱曲目也不例外,不同樂器對不同的合唱曲目甚至對同一首合唱曲目的作用也完全不一樣。所以在合唱教學上,為了提高合唱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對合唱曲目本身存在的律動感有所掌握,同時能合理有效地使用樂器,讓學生能對合唱歌曲的音調(diào)進行有效把握。例如,在合唱《勞動最光榮》這首曲目時,教師對歌曲音調(diào)的轉折要及時進行把握,讓學生能及時進行調(diào)整,從而使教學順利開展。
(二)設計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合唱活動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學活動要加強實踐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在小學階段來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把音樂的表現(xiàn)力與感染力滲透進學生的思想當中,使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得到充分的發(fā)揮,使其音樂鑒賞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學實踐的證明,在音樂課堂實踐教學得到順利開展的情況下,學生才能展現(xiàn)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才能激發(fā)學生在音樂上的創(chuàng)造力以及想象力,最終實現(xiàn)高效的合唱教學。因此,音樂教師在合唱教學活動中,要按照音樂課程教學標準的規(guī)定進行教學方式的調(diào)整。要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開展相應的合唱教學,不拘泥于音樂教材的內(nèi)容。學生作為合唱活動的主體,必須讓學生在合唱活動當中體會到快樂,激發(fā)學生對合唱活動的興趣,從而提高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
(三)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要想提高學生合唱教學的有效性,要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入手。從教師的角度來講,教師在音樂課程的教學上要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及時更新教學觀念,這有助于在合唱教學的開展上進行有效的把握。另外,小學生由于年齡與心智的原因,學習的認知能力仍然有限,導致不能正確理解合唱教學。而老師的教學效果要符合學生心理,學生才會對教師所教授的課程產(chǎn)生興趣。因此,教師對學生對相關課程產(chǎn)生興趣起著重要的關鍵因素。教師應在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上,重點學習相關的課程知識,提高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水平。從學生的角度來講,在合唱教學方式上,對合唱曲目進行反復訓練易使學生乏味甚至反感,使合唱教學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并且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先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讓學生體會到不同音樂的多樣性與感染性,使學生對合唱教學能逐漸產(chǎn)生興趣。
(四)改善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音樂教學同其他課程的教學不同,有助于抒發(fā)學生內(nèi)心最真實的情感,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學校方面也應為合唱教學提供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教師在教學方式上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要符合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在實際教學中,應把握合唱曲目的準確性,提高學生的悟性。例如,在合唱《歌聲與微笑》這首曲目上,教師在合唱教學中,要重點把控音樂的準確性,因為合唱教學是需要團隊協(xié)作的活動,合唱成員的一致性與協(xié)調(diào)性對合唱的質量有決定性的影響,對音色與音調(diào)進行準確把握,有助于增強教學氛圍。再如,在合唱《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曲目上,通過歌曲的內(nèi)容加強學生間的心靈交流,學生通過對曲目的合唱能提高悟性。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針對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開展存在的問題,要提升學生的合唱水平、設計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合唱活動、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改善教學方法,營造良好學習氛圍等,提高合唱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審美能力、合唱能力等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林秋子.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路徑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S1).
[2]張晨.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7,(7).
[3]王潔.聲樂律動,心隨我動——論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黃河之聲,2016,(10).
[4]洪英.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黃河之聲,201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