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躍進
【導語】 “人管人氣死人,制度管人累死人,文化管人管住魂”。這是一位成功企業(yè)家的管理心得?!把埿统踔行@文化管理”也是以文化管人,加以邀請教育理念的運用,本文主要淺談“邀請型初中校園文化管理”探究過程中的做法,意為拋磚引玉,與同仁探討。
關鍵詞:邀請教育 初級中學 校園文化 文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G638.2
一、有關概念的界定
1、邀請教育
邀請教育是由美國的威廉姆(William W. Purkey)和貝蒂(Betty L.Siegel)首先提出邀請教育的概念開始了邀請教育的理論構建與擴廣應用工作。邀請教育是一種基于知覺心理學、自我概念理論和人本主義教育觀的教育理論。它4個基本理念:尊重、信任、樂觀、有意性。
2、初級中學
初級中學是對12周歲至15周歲年齡段少年進行培育的教育機構。初中學生具有生理和心理上急劇變化的特點,對教育環(huán)境、教育手段都具有特殊的要求。
3、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以校園為主要空間,涵蓋學校領導、教職工、學生在內(nèi),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性文化,它可以陶冶師生的情操、啟迪師生心智,促進師生全面發(fā)展。
4、文化管理
文化管理就是從文化的高度來管理一個單位集體,以文化為基礎,強調(diào)人的能動作用,強調(diào)團隊精神和情感管理,管理的重點在于人的思想和觀念。
二、邀請型校園文化管理的理論依據(jù)
邀請型校園文化管理的主要理論依據(jù)是邀請教育理論。邀請教育理論是基于知覺心理學、自我概念理論和人本主義教育觀的教育理論。它的核心理念是尊重、信任、樂觀、有意性。尊重——受教育者應該受尊重,這種尊重是通過教育者的關愛行為及教育者創(chuàng)建的教育環(huán)境、教育方針、教育計劃和教育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的;信任——教育是各方面共同協(xié)作的活動,教育管理者、教育者、家長和學生應互相信任彼此在教育活動中的意見和態(tài)度;樂觀——教育者積極樂觀地對待每個學生將有助于學生潛能的發(fā)揮;有意性——教育者必須有意識地對教育環(huán)境、教育政策以及教育過程進行專門設計,使教育環(huán)境和教育活動具有親和力。
三、邀請型校園文化管理的運作
(一)設置邀請型校園環(huán)境文化
1、學校大門石碑與學校中心廣場雕塑文化。走進蘭溪八中首先映入你的眼簾的是學校大門巨大的石碑上雕刻并涂金的邀請教育核心理念“尊重、信任、樂觀、有意性”九個大字和學校中心廣場上象征著學校精神的 “四個人形抱團,紅黃錄藍配色”的高大而光彩奪目的雕塑,兩者遙相呼應,雕塑造型獨特,寓意深刻。
2、校園教學功能區(qū)、生活區(qū)及運動場四周大型邀請化標語文化?!安蛔屢粋€學生落伍,讓學校最具親和力;讓課堂成為最有吸引力的地方,讓師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發(fā)揮;多彩‘課堂美麗‘陽光歡樂校園”、“潔凈、清凈、溫馨、舒心;搭建心靈家園,共創(chuàng)和諧宿舍”、 “體育使學校充滿活力,學校因體育勃發(fā)生機;運動與生命同在,青春與快樂永存;體育是運動的藝術,運動是體育的靈魂?!钡葮苏Z文化。
3、校園各區(qū)塊觀賞石文化。在教學樓前花園內(nèi)觀賞石上雕刻“思,學貴有思,行成于思;攀,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痹谒奚崆盎▓@的觀賞石上分別刻上:“省,自省才能進步;律,寬以待人,嚴以律己?!痹谶\動場入口處的觀賞石上刻上“搏,拼搏、搏擊,人生難得幾回搏。”等,讓石頭也成為邀請教育的活化工具。
(二)建立邀請型校園制度文化
我們圍繞“不讓一個學生落伍,讓學校最具親和力”的邀請教育辦學理念,為了達到“管理高層次,師資高素質(zhì),教學高質(zhì)量,育人高品位”的辦學目標,對校園進行全方位邀請化管理,讓學校全員參與管理,讓制度文化自助運行管理,從而形成了一套系統(tǒng)性邀請型校園制度文化。
1、德育管理、教育教學管理實行“邀請型值周班管理制”。 由值周領導、值周老師和值周班學生組成的值周班對本周開展全方位的日常管理工作,使學校管理工作全員參與,在規(guī)范別人的同時規(guī)范自我,讓學校管理尊重、信任、愉快的過程中進行。值周班管理制形成了《每周一升國旗制度》文化、《“校園十佳”學生評比制度》文化、《“最美教師”評比制度》文化等系列制度文化。
2、學生的生活管理實行“邀請型班級自主管理制”和“邀請型住校生自我管理制”。 邀請型班級管理制是以班級為單位,設置互助學習小組進行邀請化管理,這種管理使學生始終在自主、和諧、互助、快樂的氛圍中進行;邀請型住校生自我管理制是學生成立自主管委會,進行邀請化自主管理,讓學生生活在尊重、信任、樂觀的自主管理氛圍中。
(三)開展邀請型校園文化活動
開展邀請型校園文化活動是邀請型校園文化管理的主要載體之一,學校圍繞尊重、信任、樂觀、有意性的邀請教育理念開展“國旗下講話教育”、“兩室文化評比”、“校園十佳評比”、“最美教師評選”、“黨員教師結對幫扶”、“師生結對幫扶”、“新老教師師徒結對”、“邀請型課堂科研”、“課間陽光體育”、“校園藝術節(jié)”等系列活動,
四、邀請型校園文化管理的成效
(一)邀請型教育科研成果
學校以“尊重、信任、樂觀、有意性”為核心的“邀請教育”為理念,提出了“不讓一個學生落伍”、“讓學校最有親和力”、 “讓課堂最具吸引力”、“讓師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fā)揮”等一系列創(chuàng)新觀點,形成以“邀請教育”為特質(zhì)的全??蒲械恼n題網(wǎng)絡,把教育科研與教學和德育實踐緊密結合,呈現(xiàn)課題精、層次高、成果大、涉及面廣的良好局面。
(二)邀請型校園特色成果
通過邀請型初中校園文化管理的實踐與研究,使學校逐漸成為“邀請型”特色校園,成了真正最有親和力的地方,形成了獨特的“邀請型”校園文化、學校精神、辦學理念、校風、教風和學風,使校園成了師生的樂園。
(三)學校教育教學成果
通過邀請型初中校園文化管理,形成了“關愛、合作、進取、創(chuàng)新”的校風,“崇德、博學、善導、開拓”的教風,“樂學、善思、探索、日新”的學風。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得到社會的高度贊賞,教師、學生在省、市的各項競賽中頻頻獲獎,從2004年學校首批學生畢業(yè)以來,教育教學質(zhì)量逐年穩(wěn)步提升,社會知名度不斷提高,呈現(xiàn)出了強勁的發(fā)展勢頭。
結尾語:邀請型校園文化管理為全校師生營造了一個以尊重、信任、樂觀、有意性為核心理念的和諧校園氛圍,廣大師生工作、學習、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陽光和歡樂”的校園里,讓每個人的潛能都被挖掘,讓學校最具親和力。通過《邀請型校園文化管理》的實踐和探索,嘗到了“文化管理”的巨大威力,領略了 “人管人氣死人,制度管人累死人,文化管人管住魂”的哲理所在。
參考文獻:佟月華:邀請教育的理論與實踐 外國教育與研究 2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