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名愛
摘要:現(xiàn)階段在中學語文的教學中由于教材缺乏靈活性,也就是學生一味的照搬,不能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F(xiàn)代教育中只有明確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什么,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才能保證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因此,教學之前的“調查”就顯得尤其重要。教師在教學中跳過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能力,重新規(guī)劃,重新設計,在似懂非懂之處下功夫,在未知之處著手。這就要求我們對于語文的教學上要要求學生從中體驗,明白自身的不足,從而正確引導。本文就主要對中學語文體驗教學的缺失與實現(xiàn)策略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希望為中學語文教學的提高出一份力,盡一份心,更希望在這種體驗式的教學中學生能夠從中陶冶情操,積極面對生活。
關鍵詞:中學語文;體驗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一、中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
1.1 教材的規(guī)定性、統(tǒng)一性太強
學生的學習方式被動,缺少創(chuàng)新和實踐的機會,造成了學生對語文課的“情感淡薄”,一些學生認為缺幾節(jié)課關系不大,上課不聽也無大礙,致使語文成了“雞肋”; 教學應試化傾向嚴重,易于得分的其他學科擠占了語文學習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能保證課堂聽講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已實屬不易。
1.2 練習題質劣量大,學生不堪重負
在語文教學中,書本的和課后練習或復習資料往往存在的問題就是質量差、題量大,這樣在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在練習中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選擇一些開放性的論題,不要一味的死記答案,并且要在擴大覆蓋面的同時增加文化的內(nèi)涵,在習題的命題上要注意挖掘其內(nèi)蘊。但是,有些老師對練習沒有經(jīng)過精挑細選,就一股腦地發(fā)給學生,試圖以此為語文學科爭得時間,其實是事與愿違。
1.3 學生語文素養(yǎng)偏低,而又拒絕閱讀
一些學生為了使作文有材料可寫,就胡亂抓住一些雜志,讀些所謂“心靈雞湯”類的大而空的文章,寫出的文章不是結構混亂,就是語無倫次,或不知所云。至于連篇錯字、文句不通者,則大有人在。可以說,學生的語文水平遠遠沒有達到應具備的要求。
二、體驗式教學特點
2.1 親歷性特點
所謂的體驗式教學首要的特點就是體驗,顧名思義就是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親自動手,并從這種最直觀的感知中了解知識,學習經(jīng)驗,這也能更好的豐富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體驗積累,在學習中不再是一味的接受,而是成為學習的主體,掌握主動權,發(fā)揮能動性,從而在行為和情感上都獲得滿足。
2.2 整體性特點
在人們記憶東西的時候,往往將零碎的知識串聯(lián)起來,形成一定的整體就會更容易記住,所以這就要將知、情、意、行統(tǒng)一的結合起來。在學習過程中,既要理性的看待知識,也要結合親身體驗賦予其情感,辯證統(tǒng)一的對待知識。由此可見,在體驗式教學中整體性的特點是加深知識記憶的法寶,將零碎的知識主動內(nèi)化成自身的知識體系,最終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2.3 情感性特點
在現(xiàn)如今的教學中,對于情感的重視度越來越高,當然體驗式教學中,情感更是不可或缺的特點,在語言中的情感是豐富多彩的,教學中更少不了情感的滲透,學生的情感也是千差萬別。在語文體驗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氛圍,引發(fā)學生與文本的情感交流,讓學生深切體驗文本的情感因素。
2.4 生成性特點
體驗式教學下的探索具有很強的生成性,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新課程要求對文本實施多元化解讀,也促使學生更愿意發(fā)表個人的想法,而且體驗也不是強迫得來的,是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聯(lián)想等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進行主動生產(chǎn)的過程,因此體驗式教學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和諧的氛圍,促使學生靈動生成。
三、體驗式教學策略分析
3.1構建生活化課堂,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
語文內(nèi)容包羅萬象,其外延幾乎可以和生活外延相等。因此,在語文體驗教學中引入生活是提高體驗的有效途徑,我們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體驗情境,讓每個學生在體驗中獲得實踐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1)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經(jīng)歷,讓學生不再局限于對字、詞、句,文章主題等的單一學習,而是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引導學生進行探究體驗,提高學生語文知識的運用能力。
(2)把語文知識與生活進行對比體驗,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中學生時代的學生在認識上仍有著局限性,對生活的感知也大多是表象的,而中學語文文本卻是對生活的高度提煉,在認識上進行升華,因此在體驗教學中引入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進行對比,這樣有助于學生體會文本的深刻內(nèi)涵,升華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并把這種體驗遷移到生活中。
(3)組織學生進行課外延伸活動,讓課堂體驗轉化成生活經(jīng)驗。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服務于生活,通過課外延伸體驗活動,有利于學生把課堂的理論體驗轉化成生活中的實際體驗,讓學生在生活的大舞臺中體驗文本的精神內(nèi)涵。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走出課堂,邁向更廣闊的生活,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文技能,更是情感的一種升華。
3.2 實施體驗式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教學離不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二者是相輔相成、共同進退的。在體驗式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體驗”,發(fā)揮教師主動作用,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1)導課中鼓勵學生體驗
導課是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能否更快吸引學生注意力地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在導課中教師要多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體驗,讓學生這種自主體驗活躍于整個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2)課堂中誘發(fā)學生體驗
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很快地進入體驗活動中,上課初始教師首先就是快速地讓學生集中注意力,然后引導學生積極思維,誘發(fā)學生的體驗意識,讓學生進入體驗狀態(tài)。
(3)課堂中通過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
當學生進入體驗狀態(tài)時,教師要利用活動引導學生體驗,讓學生親自實踐,通過實踐來升華體驗。
(4)體驗活動后要及時反饋信息,完善體驗
體驗活動后要及時對學生反饋的信息進行整合、處理,通過評價讓學生認識到自身體驗的缺失,從而促進學生體驗的升華。這幾個環(huán)節(jié)是體驗式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在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要認真落實,真正地發(fā)揮體驗式教學的作用,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實施體驗式教學,可以讓學生獲得更多直接體驗,這十分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知、情、意、行,通過體驗完善學生自身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綜合認識。學生在文本體驗中升華自身認識,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中進行有效轉化,提高學生的整體認識,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寇文杰.淺談中學語文體驗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1(19).
[2]賀義廉.中學語文體驗教學的缺失與實現(xiàn)策略[J].當代教師教育,2009(4).
[3]陳厚春.《中學語文教學研究理論的發(fā)展及中學語文教學面對現(xiàn)實的反思》.《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4 年第 1 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