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繼彬
摘要:本文就在高校教學中,針對古代文學課的多媒體教學模式的改革進行論述,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而多媒體教學模式可以發(fā)揮很大作用:能提高學習效率,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拓寬學生視野,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它也有許多不足,例如有被動性、師生情感交流不夠、教學內(nèi)容固定化等,還有待深入思考和解決。
關鍵詞:高校;古代文學課;教學模式;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8-0012-01
作為一個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國家,文學課的學習更好地促進了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和發(fā)展,在高等院校開展文學課教學,無論是對于一些文學愛好者來說,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和文化交流的平臺,還是對于國家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傳播,都具有著非常重要的教育意義。但是目前在高等院校文學課的教學中,仍然是采用比較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也就是說,通常在課堂上,還是以教師照本宣科的授課方式為主。甚至有的高校,教師在黑板上不斷地進行板書教學。這些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僅僅使學生對于文學的學習興趣大打折扣,而且對于教師自身來說,也是降低了教學質量。長此以往,高校古代文學課的教學水平,仍然得不到提高,作為一門主要課程,古代文學課的教學是值得我們進行反思和改革的。
1.古代文學課教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對于傳統(tǒng)的古代文學課教學模式,我國高校古代文學課教學模式的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在近些年以來,漢語言文學這一專業(yè)在高校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并且作為一門熱門專業(yè),被更多學生選擇和熟知。為了進一步提高我國高校中古代文學的學習質量,各個高校都在針對古代文學課的教學模式進行不斷嘗試和改革。除了采納傳統(tǒng)古代文學課教學模式的一些可取之處,還會利用現(xiàn)有的信息技術進行改革。其中,互聯(lián)網(wǎng)的大力普及和傳播在現(xiàn)代高校學生學習古代文學課中,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現(xiàn)代高校課堂上,我們會看到很多教師不再僅僅是依靠粉筆和黑板進行教學,而是采用互聯(lián)網(wǎng)教學的模式,通過將課件通過投影儀的方式展現(xiàn)給學生,由此增加了教學的直觀性,不僅僅為教師教學提供了便利,而且更大程度上,也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尤其是在古代文學課的教學中,將豐富的文學語言通過多媒體的形式,以動態(tài)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而且還豐富了語言的色彩,大大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同時也為古代文學課的學習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和生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展現(xiàn)出更加精深的文化情懷,也為弘揚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提供了技術保障。
2.古代文學課中多媒體教學方式的優(yōu)勢
2.1 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在多媒體教學模式中,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認識到文學人物以及文學情景的形象,從而更加容易理解一些文學的語言和情節(jié)。另外,相比較傳統(tǒng)的古代文學課學習模式,枯燥無味的語言和照本宣科的板書式教學,會使得學生對于文學課的學習更加困難,而古代文學課多媒體的教學方式,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提高了學習效率。
2.2 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在文學教學中,對文學教材的理解是學生理解文學內(nèi)涵的基礎。傳統(tǒng)教學模式僅僅通過教師的課堂講解,難以使學生了解文學作品的真正內(nèi)涵,也無法體會出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因此學生很難達到情感上的共鳴。利用多媒體手段,使學生通過不同感官的感受,多方位的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和聯(lián)想,用生動的情景觸發(fā)學生的情感認知,從而獲得對文學作品多方位的深入了解,引發(fā)學生與作者之間的情感連接。
2.3 開闊學生視野,有效增加課堂容量。多媒體教學有一很大的優(yōu)勢是教師可以利用制作幻燈片為學生增加更多的拓展知識,而不必要再浪費大量的時間進行板書。在課堂教授時,僅僅通過操作電腦就能完成課堂知識的全部展現(xiàn),因此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大量的信息容量,不僅延展了課堂容量,還擴寬了學生的視野,增加了知識儲備。
2.4 有效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大大減少花費在課堂上的大量板書時間,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來講授教學內(nèi)容。多媒體技術還可以使教師更方便地將學術前沿成果快速轉化為教學內(nèi)容,以最新的技術手段傳送最新的理論和知識。此外,多媒體技術對教師素質的彌補也有很大的作用。例如當教師普通話水平難以符合在課堂上范讀課文,這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解決,利用計算機的朗誦手段完成文章的誦讀。有的教師的板書字跡不夠漂亮,難以給學生示范,也可以通過計算機來解決這一難題。
3.多媒體教學手段自身的不足
多媒體教學在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斷融合過程中也凸顯了很多不足。主要體現(xiàn)在幾個方面:首先,多媒體教學模式忽略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具有一定的被動性;其次,多媒體教學易于產(chǎn)生固定化模式而缺乏靈活,一個完整的課件完成后被改動的幾率很小,因此會導致教學內(nèi)容的固化。最后,多媒體教學的機器化模式缺乏一定的親和力而不利于加強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而傳統(tǒng)模式剛好能彌補這種缺陷。因此在強調多媒體教學的同時,有必要通過一些傳統(tǒng)教學手段對多媒體教學進行調節(jié)。
4.結語
目前,古代文學教學模式的改革已經(jīng)勢在必行,但僅僅利用多媒體教學完全代替?zhèn)鹘y(tǒng)教學模式仍有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因此在新模式的推廣過程中,著重思考新模式的弊端并及時加以更正,這才是新模式真正發(fā)揮它的最大效益的正確途徑。只有這樣才能滿足現(xiàn)代化教學的需求,才能實現(xiàn)教學目標,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明建. 囿于傳統(tǒng)的突圍:語文科課程早期現(xiàn)代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
[2] 劉文革.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
[3] 劉爽. 高師古代漢語通論教學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