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偉光
摘要:關于心理教育的實踐與研究,我們經(jīng)歷了十幾年的時間,這期間的實踐與探索,讓我們越發(fā)感覺到心理教育在教育過程中的比重是何等之大,尤其是就現(xiàn)在的普通高中生而言,教育必須從心理入手幫助學生培植、完善健康的心理土壤,探索研究他們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因為心為行之本。
關鍵詞:高中生;心理教育;獨生子女
G444
教育是個艱辛的過程,尤其是對于普通高中的學生,難度之大可想而知。怎樣做好普通高中學生管理工作,我們做了認真的研究和有益的嘗試。
首先我們要從了解學生的現(xiàn)狀入手,從目前來看,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屬九零后、零零后。由于獨生子女多,又是改革開放后物質高速發(fā)展的經(jīng)濟背景,所以他們養(yǎng)尊處優(yōu),唯我獨尊,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較強,兼之正處于青春期的逆反年齡令他們狂妄、自負。排斥他人規(guī)范和教育。
面臨這樣教育對象的現(xiàn)實,教育的約束與說教顯得非常的蒼白和乏力。怎么辦?只有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與學生心與心相融、相通,知己知彼,真正了解學生的學情、心情、感情,才能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才能做到對癥下藥,才能實現(xiàn)教育的“潤物無聲”的境界。
1 全面提升對心理教育的認識,要認識到心理教育是時代教育的需要。把握心理教育基本方向和方法。
1.1 首先加深班主任隊伍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取得共識。
學校要求班主任學習有關心理學著作,掌握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組織召開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及其現(xiàn)實含義。讓班主任明確用心理學知識去分析學情、分析個體心理的必要性。統(tǒng)一認識,認同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1.2 讓學生明確心理健康的內容
為了讓學生清楚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和為什么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我們舉辦了“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講解什么樣的心理是健康心理,健康心理與學習生活的關系,什么樣的心理是不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的危害,分析某行為的心理根源,并指出培養(yǎng)健康心理有益于人的一生的重要性,讓學生樂于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2 全方位的心理教育方式,培養(yǎng)學生平和、滿意向上的心態(tài)。
為了解學生群體心理,掌握個別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我們組織了心理健康問卷,并對問卷結果進行了綜合性的分析。同時針對“問卷”中反映的情況,我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及時調整了學生一些不健康的心態(tài)。為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開展,邁開了堅實的一步。
2.1 剖析學生自尊與自卑的矛盾心態(tài),激勵學生積極進取意識。
基于上述對青少年心理的認識,我們抓住了新生入學心理的主要矛盾──自尊與自卑開展工作。每學年開學初都要召開高一年級學生大會,進行新生心理分析講座。分析中考失利的原因,讓學生知道中考落榜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在于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而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要有健康的心理。健康心理是成功的關鍵要素。指出學生在中考時的極度緊張,中考發(fā)榜后的失落、自卑,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xiàn)。我們幫助學生回顧初中、小學的歷史,回顧他們輝煌的記錄。從學生心理出發(fā),用學生成功的具體實例,激勵新生盡快從中考的失意、迷惘的灰色心理中解脫出來,找回信心和勇氣,拋開自卑,再樹自信。這樣的教育,讓學生的心亮堂了,愉快了,信心充足了。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入學教育,學生就順理成章的接受了。
2.2 組織多彩的班會,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新生入學的班會主題是:“增強自信心,消除自卑感”、“我以我行找我心,我以我心治我行”、“路就在你的腳下”、“挫折是人生經(jīng)歷的寶貴財富”、“燭燈下話光明”,這樣的主題能抓住學生心理,觸發(fā)他們內心的感動點,能讓學生敞開心扉,暢所欲言,說心里話。然后經(jīng)教師激勵,學生就會象禾苗吸收養(yǎng)料一樣,取得事半功倍的恰到好處的教育效果。
2.3 召開“為進步同學喝彩”表彰大會,激勵學生進步意識。
我們已自覺消滅了“差生”這一字眼,因為這個名詞是對正在成長的學生一種殘酷的定性。而促進每個學生的進步是每名教育者的天職,所以,每學期期中都要召開一次“為進步同學喝彩”表彰大會,會上,讓進步同學代表發(fā)言,談進步的感受。同學們的發(fā)言都把自己的進步過程、感受說得推心置腹。當進步同學領到進步獎時,他們激動萬分:“我從上學到現(xiàn)在第一次受到獎勵!”沒得到獎的同學向政教處詢問:“下學期還搞不搞這樣的活動?”可見,一句表揚,一點點的獎勵,在學生心靈深處會有多么強烈的震動。
2.4 營造文化氛圍,注重心理引導。
我們除在校園內的文化設施外,還充分利用中午、大課間的廣播,宣傳好人好事,國內外新聞,學生個人心得。任何空間都體現(xiàn)文化心理色彩。如為了教育學生不要在廁所吸煙,我們在廁所墻上醒目地寫上:氨氣+尼古丁=雙刃劍,刺向文明與健康;任何空間都是你行為的一面鏡子。
2.5 關注尖子生心理動向,修正他們的心理追求。
班主任的注意力往往被后進生所牽制,最容易忽略的是尖子生的心理變化。然而,事實上學習好的尖子生,并不一定是思想品德、素質修養(yǎng)、行為習慣的“尖子”,有的反而是“尾巴”。他們往往在同學面前傲慢、任性驕橫、心胸狹窄。由于老師的偏愛,使他們愛心麻木。生活重心往往集中在學習上,對各項活動表現(xiàn)不十分積極,經(jīng)不起老師批評,更有甚者瞧不起老師。這就造成尖子生心理發(fā)展的畸形,所以我們更注重尖子生的心理教育,堅持心理跟蹤,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引導,有意識地調整尖子生的各種心理偏差,促使他們的心理朝著健康方向發(fā)展,這樣做,也避免差生形成這樣的心理:咱學習不好,什么都不行,你看人家學習好的老師另眼相看。
綜上事例說明,健康的心理是每個學生成長的必需的土壤,因而,我們把心理健康教育當作重要內容納入到教育的全過程。今后我們在學生管理中,將繼續(xù)不斷地探索心理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不斷深化和完善這項工作,使心理教育在學生管理中收到更佳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孫淑萍.對當前中學生心理教育的淺見[J].讀寫算.2012(9):12.
[2]康慧超.中學生心理教育建議探討[J].心事·下旬刊.2014(8):157.
[3]陳滿湘.新時期中學生心理教育的策略[J].教苑薈萃.2011(33):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