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婷
摘要:物理是高中階段中一項關鍵的理科科目,其主要是在實驗中對物理信息進行探索以及學習。在眾多教學方式中,探究性教學方式是對學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等能力進行培養(yǎng)的一種課堂教學方式。本文就對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運用探究教學法的重要性進行簡述,從而詳細的闡述了這種教學法的實際應用方式,并提出設計依據(jù)及教學策略。
關鍵詞:探究性教學 高中物理 具體應用
課堂是學生進行知識學習的關鍵場所,在這個基礎上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夠進行培養(yǎng),能夠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在高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其教學任務面對了課時少以及任務多的問題,這就需要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全面深入的吸收物理知識,從而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
一、物理課堂中運用探究性教學的意義以及原則
(一)物理課堂上應用探究教學的意義
教師在高中物理教學課堂中運用探究性教學方式,其能夠讓學生在實際學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以及解決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用直接性的告訴學生相關的知識和認知方式,是經過創(chuàng)建相關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可以在問題的基礎上,自行發(fā)現(xiàn)與探索,從而將問題進行解決。這樣不但能夠讓學生在對問題探索的過程中產生興趣,并且還對學生的自主探索以及創(chuàng)新力進行鍛煉。并且在探究性教學的基礎上,還能夠讓課堂教學更加的多樣化,以此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二)探究性教學運用的相關原則
在對探究性教學法進行運用時,其要遵循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則。其一是依據(jù)實際教學目標。因為教學目標就是課堂教學最終目標,其也是教學基礎。所以在對教學方式進行設計時,其必須要在教學目標上進行延伸。在對高中物理教學時,各種課堂目標存在不同,不過在根本上都包含了知識、能力以及方式等。其二是要依據(jù)學生實際情況進行運用與設計。在對探究性教學法進行運用時要依據(jù)學生年齡特點、認知程度等,在課堂教學中增強教學具象性以及創(chuàng)造性,讓課堂氛圍更加輕松,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性與創(chuàng)新思維。
二、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探究性教學法的實際應用
(一)創(chuàng)造情境,提出相關問題
在對高中物理進行教學時,探究性教學第一任務就是建設相關的情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探究能力發(fā)揮出來。因為物理理論實施和實際生活存在緊密相連的關系,所以教師可以根據(jù)這一特點創(chuàng)建有關生活問題情境,以此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性的探索,發(fā)現(xiàn)問題存在的現(xiàn)象以及規(guī)律。例如在教學慣性方面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提出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現(xiàn)象,比如用棍子敲打懸掛的被子,就能夠清理除掉被子上的灰塵。還有就是停電后,風扇的葉片還要會旋轉一小段時間等相關的現(xiàn)象。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因為這些現(xiàn)象是學生都比較常見的,所以能夠提升學生的興趣與求知欲,同時也讓學生加深對慣性知識的理解與認知。除了慣性,還有其他的一些物理現(xiàn)象知識存在于實際生活中,教師可以舉例更多的現(xiàn)象,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思考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現(xiàn)象,這樣就能夠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解決問題。
(二)組合學習小組,相互交流探究
在新的課程標準要求下,探究性教學更加注重對學生合作能力以及交流能力培養(yǎng)。在實際課堂教學時,教師還要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依據(jù)學生對物理了解基礎以及掌握程度進行科學分組,明確每位學生在小組中的責任,在共同目標中讓學生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例如在教學重力、彈力摩擦力這個章節(jié)的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習小組自行設計出實驗方案并且得出相關的結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之間就會增加更多的交流,學生也能夠根據(jù)其他組員知道更多的學習思路與方式。經過小組相互合作學習,讓每位學生都積極參入其中,并且在交流、探討以及合作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協(xié)作溝通能力。
(三)在物理實驗上培養(yǎng)動手能力
物理知識的學習離不開實驗操作,很多的物理現(xiàn)象必須要經過實驗讓學生親身的感受物理現(xiàn)象發(fā)生的過程。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經過具體的實驗以及過程研究,能夠培養(yǎng)學生思路上的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在教學能量守恒的相關知識中,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實驗方案:在一個光滑的表面上,使用小鐵球去撞擊另外一個大鐵球,讓學生詳細觀察之后,再提出自己疑惑的地方。比如兩個小球在相撞時,其速度具體變化情況是?速度變化欲鐵球大小有無關系?之后讓學生自己實驗操作,讓學生在兩個鐵球相撞前后進行分析,并且經過相關的數(shù)據(jù)進行研究與分析,從而在自己實驗中得出相關結論。經過實驗觀察、對問題進行思考的過程,能夠開拓學生的思考范圍,并且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
(四)重視理論和實際的結合
在對物理知識進行教學時,要增強理論和實際相融合,這樣才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理論知識應用能力。比如在教學牛頓相關定理論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設計一個相關的證明實驗,讓學生運用這個方案對自己在坐汽車時受到的阻力進行計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能夠比較對相關知識進行全面理解。除此之外,教師還能夠依據(jù)教學材料,指導學生運用更多的方式獲得更多物理知識??梢酝ㄟ^網絡或者是一些科技大賽等等,讓學生獲得教材之外的物理知識,從而深入的認識到物理知識可以貼合實際生活的概念。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在物理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并且提升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物理是一門緊貼生活的學科,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合理充分的運用探究性教學方式,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動手以及自主探索能力。經過對問題情境的建設、組織學習小組以及親身實驗操作等等方式,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以及求知欲。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才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相關知識,并且將理論知識應用在對問題的解答過程中,從而提升了教師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劉鑫.探究性教學法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亞太教育,2015,(04).
[2]曾勁松.探究教學法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才智,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