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健
摘要:在素質(zhì)教育的改革中,體育教學逐漸受到了人們的關注,為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不讓體育教學流于形式化,大部分學校采用了分類教學模式。在授課過程中,分類教學模式,注重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成果,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揮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使學生能充分感受到體育運動所帶來的樂趣 。本文主要探究了,體育分類教學模式的主要含義、內(nèi)容,以及提出了相應的教學策略 。
關鍵詞:體育;分類教學模式;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96
一、分類教學模式的含義
所謂分類教學模式,就是指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愛好,進行自主選擇,喜歡的體育項目,教師在明確學生意愿后,綜合學生的能力與特點,根據(jù)他們的優(yōu)勢與弱勢進行因材施教,激發(fā)學生的潛在能量。確切地說,這是我國教育史上的一次人性化改革。分類教學模式的應用,完全取代了傳統(tǒng)的灌輸式、單一式教學法,而是開啟了以學生為主導的,自主學習模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了課堂效率。另外,分類教學法也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的單調(diào)、乏味,讓教學內(nèi)容變得豐富多彩,從而增強了學生的幸福感 ,提高了他們對體育課的興趣。
二、分類教學模式的原因
體育教育的最終目標,就是讓學生充分發(fā)揮積極能動性,在項目運動中,能夠充分體會到,運動所帶來的樂趣 。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學生對體育活動還存在一定的興趣,但隨著年級的遞增,學習任務的繁重和即將面臨的高考壓力,體育課程自然就不被重視。然而,學生一味埋頭苦讀,長期端坐,缺乏相應的體育鍛煉,勢必會給身體帶來一定的危害,同時也大大降低了學習效率。為了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使身心得到全方面發(fā)展,有必要實施分類教學模式,通過特定的教學安排 ,人性化的地滿足了,不同學生的興趣需求 ,逐漸培養(yǎng)他們對體育運動的愛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鍛煉的機會。
三、分類教學的具體方法
(一)集中分組式的體育教學
生正處于生長發(fā)育的黃金時期,每個人的心理素質(zhì)和身體素質(zhì),都存在著較大差異,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應該采用集中分組式教學方法。首先要對全班學生進行統(tǒng)一培訓,詳細的講解某一項運動的要點和步驟,再根據(jù)學生的身體機能,進行分組訓練。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綜合能力以及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進行培訓。分組訓練的方式有很多種,但務必要以身體承受力為底線,這樣才能達到增強體質(zhì)的效果。在選擇訓練強度時,也要有相應的安全措施,避免一些意外的發(fā)生。學生在進行體能訓練的過程中,難免會被一些內(nèi)在因素或外在因素所困擾,教師應該給予學生一些適當?shù)膸椭涂隙?,鼓勵學生向著新目標,不斷超越,不斷挑戰(zhàn),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這對他們的身體發(fā)展和心理發(fā)展,都有著重要作用,讓學生從內(nèi)心熱愛體育,不再對體育課產(chǎn)生畏懼心理。
(二)班級組合式的體育教學
大部分學生都只重視文化課程的學習,忽略了體育課程的重要性。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要么應付課程任務,要么選擇逃課,錯過了最佳的鍛煉時期,這必然會給他們的身心健康帶來不利影響。要改變這樣的現(xiàn)狀,體育教師就要因材施教,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喜歡熱鬧,愛好交友,教師可以根據(jù)他們的特點,組織大體育教學,即由多個班級組成同一個課堂,讓更多的學生進行共同訓練。但鑒于每個人的身體素質(zhì)不同,班級組合的訓練方式,也是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分類訓練的。
例如,男生喜歡籃球、足球等球類運動,可以安排到足球場地,進行鍛煉;一些女生則喜歡體操、羽毛球等技巧類運動,也可以就近將她們安排到,空曠的場地,進行活動;還有些學生天性不喜歡運動,針對這樣的情況,應從基礎運動開始教授,如慢跑、跳繩等難度稍小的運動,漸漸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經(jīng)過合理的,運動分類教學,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 的鍛煉方式,從而實現(xiàn)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
(三)個別分類式的體育教學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個體存在,個別分類式體育教學,能夠讓教師充分了解到,每一個學生的優(yōu)勢和特點,從而制定出,適合不同學生的鍛煉方式,促進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但是目前,很多學校的體育設施不夠完善,體育教材相對匱乏,不同年級的學生,統(tǒng)一由同一批教師進行培訓。 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只注重知識的傳輸,不在實踐領域,讓學生進行鍛煉和探索,這樣一來,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就大大銳減,不能掌握真正的運動技巧。
面對這樣的現(xiàn)狀,相較于身體素質(zhì)較好的學生,并無多大影響,但是對于身體素質(zhì)較差的學生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增加了訓練難度的同時,也挫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因此,體育教師要額外關心,部分體育基礎較差的學生,對他們采取親自指導的方式,教授他們正確的姿勢、訣竅、方法以及要領,或是將體能較差的學生集中在一起,進行統(tǒng)一訓練,統(tǒng)一要求,以提高他們的運動技巧。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體育是教學的一門重要學科,通過體育鍛煉,不僅能保障學生的身體健康,還能塑造學生的意志品格。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完善,體育教學也得到了及時更新,在體育課堂中,采用分類教學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在充分尊重學生興趣愛好的同時,合理展開教學內(nèi)容,豐富各種體育項目,從整體上有效的提高了教學水平,達到鍛煉體能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李鵬程.關于體育分類教學模式的探究[J].教育教學論.2014(27):201-202.
[2] 曹衛(wèi)崗.推進體育分類教學模式實踐的途徑[J].體育世界(下旬刊).2013(10):135-136.
[3]公彥國,楊煥峰.分類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實踐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