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慧
【中圖分類號】G623.2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36-0228-02
不知人們是否記得錢學森之問,當今中國,為什么總是培養(yǎng)不出創(chuàng)新型人才。如此發(fā)人深省的發(fā)問,是否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一個人的成長成才,絕大部分影響因素由小產生,少年的成長關乎國家的未來。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更應為之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是一切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基礎。好問是孩子的天性。著名學者布魯巴克也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所以,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切實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在創(chuàng)新中學習,使學生的素質得以全面發(fā)展。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就忽略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常常是一堂死氣沉沉的教師演說課或是華而不實的氣氛活躍的老師和學生的一問一答。因此,我認為要使現(xiàn)代教學設備不齊全的農村小學語文課堂真正的活起來,必須在語文教學中激活和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
一、激發(fā)好奇心,使學生想問
好奇是學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創(chuàng)新的潛在動力,是創(chuàng)新意識的萌芽。強烈的好奇心會增強人們對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對新出現(xiàn)的情況和新發(fā)生的變化及時作出反應。發(fā)現(xiàn)問題,并追根尋源、激發(fā)思考、引起探索欲望,開始創(chuàng)新活動。因此,我根據小學生這一特點,激起學生研究問題的濃厚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引出探索的欲望。如:我在上《草船借箭》這課時,抓住借字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借其實是騙,為什么偏偏用借呢?通過分析使學生明白這里用借不但點出諸葛亮的聰明、智慧,而且暗示了這箭在后來作戰(zhàn)時還要還給曹操。也就是曹軍造箭射自己。
二、營造自由氛圍,使學生敢問
青少年思想活躍、求知欲旺盛,對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這就是問題意識的種子。然而,這顆種子能否萌芽,取決于是否有一個適宜的環(huán)境和氣氛。在現(xiàn)實課堂教學中,許多學生還是習慣于讓教師提出一個個問題,絲毫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有疑也不敢向教師提問。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師沒有真正轉變教育觀念,對問題的培養(yǎng)意識重視不夠,一怕影響自己的權威,二怕打亂教學程序,學生只有接受再接受,于是課堂上便只剩下教師的聲音了。久而久之,學生也就沒有問題可問了,師生間的心理距離也拉大了。要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要破除這種“習慣”和“成效”,營造寬松、自由的教學氛圍,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鼓動學生大膽質疑、提問,鼓勵學生求新求異,正確對待學生的提問,不譏諷、不嘲弄,挖掘其可貴之處。特別要鼓勵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在教學中“少一些不準,多一些允許”,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說、敢做,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只有這樣,才為問題意識這顆種子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陽光、水分、適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
三、教師示范和引導,使學生會問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更困難。可見提問并不容易。學生從敢問到會問,有一個培養(yǎng)和提高的過程。需要教師的示范和引導。
1.以問引文。教師的提問要有啟發(fā)性,要抓住關鍵之處。這樣能夠引起學生對教學內容中矛盾之處的注意,從而產生相關疑問。 2.提供范例。學習是從模仿開始的,學生喜歡模仿的又是教師的行為方式,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在提問的角度、思路、方法方面給學生提供范例。善于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勤于思考、敢于想象猜測,對同一個問題多層面,多視角地去觀察、分析和思考,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通過探因求果、正反對比、逆向思維、突破定勢等方法,提出來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問題,長期潛移默化,學生便會由原來的被提問變?yōu)橹鲃犹釂?。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題、敢問、會問、善問、并且把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及時納入教學思路之中,這樣既加強訓練的針對性,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語文課堂教學,不管用何種方法,都必須符合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思維和語言為核心,以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為根本目的。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能使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這一富有挑戰(zhàn)性的過程中,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知識的積極探求者,學生自己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個性品質會得到鍛煉,主體性逐步形成、發(fā)展。要使學生逐步提高提問的質量,教師還要注意適時總結,引導學生評價。首先,對學生的提問教師要表現(xiàn)出極大熱情,不能置之不理或做簡單的結論性回答。滲透給學生問就比不問強,要經常表揚敢于提問的學生。其次,建立提問記錄冊。在學生小組的評價中,組長專門有一項是記錄組員的提問情況,每個學生記錄自己提問的問題與次數,與學期的評定掛鉤。
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一個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產生了問“為什么”、“怎么辦”等認知需要時,并具有進行探索這個“為什么”疑難問題的愿望和心理時,他就會集中全部精力,把自己的思維活躍地發(fā)動起來。因而,我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仔細尋疑,敢于問疑。如教學《再見了,親人》一課,我著重引導學生從課題質疑,學生略加思索便舉手提問:“親人是指哪些人?”“為什么說再見了親人?”等。這樣,學生就明確思維目標,課堂氣氛也更加活躍。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無論何時都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課堂教學中,要真正體現(xiàn)“學生為本”,給學生主動提問的時間和空間,同時要處理好“放”與“收”、“提問”與“釋疑”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為學生主動創(chuàng)新打下堅實的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