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 曾雪飛 陳閩旭
摘 要:家庭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是整個教育的基礎和起點。而學校是教育人的專門機構,是通往成才之路的教育,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只有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進,架起家校之間教育的橋梁,才能共同完成教育的任務。讓學生在教育中幸福成長,不是一個教育模式,而是一個教育理念和目標,既是教育內在規(guī)律的必然體現,更是推進教育質量均衡發(fā)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家校聯動教育對于學生能否實現幸福成長就顯得尤為重要。根據當前家校聯動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對策,達成教育觀念的共識,形成思想認識的統一,并結合當前最先進的"互聯網+教育"積極探索和拓展家校聯動教育的模式和途徑。
關鍵詞:家庭;學校;聯動;幸福成長
“教育”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釋義是指培養(yǎng)新生一代準備從事社會生活的整個過程,主要是指學校對兒童、少年、青年進行培養(yǎng)的過程?,F代教育大體可分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學校是專門的教育機構,是專門研究教育相關問題的,同時還擔負著對家庭教育指導和配合的任務。學校教育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家庭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是整個教育的基礎和起點,也是持續(xù)時間最長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和拓展,是學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家長是否能有效地配合學校對子女進行教育,直接決定著學校教育的效果。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教育孩子,就意味著沒有時間做人?!笨梢娂彝ソ逃谋匾院椭匾浴?/p>
一、家校協同教育的現狀
學校的教育不是萬能的,而沒有家長配合的學校教育是萬萬不能的。無數事實已經說明,學校與家庭的高度配合,是取得教育成功的前提與保證。目前,學校與家庭配合不好,已經成為學校教育難以見成效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相當多的家庭認識是到位的,主觀上也是愿意積極配合的,但依然存在著一些方面的問題。本課題組采取隨機抽樣調查的方法,發(fā)放調查問卷,通過對問卷的統計、分析以及對老師與家長的訪談調查,我們了解到當前家校協同教育存在以下問題:
1.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觀念不一致
通過調查我們發(fā)現,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在觀念上還不能做到完全的一致。如學校要求學生學做學問必須首先學會做人,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而家長往往認為成績是第一位的,千好萬好不如學習成績好,忽視了學生的全面、協調、健康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2.家校聯系不夠及時
通過問卷調查,我們了解到有些家長與班主任的溝通不及時,在時間銜接上產生脫節(jié),導致家長不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在校表現及相關情況,也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補救與教育,由于這種溝通不及時往往會使家校雙方錯過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
3.家庭與學校要求不統一
通過訪談我們發(fā)現,家長與學校的要求不能做到完全統一。學校往往要按照學校集體管理的需要提出更具有普遍性的要求,而家長往往針對學生實際提出更個性的要求,難免造成沖突與矛盾,這勢必影響教育的效果。
二、家校協同教育的對策
針對當前學校、家庭協同教育的現狀,結合我校實際,我們提出以下對策:
