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中原
【分類號】G633.6
初中階段學生數學學習成績的兩極分化呈現出比小學階段更嚴重的趨勢,學困生占的比例較大,特別在七年級下學期表現得尤為明顯。這種狀況直接影響著大面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那么,造成兩極分化比較嚴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預防嚴重分化?下面筆者將對學困生問題淺談自己的看法。
一、造成學困生的原因
學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也有社會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數學學困生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外部因素
l.科目多、負擔重、注意力轉移
現在的學生每學期要學多門功課,而且一門也不能松懈。而每個學科都有較重的課外作業(yè)。超限量的作業(yè)不僅嚴重阻礙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且使學生在精神上、學習情緒上都受到強烈的壓抑。不同的學生完成同樣的作業(yè)時間是不同的,基礎較差的學生在作業(yè)上往往要比優(yōu)等生多花兩倍甚至三倍的時間。幾門功課下來,對較差的學生來說負擔太重,學習情緒受到嚴重的打擊,他們或者不得不抄襲人家的作業(yè),或者亂寫一通,從而學習習慣越來越差,對學習也越來越厭煩,數學成績開始直線下降。
2.評價與考試制度具有較強的負效應
現行的評價和考試制度與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應該說,檢測是診斷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老師、家長卻利用檢測結果大做文章,談話、排名、開家長會等,給學生造成了許多壓力。其實學困生都不愿意老師在眾目睽睽下把自己的缺陷曝光,而曝光后的不平心理很快轉化為氣餒、退卻,越來越討厭數學。
3.教學改革的不徹底性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教師只關心優(yōu)等生的學習,加快教學進度,而忽視了一部分學生的承受能力,使他們與其他學生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4.突發(fā)事情的影響
如父母離婚、生病,交了不良朋友等突發(fā)事情使學習中斷或心靈遭受創(chuàng)傷,造成學生學習困難,如果不能及時解決,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會喪失信心,成績一落千丈。
(二)內部因素
1. 意志不強
學習活動總是與不斷克服學習困難相聯系的,與小學階段的學習相比,初中數學難度加深,教學方式的變化也比較大,教師輔導減少,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增強。在中、小學銜接過程中,有的學生適應性強,有的學生適應性弱,適應性弱的學生可能出現學習情感脆弱、意志不夠堅強的情況,學習時一遇到困難和挫折就退縮,甚至喪失信心,導致學習成績下降,慢慢地就變成了學困生。
2.情感不力
考試屢考屢敗,自感積重難返,缺乏學習信心,感到數學學習很無聊、很枯燥。不重視考試,缺乏競爭意識。抱著“我反正不會做”和可有可無的態(tài)度參加考試,不愿認真復習、馬虎應付,考場上“臨時發(fā)揮”。
3.思維不力
初中階段是數學學習分化最明顯的階段。一個重要原因是初中階段數學課程對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有了明顯提高。初一下學期,學生正處于由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過渡的又一個關鍵期,還沒形成比較成熟的抽象邏輯思維方式,而且學生個體差異也比較大,有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發(fā)展快一些,有的則慢一些,因此表現出數學學習接受能力的差異。
二、減少學習分化的教學對策
(一)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如果學生能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就會形成較強的求知欲,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
1.加強直觀教學
數學是一門具有科學性、嚴密性、抽象性的學科。正是它的抽象性,造成了差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學時應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像物理、化學一樣,通過直觀性使學生理解概念、性質。例如:在講“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時,我們可以通過幾組不同長度的三鐵絲,讓學生自己動手,問哪幾組鐵絲可以組成三角形,能組成三角形的三條鐵絲之間有何關系?從而引導出上述性質。因此,加強直觀教學可以吸引學困生的注意力。
2.應加強教學語言的藝術應用,讓教學生動、有趣
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隨時觀察全班學生學習情緒,更要特別注意觀察學困生的學習情緒,學困生往往上課開小差、思想不集中,他們對教師按部就班式的、枯燥無味的講課方式無法接受,對數學知識也不感興趣。這時,教師應恰當運用藝術性的教學語言來活躍課堂氣氛,引導每位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狀態(tài),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3.注重情感教育
學困生的情感都較豐富,他們需要教師多關心、多愛護,當他們成績有所提高時,需要教師的鼓勵和肯定,教師應該及時予以表揚。只要學困生接受教師,那就會極大地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為人師表,而且還要注意對學困生實行情感方面的教育,充分肯定學困生的優(yōu)點,肯定他們的微小進步,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
4.對學困生進行第二課堂教學
對學困生開展第二課堂教學活動,開設學習興趣小組,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興趣,鼓勵他們努力進取、積極向上。
(二)教會學生學習
有一部分學困生在數學上費的工夫不少,但學習成績總不理想,這是學習不適應的重要表現之一。教師要加強對這類學生的學習指導,一方面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數學學習觀念,另一方面要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習方法指導和學習心理輔導。如向學生介紹一些成功的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利用第二課堂開設講座或學習經驗交流會、請優(yōu)秀學生介紹學習方法等。
(三)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學困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教學過程必須干脆利落,中心突出,教學環(huán)節(jié)緊湊、簡潔、明快、有條不紊。在教學進度允許的情況下,重點、難點盡可能講得慢一點、淺一點,使學困生能跟上隊。
(四)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心理學認為,人的情感與認識過程是相聯系的,任何認識過程都伴隨著情感。初中生對學科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情感密不可分,他們往往不是從理性上認為該學科重要而去學好它,常常因為不喜歡該任課老師而放棄該科的學習。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保證和促進學習的重要因素,特別要對學困生熱情輔導,真誠幫助,從精神上多鼓勵,學法上多指導,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提高學習能力。
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河無以成大江?!敝灰覀冊趯嶋H教學中認真、細心地引導培養(yǎng),那么我們的汗水定會得到回報的。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