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愛麗
摘要:伴隨著技工教育的發(fā)展,如何給文化基礎課定位、如何處理好文化基礎課與專業(yè)課的關系、如何推進文化基礎課改革等問題一直是困擾技工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問題,解決好這些問題對技工教育的發(fā)展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本文對技工院校文化基礎課教學的現狀和存在問題進行了較為全面地梳理和總結,分析了不足產生的原因,并對下一步的教學改革提出了應對之策。
關鍵詞:文化基礎課 ;問題 ;原因; 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2.4
近年來,多數技工院校對專業(yè)課程教學進行了大刀闊斧地改革,改革推進的力度和速度前所未有,在實訓條件建設、專業(yè)教師隊伍建設、教材建設和教學模式變革等諸多方面領跑職業(yè)教育。但與之相比,文化基礎課教學教革推進顯得緩慢,成果不也不多,如不及時加以重視,加大投入,積極探索,深入研究,文化基礎課教學將會成為技工院校教學改革和發(fā)展的短板。
一、技工院校文化基礎課現狀與存在問題
目前,在多數技工院校文化基礎課處境很尷尬,教學改革推進艱難。一方面各級主管部門和多數學校領導在理論上都很肯定文化基礎課的地位和作用,在各種文件或會議上也反復強調要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另一方面卻是涉及專業(yè)建設、專業(yè)課程改革、實訓基地、技能大賽等都是實的、硬的、真格的,而涉及文化基礎課的大多是虛的、軟的、有名無實的;更為糟糕的是,有一部分學校還存在著抓不抓文化基礎課的改革沒有什么大的影響,而專業(yè)課改革一刻都不能停止的思想??梢灾毖圆恢M地說,多數技工院校對待文化基礎課改革的態(tài)度普遍是自覺不自覺地忽視、輕視、更甚至是漠視,這必然導致文化基礎課存在的問題很多,一部分問題還很嚴重。筆者認為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培養(yǎng)要求模糊,與學生的基礎脫節(jié)
對文化基礎課的要求比較模糊。在技工院校,我們時常聽到文化基礎要求達到“相當于普通高中”、“管用夠用,適用為度”和“為專業(yè)課服務”等提法,但是這僅僅是一種理念,不是明確具體而操作的要求。培養(yǎng)目標與學生的實際基礎嚴重脫節(jié)。例如:《教育部關于中等職業(yè)學校制定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中規(guī)定了學生必須具有的五個能力,即“具有繼續(xù)學習的能力和適應職業(yè)變化的能力”、“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立業(yè)創(chuàng)業(yè)能力”、“具有基本的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這種提法出發(fā)點無疑是正確的,但很難達到。
2.課程理念陳舊,缺乏技工教育特色
盡管技工院校文化基礎課程設置與前些年比有了較大進步,但值得注意的是普教色彩依舊還很濃,而且文化基礎課基本都還是單一的學科性課程,不能體現職業(yè)教育特點,更缺乏技工教育的特色。
3.教材針對性不強,難于滿足學生需求
然而打開技工院校的文化基礎教材,我們不難發(fā)現,教材的內容和形式與普通教育區(qū)別不大,只是難度和知識量明顯小于普高而已,這樣的教材很難滿足學生興趣需求,更無法滿足學生未來發(fā)展的需求。
4.課堂教學方法、形式單一,教學效果不好
技工院校專業(yè)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項目教學和任務驅動教學等開展得如火如荼,走進專業(yè)課堂,很多時候令人眼前發(fā)亮。無論是教學方法、手段還是組織形式都單一,主要以課堂講授為主,“滿堂灌”是普遍現象,學生被動學習,學習積極性未被調動,教師和學生都覺得很累,都有極強的挫敗感,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二、技工院校文化基礎課存在問題原因分析
通過對技工院校文化基礎課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經過思考,我認為其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根本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對文化基礎課認識不清,定位不準。由于認識不清,定位不準帶來結果就是對文化基礎課重視不夠,投入不足,研究不深、創(chuàng)新乏力,最終導致問題層出不窮。
三、技工院校文化基礎課改革的方向與策略
基于目前技工院校文化基礎課教學的現狀和存在問題,我認為目前教學改革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向推進。
1. 改革文化基礎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形式
在技工院校的目前文化基礎課教學中,傳統(tǒng)的封閉的教學模式仍舊是教學的主流模式。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仍舊是我們最熟悉、最常用的教學模式。但這不僅影響學生身心健康、妨礙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還不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因此我們要努力改變文化基礎課的教育理念:變“教師”為“導師”,變“教學”為“導學”,讓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也不僅是傳授技能的過程,而是一個理解知識、思考知識、內化知識、創(chuàng)造知識的過程,學生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成為積極的知識構建者;使學生具有充分的學習動力,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其終身享用。
2. 改革文化基礎課課程設置
要根據技工教育特點,增加具有技工教育的特色的文化基礎課。在原有課程基礎上增開職業(yè)素養(yǎng)、心理健康、禮儀、安全教育、形式與政策和創(chuàng)業(yè)教育等課程或相關內容。同時,要努力打破學科之間原有的分明的界線,建立學科之間的知識滲透,鼓勵學習、思考和運用的結合。拓寬學生知識面,幫助學生掌握更多適用的學習方法,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生與活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將來的工作、再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礎。
3.改革文化基礎課的教材內容和形式
教材內容要注重基礎性、實用性、低起點和層次性。要精選在現代社會生活和各類專業(yè)學習中得到廣泛應用,有利于學生繼續(xù)學習的高中階段的基礎知識作為必學內容。要兼顧基礎水平和素質弱的的學生,降低起點,適量融入初中知識,縮小學生知識上的“落差”。要根據職業(yè)不同而形成不同內容的模塊,分出層次,使教學既面向全體學生,又使基礎不同、專業(yè)不同、就業(yè)與升學要求不同的學生都能得到提高。教材形式要加強開放性和立體化。
4. 改革文化基礎課的教學評價模式
教學評價是教學的指揮棒。要更好地加強技工院校文化基礎課程管理,推動文化基礎課的教與學,調動教與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檢查教與學的效果,必須對文化基礎課程目前評價體系進行改革。使得課程評價不僅有系統(tǒng)的終結性評價,也有系統(tǒng)的形成性評價,而且更注重形成性評價。
當然,教學改革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除了上述的幾個方面外,文化基礎課需要改革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教學實施條件、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管理制度等。最后要說的是,技工院校的文化基礎課教學改革成效呈現會相對較慢,不會是立竿見的,改革會是一場持久戰(zhàn),絕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深信只要我們深入調研、找準目標、奮力前行,文化基礎課教改定會取得豐碩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