1.達成教育觀念的共識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沒有觀念就沒有思想,沒有思想也就沒有行動。要取得教育的成功,學校與家庭必須達成教育觀念的共識。因此,我們通過講座讓家長樹立以下觀念,并在觀念指導下落實正確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策略:作為父母,必須正確處理好愛與嚴的關系,特別是父輩與祖輩之間,家庭成員之間,必須在嚴和愛上有一個一致的認識,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永遠的老師,父母必須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和諧的環(huán)境和氛圍,為孩子樹立榜樣;要正確對待孩子所犯錯誤,一定要把孩子的頑皮與本質嚴格區(qū)分開來,注意策略,有時候寬容與期待比懲罰更有力量;一個孩子的轉變與成長需要一個過程,期待孩子的成功要有耐性,要有信心,家長必須充分樹立起育人周期長、遲效的思想準備,不放松任何一個教育環(huán)節(jié),把教育目標落在實處;明確德、智、體在學生成長中的地位與作用,不能偏廢任何一方面,必須要讓孩子取得全面的發(fā)展。
2.形成思想認識的統一
孩子是家長的,同時又是社會的,因此,教育孩子的責任有學校的,有家庭的,也有社會的,任何一方都不能缺失。目前,社會教育存在一定的問題,如何彌補這一不足,是學校與家長當前必須深入思考解決的問題。因此,我們通過講座和微信、QQ群等互動討論讓家長充分認識到,把孩子生出來,就是要管教好,如果管教不了或不去管教他們,還不如不生出來。同時也要使家長明白,家庭條件無論是好是壞,都要竭盡全力教育孩子,都要讓孩子享受到力所能及的教育,如果因為今天的困難而忽視和耽誤了孩子的教育,那么必然帶來更大的災難。還必須讓家長明確學校是育人的地方,但絕不是唯一的育人場所,社會及家庭也都是學生成長的重要環(huán)境,而家長是孩子教育的第一任教師,也是終身老師。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絕不可能靠學校單方面就能夠實現,必須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必須在一定程度上也依賴社會環(huán)境的正面影響與熏染。
三、家校聯動教育模式的成效
1.構建了“家?!绷夹月搫咏逃龣C制
過去我校的家長,學校沒有找到工作的切入點,所做的教育工作是零散的,沒有充分發(fā)揮應有的教育作用。自從開展這一課題研究后,我們對家長學校進行了準確的定位,通過家校結合,幫助家長提高家庭教育藝術,構建和諧親子關系,營造濃厚的家庭學習氛圍,整合多方面教育資源,調集多方面教育力量,創(chuàng)造多樣化的教育形式,發(fā)揮良好的教育功能。正是我們課題組開展的工作非常富有實效性,使家長學校成為學校教育工作的有益補充,初步構建了有機協調的“家?!绷夹曰訁f同教育的機制。
2.樹立了家庭教育的先進理念——共同學習、學會學習、終身學習
我們通過多次的家長會和家長講座對家長進行宣傳教育。通過這些努力,家長的意識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絕大多數家庭開始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都懂得了終身學習的意義,明白每一個人在任何生命階段均需不斷學習。學習已不再是學生特有的活動,而是人生永恒的主題。學習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社會需要通過學習來跟上時代潮流,獲得發(fā)展的空間。
3.成功開辟德育的新途徑
傳統的德育重點大多在學校,以培養(yǎng)學生在校的行為習慣為主。對于學生的家庭,大多采用召開家長會和家訪的形式對家庭進行指導,但是卻收效甚微。經過此次課題的研究,我們明白了,問題的根源在于德育的重點過多地放在學校而忽略了家庭教育,對于家庭的指導流于形式,家庭問題又直接導致了學生種種問題的產生。因此,要想扭轉這一局面,就必須尋找德育的新形式。通過解決具體家庭的具體問題,家庭教育才有實效,德育才能真正朝著全面而正確的方向發(fā)展。2016年5月學校以“家校聯動,搭建學生幸福成長平臺”為主題,開展市級主題班會觀摩研討活動。本次四節(jié)班會課主題分別是:《憶成長、話感恩》《青春不叛逆》《規(guī)劃人生,儲蓄成功》《立誠于心,守信于行》。四節(jié)課均以微信、QQ圖文直播的形式向家長群推送、邀請家長、聽課教師以掃描二維碼的形式,參與到課堂互動中。那些有熱情、有能力、想參加的家長對互聯網直播班會課堂的形式給予了高度關注,對這種對接形式給予了充分肯定與贊賞。
四、家校協同教育的反思
綜上所述,當前學校、家庭聯動教育仍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家校雙方應達成教育觀念的共識,形成思想認識的統一,實現家校的高度配合,積極探索和拓展家校聯動教育的新途徑。但本課題研究仍存在一些問題:課題研究中理論知識比較匱乏,特別是專業(yè)知識支撐不夠;課題研究中家長的參與度不夠,沒辦法讓家長參與到各個研究環(huán)節(jié)中。在結題以后,我們仍將對學校、家庭構建聯動協同教育模式這一內容進行更加深入與全面的研究,力求形成一套更加完善的家校協同教育機制并加以推廣。
參考文獻:
[1]張治.“互聯網+”,驅動學校教育結構變革的新力量[J].上海教育,2015(12).
[2]吳南中.“互聯網+教育”內涵解析與推進機制研究[J].成人教育,2016(1).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