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
【中圖分類號】G633.6
美國心理學家B·S·布魯姆提倡的“掌握學習”理論一直以來在教學實踐中都被廣泛采用。根據(jù)該理論的特點,就其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指導意義來講,如下方面值得認真借鑒和好好利用。
首先,掌握學習理論中關于目標分類的思想,對指導數(shù)學課的分層教學有著直接的指導意義。
布魯姆就曾說:“許多學生學習中未能取得優(yōu)異成績,主要不是學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適當?shù)慕虒W條件與合適的幫助造成?!?雖然那種“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的論斷過于武斷和偏頗,但事實上對于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學習,只要方法得當,能夠堅持,也是能夠做得更好的。所以,布魯姆的“掌握學習”理論中關于目標分類的思想,可以作為一種方法對我們的分層教學進行指導。從操作性層面來看,必須遵循教育規(guī)律和理論的針對性。布魯姆認為,完整的教育目標分類學,應該包括學生學習中的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而教育目標分類則表現(xiàn)為三個特征:用學生外顯的行為來陳述目標、目標是有層次結構的、教育目標分類學超越學科內(nèi)容。這些特征是由其具體的理論來體現(xiàn)的,僅就布魯姆關于制定目標是為了便于客觀地評價,而不是老師的思想表達,因為它是具體的、外顯的行為目標,這是其具有可測性的根由。從這個角度來講,他的這一理論起碼給我們的初中數(shù)學分層教學提供了如下思路:1、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具體的,它應該針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雖然我們希望課堂教學能讓每個學生都掌握相關知識,并能達到靈活運用的程度,但事實上學生掌握的程度參差不齊,也就是說,用統(tǒng)一的教學目標來要求全體學生,是很難達到既定目標的。在這種情況下,分層教學首先在目標制定上需要進行調(diào)整。舉例來講,就初中全等三角的相關判定和證明來看,學生在課堂上基本都能理解三角形全等的知識,但是有部分學生卻在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出現(xiàn)困難,這在課后作業(yè)以及單元測試中都有所體現(xiàn)。一方面可能是學生不細心造成的,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對知識的掌握尚有欠缺。也就是說,我們既定的統(tǒng)一的教學目標未能全部實現(xiàn)。所以,分層教學的必要性就體現(xiàn)出來,也就是布魯姆所言之教學目標不是教師的思想,而是具體的、外顯的目標。其具體、外顯就是在教學中要體現(xiàn)對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當然這里需要說明的是,不是說給成績差、基礎差的學生降低要求,而是說要給他們增加提升的要求,只有針對性地將教學目標增加提升要求,才能幫助基礎、成績、理解力、管控力、自學能力差一些的學生實現(xiàn)提高。2、“幫助”是分層教學的主要指導思想。自主探究學習等學習模式就一再強調(diào)老師要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由此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其學習興趣。布魯姆的“掌握學習”理論同樣認為老師適當?shù)慕虒W與合適的幫助,是學生能夠提升學習效果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在總的教學目標之下,必須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分層目標,然后對學生進行提升教學,也就是進行“幫助”。對需要在基礎知識、基本知識運用等方面提升的學生,老師對學生的幫助主要體現(xiàn)在幫助他們彌補相關的知識,以更好地完成教學計劃;對于基礎較好,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較強的學生,老師應該給予他們一些新的、前瞻性的知識和方法的輔導,幫助他們與一反三,不斷在吸收和反芻舊知識的情況下,更好地拓展新知識,掌握新方法。這就似乎布魯姆所言的目標的層次性。只有按照教學目標的層次性進行教學安排,才能真正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其次,布魯姆的評價理論是改變數(shù)學教學中現(xiàn)有評價觀念和評價方式的重要理論依據(jù)。
布魯姆認為,對學習過程的評價也非常重要,評價本身就是學習過程的一部分。基于此,他主張教學中應該更多地使用形成性評價和形成性測驗。
所謂形成性評價的有效程序就是把一門課程分為若干學習單元,把每個學習單元分解成若干要素,要素之間形成一個學習任務的層次,據(jù)此以確定相應的教育目標系統(tǒng)。在每一單元教學結束時,都要安排一次形成性測驗(有時又稱為診斷性測驗)。形成性測驗常常被用來為學生的學習定速度,保證學生在從事下一個學習任務之前,完全掌握這一單元的內(nèi)容。形成性測驗可起到強化的作用;形成性測驗可以揭示出問題所在,“診斷”后應該附有一個非常具體的“處方”。按照布魯姆的理論,形成性評價的主要目的不是給學生評定分數(shù)或者等級,而是幫助學生和教師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達到掌握水平所必備的知識技能上;而總結性評價的目的,是要對學生在一門課上的學習結果作出全面的評定,并把評定成績告訴學生家長和學校管理人員。但是布魯姆特別指出,評價不是評分,不評分也能對學習結果進行評價。所以,就評價來講,我們必須轉(zhuǎn)變觀念。1、要把評價建立在客觀的基礎上,不僅僅對成績好的學生進行積極鼓勵,也要對成績有所提高的學生進行表揚。學生的學習程度不一樣,對于那些相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在分級教學目標的模式下,對他們的評價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們按照分級教學目標,對某一單元的課程的教學專門制定了不同程度學生的學習要求,最后通過平常學習狀況、單元測試狀況來對他們的學習進行評價。這種評價,一方面要指出問題所在,并開出改變狀況的“處方”,但是必須避免題海戰(zhàn)術,而是要有針對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必須對學生進行鼓勵。鼓勵才能讓學生產(chǎn)生動力,有動力才能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潛力。老師能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鼓勵他們繼續(xù)發(fā)揚優(yōu)點而避免缺點,這是評價最重要的部分。2、老師要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客觀評價。從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過程的實施,到教學總結反思與評價,整個教學過程都是老師的工作,必須客觀地進行評價,然后從評價中找到問題、并解決問題。
初中數(shù)學是一門很難的課程,一方面從小學升入初中的學生,需要在數(shù)學觀念方面有轉(zhuǎn)變和提升,比如關于幾何學的相關教學內(nèi)容,這是初中生普遍認為比較困難的。這個觀念的轉(zhuǎn)變和學習的提升如何完成,考驗教師的教學能力,也表征著學生是否融入到初中的課程學習之中。老師是否能夠在專業(yè)知識之外,多了解相關的教學理論,并且有選擇、有計劃、有效率地融入到自己的教學安排之中,是能否提升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同時,教學一定是要在整體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的,就數(shù)學一門課程來講,全國中考、高考的平均成績都偏低,這說明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學生成績參差不齊,既有學生的原因,也有老師的原因。所以,利用布魯姆的掌握學習理論,提高數(shù)學的整體成績,對于初中數(shù)學老師來講,是一種可供選擇的教學指導理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