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雅情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新課標指出:“習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眱和默F(xiàn)實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其中不乏情趣生活,正是這樣的生活,讓他們時刻向往著,期待著。習作教學,如果緊扣兒童的這些“癢處”,把情趣教學進行到底,就易直達兒童的心理,兒童才易于動筆,樂于表達。
一、化“制造”為“需要”,初探情趣
縱觀教材,習作要求,以命令式或規(guī)定式出現(xiàn)的不在少數(shù),學生被迫“制造作文”,苦不堪言,自然興味索然,只好生搬硬套,復制別人作文應付了事。如S版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習作:“暑假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你有什么有趣的事想告訴大家嗎?互相說一說,再寫下來?!边@里的習作要求不根植于學生實際需要,沒有適合兒童的交際指向和任務驅(qū)動,很難一下激發(fā)他們的表達欲望。如果將這樣的寫作話題切換到一個兒童的生活場景中,習作教學將是另外一番情景:“‘彈玻珠是一種有趣的活動,看你們玩得那么開心,我也想玩,可惜不會玩,只有羨慕你們,你們能教教我嗎?我會感激你們?!睂W生聽了,熱情高漲,大家爭先恐后,邊說邊手腳比劃怎么玩彈玻珠。聊著自己開心之事,又能幫助別人,寫暑假一件有趣的事,就這樣水到渠成。
化“制造”作文為“需要”作文,充滿了情感召喚,賦予了習作真實的任務指向,激發(fā)了兒童內(nèi)在的表達欲求,符合兒童真實的情感。其實每次習作都潛藏著一個“需要”的功能,如,解說詞,各種介紹等,如這些轉(zhuǎn)化成兒童真實的寫作任務,就會自然激發(fā)兒童的寫作動機,寫作變?yōu)橛T不能。
二、對接兒童生活,表現(xiàn)情趣
每個兒童都有一個快樂的精神的樂園或有情有趣的生活世界。習作要教到兒童的“癢處”或“心底”,就需對接兒童的生活樂園,挖掘“樂園”中兒童喜聞樂見的事例,讓習作過程成為兒童叩擊樂園之門,品味樂園之事的開心之旅。
1、貼近現(xiàn)實,與環(huán)境對接
教材盡管注意和兒童的生活銜接,但是受環(huán)境的影響,教材難以做到盡善盡美,一地方深受歡迎的篇目到了另一個地方,可能遭受冷遇。如何減少這種文化的“損耗”,教學成為不可少中介和橋梁。
如:S版教材二上習作三:《我喜歡它》,要求學生寫動物園里自己喜歡的一種動物,要寫猴子,海豚,黑熊,孔雀等,生活在農(nóng)村的學生,不熟悉這些動物,寫作必是艱難之旅。在教學中,可降低寫作內(nèi)容高度,以學生熟知的動物,如雞,狗,貓,豬等,課前讓學生認真觀察,記下它們的外形和生活特點,課堂上讓學生說說,寫寫。這樣更能增強學生寫作的信心和興味。
2、學會分享,與節(jié)日對接
一年中有大大小小的節(jié)日,節(jié)日中獨具特色的美食最受兒童歡迎。把節(jié)日必備的美食引入習作課堂,學生就有話想說、有話能說。如習作《我愛家鄉(xiāng)》,要求:“你最愛家鄉(xiāng)的什么?寫一寫?!奔亦l(xiāng)獨具特色的美食成了兒童首選。農(nóng)歷四月初八,當?shù)丶壹覒魬舳甲鑫宀实呐疵罪?,美味的粉蒸肉等,這些色香味俱全的節(jié)日美食,兒童不僅吃得津津有味,參與制作過程也其樂無窮。四月初八的五彩糯米飯,兒童經(jīng)歷采摘的植物葉莖,或參與搗碎,浸泡過程,這些作為制作米飯染料的活兒,兒童樂此不疲。然后再品償香軟可口,顏色誘人的糯米飯。經(jīng)過投入時間、精力、情感、趣味的糯米飯,把其作為寫作內(nèi)容,寫作就是分享過節(jié)心得,學生就能寫得真實可感。
3、涵蓋主題,與兒童文化對接
兒童的天性就是玩,玩是兒童文化的主題。緊扣兒童喜歡看的,如:動畫片,故事書;引入兒童癡迷的活動:丟沙包、彈玻珠,打乒乓球等。玩得越投入,體驗越真切,感受就深刻。在玩中,學生全身心參與,體現(xiàn)了兒童享受快樂,釋放身心。玩的習作題材是消除兒童畏懼習作的情緒,打開言語枷鎖的金鑰匙,一旦教師掌握,習作教學就會水到渠成,學生就能享受快樂的習作課堂。
4、言為心聲,與內(nèi)心對接
兒童有自己的心靈空間,有內(nèi)心深處的秘密。他們有希望、害怕、無奈。考試時的低分,讓他們擔心害怕、無地自容人;參加競賽活動時緊張興奮,獲得好成績時的沾沾自喜,被誤解的無奈等,作為教師,要善于打開學生心靈的閘門,創(chuàng)設觸動學生心里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自由傾訴內(nèi)心的喜怒哀樂,變?yōu)椤拔沂謱懳倚??!?/p>
三、階梯習作,享受情趣
當下習作教材,寫作內(nèi)容零散雜亂,寫作知識星星點點,加之課程標準對寫作知識的淡化,使得習作教學在教材內(nèi)容上任憑教師依靠自身經(jīng)驗去隨意“生產(chǎn)”,缺乏明晰的教學內(nèi)容,學生無所適從,如墜入云里霧里,一片迷茫。階梯教學,教師精心規(guī)劃,統(tǒng)籌教材,統(tǒng)籌教學,讓每一次習作拾級而上。一是“教”有“起點”。每次習作訓練前,教師了解學生,掌握其寫作知識,技巧與生活關聯(lián)程度。二是“教”有“坡度”。每次習作分步操作,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如先將習作要求轉(zhuǎn)化為生活的實際需要;充分搜集書面、生活材料;交流分享材料;建構(gòu)習作框架,嘗試表達;書寫、修改、“二次”習作等。三是掌握同一種文體在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要求。如:同是“寫事”習作內(nèi)容,中高年級要求各異。教師習作教學有序,梯度上升,一步一個腳印,學生習作才逐漸找到方法,走上佳境,才能享受到習作成功的喜悅。
生活是習作的源頭活水,而情趣生活是打開快樂作文的另一扇窗,越是有趣味性的生活,學生體驗得越深,表達時就更暢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