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艷
摘要:在教學實踐中,如何能讓自己的課堂達到有效而且高效是我們值得思考的一個教學難題。為了解決這個難題,身為人民教師的我們在不斷的實踐中不斷地探索著構建高效課堂的種種有效可行的方法。
關鍵詞:農村小學 語文 高效課堂
【分類號】G623.2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復雜性活動。在我們倡導的新課程改革下,農村小學語文課堂如何才能達到高效,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對創(chuàng)設農村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幾點淺薄的認識。
一、提高備課時效,為高校課堂奠定基礎。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實現(xiàn)課堂高效,必須下足課前準備功夫。要準備些什么呢?首先教師要花功夫鉆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教學的重難點,更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計教學活動,仔細考慮課堂教學中的細節(jié)問題,對于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認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慮,針對可能發(fā)生的情況設計應急方案,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還要設計高質量的有針對性的課堂練習,認真?zhèn)浣滩?、備教法、備學生。其次教師再根據(jù)教學過程的設計和教學的實際需要制作好教學所必須的教具或課件、學生操作的學具等。
二、課堂導語設計的有效性
導語的設計是否有效,往往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成功的導語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激發(fā)興趣,設置懸念 孔子曾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內容很豐富,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首先要考慮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拓展學生的思維時空,使學生處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憤”、“悱”之中。 2.突出重點,切忌生硬 導語設計切忌“作者生平”、“時代背景”、“中心思想”等內容的簡單羅列,過于冗長機械的導語,除了有喧賓奪主之嫌外,還容易使學生疲勞、厭惡甚至注意力分散。 3.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 人文性和情感性決定了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出動人的教學情境與氛圍。小學課文絕大部分是情文并茂的美文,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除了考慮知識的傳授外,還必須把握文中的“情”,以創(chuàng)設一種氛圍,使學生入情、移情、冶情。
三、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1.課堂問題設計必須有效
首先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緊扣教學目標,能夠激起思考。因此,教師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fā),鉆研教材,認清教材的知識內容,把握教材特點,明確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其次,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使他們經(jīng)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提問方式的有效性 好的提問方式應把注意力放在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過程上,提出一些能夠與學生基礎相適應并能引導學生思考的問題,而且有一些思考含量。努力給學生創(chuàng)造思考的條件,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開闊,而不是迫不及待地直奔結果。如果僅僅只要求回答是與否,浪費時間也沒有效果,因此課堂提問不在數(shù)量,而在提問的思維含量。提問的時機、提問的方式選擇得當,能活躍課堂氣氛、啟發(fā)思維、發(fā)展智力。 3.問題要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 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shù)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shù)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太多或太少。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
四、引導學生選擇有效的學習方式 首先,提倡學生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fā)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面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在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不少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后,大部分能解決問題,只要讓學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師稍加點撥即可,節(jié)約大量時間展。對于實踐性較強的內容,要強調學生動手操作,而且要引導學生在相互合作下進行,使學生互相檢查、幫助、促進。教師要投入小組活動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現(xiàn),提高學生積極性。 其次,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如有一次做完課堂練習,我有意識地讓同學們互相學習,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勢。我讓學生互相參觀試卷,然后寫出自己認為練習做得最好的同學的名字。學習差的學生寫了優(yōu)生的名字,學習優(yōu)的學生竟寫了差生的名字。他們都在找別人的閃光點。這樣的學習形式有利于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再如,作業(yè)批改在過去由教師一手包辦,學生的參與性不夠,我們應動員學生之間開展作業(yè)互改,發(fā)揮學生在評價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小組中的批改往往特別認真負責,要求特別嚴格,對于分歧的地方還會爭論得面紅耳赤。這樣,學生對所學知識作了再一次的認識,并逐步鍛煉了學生的評判能力,提高了認識水平,使課堂學習顯得更加豐滿和完善。當然,組織學生互改,內容要選擇,如果是開放性題目,會更有價值。當然,教師要加強批改指導,逐步提高批改要求。
五、優(yōu)化時間安排,努力創(chuàng)建學習型課堂。
時間就是效率。抓緊時間,用好時間才能保證課堂的高效率。我們要更新觀念,變教室為學室,變教時為學時;要樹立責任感,摒棄我的課堂可以隨意支配的觀念。一堂課一般由出示學習目標、檢查預習情況、引導自主學習、展示反饋、拓展延伸、達標訓練等幾個組成部分構成。課堂上要精講多練,教師要精心安排學、講、練的內容,以保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的高效運營。教師要在課堂上惜時如金,同時還要學會節(jié)約時間。教師要以自己的時間觀念影響學生時間觀念,幫助學生制訂時間安排,反思時間利用情況,讓學生學會經(jīng)營課堂,讓它產生最大的效益。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師的因素、學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課堂環(huán)境的因素等等,為了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從有效發(fā)展到高效,教師不僅需要以教學理論作指導,更需要不斷探索,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