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麗娜 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美術教育專業(yè)研究生
教學內容:
線條是我們司空見慣的事物,是美術活動中最基本的造型手段之一,也是應用最為廣泛和普遍的藝術語言。學生通過對生活、自然中線條的發(fā)現(xiàn)和感知,以及對藝術作品中線條的感知,初步感受到線條具有的表現(xiàn)力和形式美感,打開學生認識和理解藝術的一扇門。
(初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①初步感知線條,了解線條的表現(xiàn)力和生命力及其作用,線條是最重要的美術語言之一;②在感受各類線條具有的情感表達特點后,利用線條的組合,進行繪畫表達。
2.過程與方法:①觀察與分析大自然中的線條所帶來的心理感受;②欣賞優(yōu)秀繪畫作品中的線條使用,探究其線條的使用所帶來的情感表達;③動手實踐,利用各種線條的特點與表達方式和組合方式繪制罐子圖案。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對自然、生活中的線和藝術中的線的聯(lián)系觀察和審美欣賞,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運用線條的表現(xiàn)力及其美感,奠定繪畫的基礎。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生在繪畫中運用各類線條的有效組合,構成完整圖式,學會“線表達”。
2.難點:學生畫完罐子后,在上面進行線條運用,難于把握所畫罐子的大小和進行生動有趣的線條表達。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8開素描紙,鉛筆。
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上課之前讓學生進行一個小的熱身活動:在一分鐘內,用筆在白紙上畫出不同形狀的線條,比比誰畫得多?請同學們說說都畫了哪些線條以及對自己畫的線條有沒有仔細了解。
2.知識講解:從四個方面介紹線條:
①大自然中的線條:欣賞大自然中的線條。利用生活中的景象,向學生講解線條其中包括直線、豎線、曲線、折線、螺旋線等;讓學生對這些線條進行分類;
②線條的個性:提問學生都喜歡什么樣的線條,由學生的不同喜好引出第二個知識點“線條的個性”。設置一道連線題(出示四張不同線的事物圖,讓學生主動探究直線、曲線、折線等所傳達的不同感覺);
③線條的表現(xiàn)方法:進一步講解線條除了形狀不同,還具有長短、粗細、虛實等變化,同時做示范;
④線條的情感:欣賞大師們運用線條來表達自我情感。介紹懷素《自敘帖》,吳道子《八十七神仙卷》與梁楷《太白行吟圖》對比,講解吳冠中的江南之景以及國外的畢加索的繪畫作品。
馬天雨
陳凱樂
范仲琨
王家慧
宋茜然
王馳森
3.體驗練習,進行創(chuàng)作:
從圖中選擇自己喜歡的罐子造型,利用各種線條進行有趣的組合,構成新的圖案,重新對它進行設計。
4.作業(yè)展示,課堂評價:
同學們說一說自己的作品中描繪的是什么;運用了哪些線條;為什么要描繪它;教師根據(jù)學生作業(yè)特點給予評價肯定,提出鼓勵。
學生作品:
對于教師給出的現(xiàn)有罐子造型,學生普遍沒有照搬描繪,都進行了想象后的再變形。利用各種線條對罐子的裝飾中,一些同學使用線條組合的抽象表達,一些繪制出具象事物,反映出學生對于線條的基本掌握能力。
趙晨鶴
朱可瀅
周可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