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恩
摘要 新課程改革已經(jīng)到了攻堅階段,教學理念在不斷更新,教師在地理教學中,必須樹立有效性意識。本文結合自身教學實踐,提出了高中地理教學有效性的含義、實現(xiàn)途徑、意義。
關鍵詞 新課程改革;地理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新課程改革已經(jīng)推行了10多年,自踏入教師這一職業(yè)起,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不應過于呆板,而應注重效率,強烈的改革意識,呼喚著中學教師必須努力適應形勢需要,提升教學有效性。
一、 高中地理教學有效性的基本含義
那么何為教學的有效性呢?所謂有效教學就是指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有效地實現(xiàn)預期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均獲得一定的發(fā)展。新課程的實施,教學觀念的更新,為高中地理教學有效性提供了可能。高中地理教學有效性是建立在對于教學有效性認識基礎上的,它指的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盡可能用較短的時間達到三維目標要求。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一種教學活動。[1]
二、 提升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在教師
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雙邊活動,這種活動的本質(zhì)是交往。課程改革至今天,教學觀念已有較大轉變,“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已被理解和接受。高中地理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在教師。為了實現(xiàn)教學內(nèi)容的有效性,教師要努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準確把握課程標準要求
一切教學活動都必須圍繞課程標準,不能夠偏離方向,教師要認真研讀課程標準,找到每個知識點在課程標準中的落腳點。
第二:精心做好課前準備
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研究課程標準,了解學生現(xiàn)有知識水平與即將學習內(nèi)容之間的差距,確定恰當?shù)慕虒W目標。認真寫可供操作與實施的教學設計,在教學設計中盡可能多設計富有創(chuàng)造性與啟發(fā)性的問題,根據(jù)學生個體差異和高中階段心理特點選擇合適教法!
第三:精細打造高效課堂
在充分備課后,教學另一重要環(huán)節(jié)便是上課。地理教師要時刻關注地理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找到地理知識與生活的契合點,使學生意識到學習地理是有用的,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在現(xiàn)有情況下,盡可能使自己的教學有趣味性。教師要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鼓勵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選擇可以實施新課程教學方式的教學內(nèi)容,嘗試多樣的教學方式,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提升,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主陣地,當然這樣的目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不斷努力。
第四:作業(yè)布置和試卷講評注重時效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初始階段容易遺忘。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在識記的最初階段遺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步緩慢,這就是遺忘先快后慢規(guī)律。[2]為了幫助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地理教師要精選習題,選擇有代表性的習題,把精選出來的題目作為課后作業(yè)留給學生;及時做好每次考試的試卷講評,針對不同難度的試卷,采用不同講評方式,部分試卷可讓學生自己講評。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試卷講評,及時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學習中的差錯,利于對所學內(nèi)容的掌握。
三、 提升教學有效性需要學生的參與和配合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充分表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主體,離開了學生的參與和配合,地理教學的有效性就會變成一句空話。學生必須要提高對地理學科的認識,明確地理在提高公民素質(zhì)和實施愛國主義教育方面的重大意義。只有認識到位,才有可能主動學習;轉變學習方式,積極主動投入到地理的學習過程中,課堂上要大膽提出自己的觀點與想法,遇到疑問要及時向老師請教。享受學習的樂趣,只有學生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才能夠順利與高效的進行。
四、 提升教學有效性的重大意義
提升地理教學有效性能夠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這不僅是地理教學所要達到的最終歸宿,也是一切教學活動的最高準則。從這一層面上說,提升地理教學有效性意義重大。
第一:有效教學是新課改的必然要求
新課程改革改變了傳統(tǒng)的知識觀與學習觀,是順應時代發(fā)展需求的,學生接觸到的信息是多元的,接觸到信息的方式多種多樣,這就必然要求教師注意教學的有效性,力爭用最短的時間,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收獲知識。
第二:有效教學能夠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fā)展
有效教學對教師的要求有所提高,教師需要充分備課,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有效,有利于教師專業(yè)化成長和教學水平的提高;對于學生而言,有效教學能夠促進學生效率意識,改變以往學習過程隨意,不注重時效的不足,培養(yǎng)主動學習品質(zhì),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身心獲得一定發(fā)展。
第三:有效教學是未來教學的必然趨勢
時代在進步,人們獲得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獲取信息的時間越來越短。學校作為一個人在學生時代受教育的主陣地,教材承載著人類幾千年的文明歷程,是間接經(jīng)驗的積累,學生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內(nèi),掌握與傳承人類文明所遺留下來的間接經(jīng)驗,教師必須要能夠進行有效教學,適應形勢發(fā)展需要。未來的教師一定是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助手,那種滿堂灌輸?shù)恼n堂定將不復存在。
第四:有效教學可以培養(yǎng)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yǎng)
學習地理知識,利于培養(yǎng)學生用地理的觀點去剖析與認識一些社會熱點問題,更加深刻理解每個國家應該根據(jù)自身的區(qū)位優(yōu)勢,尋求發(fā)展出路,更加理解與包容國家之間的差異,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打下基石。
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地理學科目前處于發(fā)展之中,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必然會意識到它的重要性,地理知識的學習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只要教師多嘗試,多變化教學方式,我想學生一定可以從中受益的,從而主動學習。這樣的學習內(nèi)容才是有效的,因此實現(xiàn)地理學習內(nèi)容的有效性應當是各方力量共同努力的結果。
參考文獻:
[1]高慎英、劉良華. 有效教學論〔M〕. 廣州: 廣東教育出版社, 2004
[2]李繼秀、汪昌華、陳慶華 教育理論 安徽大學出版社 2008年3月第1版 (224)
[3] 曹惠平.淺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