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現代西方政治的理論研究和經驗研究中,政治參與都是一個核心的概念,它在西方民主理論分析框架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對此,西方政治學者從側面就這一現象進行廣泛而深入的分析研究。他們的成果無疑值得我們重視和借鑒。本文從不同的研究角度概括總結了國外政治參與理論,這些成果為我國政治參與問題研究提供理論借鑒。
【關鍵詞】 政治參與 理論 述評
一、政治參與含義
政治學中的政治參與的概念是在二戰(zhàn)結束后西方學者首先使用并開始研究的。政治參與的早期研究集中于選舉學或選舉行為學的各種解釋。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隨著政治社會學的出現和興起,使得政治參與的研究范圍大大拓展[1]。
在眾多的研究中,尤以亨廷頓的研究最為系統(tǒng),他的研究成果讓許多政治參與研究者獲益匪淺[2]。國外關于政治參與的研究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呈現出不同特點,對其概念的闡釋也隨之發(fā)生了變化。
1.第一階段自20世紀50年代初期至60年代中期,是政治參與概念的確立階段。在這一時期,政治參與并沒有成為政治學研究的重要視角,關于政治參與的研究多與選舉權聯系在一起,基本集中在對歐美國家的研究上。
2.第二階段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期,為政治參與概念完善和研究方法確立階段。這是政治參與研究的重要階段,有關政治參與的理論和方法基本確立,研究有了較大發(fā)展。
3.第三階段自20世紀90年代初至今,這一階段的政治參與研究從宏觀走向微觀時代,研究領域更加細膩,視角更加廣泛。棄權、不投票、政治冷漠等作為參與形態(tài)越來越受到重視,非政府組織的參與、網絡參與等成為新視角。由此,關于政治參與內涵的解釋更加寬泛。
綜合以上觀點,不難看出,雖然學者們對政治參與涵義的界定角度有所區(qū)別,但都包含了政治參與的主要構成要素。
二、為什么要參與政治
在現代西方政治學理論中, 對社會民眾參與政治的原因的解釋是多種多樣的, 方法論和理論視角也不盡相同。下面介紹公羅伯特·達爾、塞繆爾· 亨廷頓和阿爾蒙德對公民參與政治原因的解析。
(一)羅伯特.達爾的分析
美國著名政治學者羅伯特·達爾從逆向——為什么公民不愿入政治——入手分析影響公民參與政治的若干因素[3]。達爾經過長期考察、分析思考,得出下列影響公民政治參與的六大因素。
其一是介入政治的報酬因素, “如果你認為同可以期望從其他活動中得到的報酬相比, 從政治介入中得到的報酬價值較低, 你就不大可能介入政治”。
其二是政治選擇的差異性因素, “如果你認為你所面臨的各項選擇之間沒有什么重大差異, 因此你的所作所為就無足輕重, 那么你就不大會介入政治了”。
其三是公民個人效能感的因素, “如果你認為你的所作所為無足輕重, 因為你無論如何不能有效地改變結果, 那你就不大會介入政治?!?/p>
其四是對政治結局滿意評估的因素, “如果你沒有你的介入結局也會相當滿意, 你就不大會介入政治?!?/p>
其五是公民個人的政治知識因素, “如果你覺得你的知識太有限了, 不能有所作為, 你就不大會介入政治?!?/p>
其六是參與政治的障礙阻隔因素, “你遇到的障礙越大, 你就越不大會介入政治。”
(二)亨廷頓的分析
亨廷頓在《政治發(fā)展》一文中,著重分折了經濟發(fā)展與政治參與關系, 指出:在大多數情況下, 經濟發(fā)展水平越高, 政治參與的水平也越高, 自主參與對動員參與的比例也越高[2]。社會經濟現代性的增加和政治參與的擴大是并肩前進的。
三、西方政治參與理論的歷史脈絡
(一)希臘古典民主制下的政治參與
在古希臘, 人們對政治的參與既形成了制度化的途徑,又形成了可貴的參與傳統(tǒng)。形成了具有廣泛性、直接性、制度化和程序化特點的政治參與制度。然而, 希臘古典民主制下的政治參與并非是完美無缺的,一方面,在雅典取得公民身份的人只是少數,參與率較低;另一方面,雅典的民主制局限在一個極小的范圍內, 是在希臘與周邊邦國的力量平衡沒有被打破的相對平靜情況下的一種公民直接行使政治參與權的方式[3]。
(二)資產階級民主制下的政治參與
1.自由主義民主觀下的政治參與。自由主義強調在自由競爭的體系中, 保護每個人遵循他自己所奉行的價值觀或好的行為,同時尊重其他人同樣遵循的價值觀和行為,以此來包容社會的多元分歧。
2.古典民主主義視野中的政治參與。只有共同體的公共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強調公民普遍、直接、積極的政治參與是保障公民權利的基本途徑。
3.精英民主主義視野中的政治參與。精英主義民主觀的代表人物有韋伯、熊彼特、布坎南、亨廷頓等[4]。亨廷頓認為發(fā)展同政治參與的程度相適應的制度先進的穩(wěn)定的政治體制是民主制度的需要。總體而言, 精英主義主張限制公民政治參與。
4.參與型民主主義理論視野中的政治參與。參與型民主主義主張“ 對自由的平等權利和自我發(fā)展只能在參與性社會中才能實現。沃克認為, 精英民主主義理論將公民不參與政治的原因歸結為公民的被動、對私生活的沉湎是不正確的, 公民的消極政治參與是由個人和政治體制雙重原因導致。為了改善政治參與的狀況, 應當注重政治參與的教育作用, 重視下層集團, 為公民政治參與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
5.多元民主論視野中的政治參與。多元民主論的核心觀點是各種社會組織分享政治權力, 國家不再是惟一的權力中心, 民主是一種多元化的社會政治結構。不是憲法或程序上的分權制衡, 而是現實社會中的多元制衡決定了民主的水平。
政治參與理論的影響因素
政治參與的發(fā)生要受到種種因素的影響,中外學者的研究表明,影響政治參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endprint
1.經濟發(fā)展
一般認為,經濟發(fā)展水平和政治參與呈正相關關系。大量的跨國研究證實了這一點。(1)政治參與水平會隨著社會經濟地位的變化而變化;(2)經濟發(fā)展導致團體不斷增多,公民的團體意識增強,從而有越來越多的公民通過團體參與政治;(3)經濟發(fā)展在社會集團中形成緊張氛圍,新集團的產生威脅著原先存在的集團。這種意識又促使該集團采取集體行動維護自身利益。
2.社會地位
王浦劬等著的《政治學基礎》一書中指出:教育、職業(yè)、收入、種族和居住地等要素,都與政治參與有聯系[4]。在社會地位的所有變量中,教育和政治參與之間有最密切的關系。因為教育有利于增強公民的義務觀念,培養(yǎng)公民政治責任感,并有利于培養(yǎng)公民自信、自制和表達思想的能力。
3.政治心理
政治心理直接影響著政治參與行為;(1) 如果你認為介入政治的報酬少于其他活動的說的所得,你就不大會介入政治;(2)如果你認為各種選擇間沒什么差別,你的行為無足輕重,你就不大可能介入政治;(3)如果你認為你無論怎樣做都不會改變結果,你就不大會介入政治;(4)如果你認為沒有你的介入,結局也很滿意,你就不太會介入政治。
4.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同政治參與之間有緊密聯系。一方面,政治參與的發(fā)生需要制度安排。另一方面,制度安排可以激勵和抑制政治參與,這種作用主要通過制度安排對參與行為的評價來體現。對政治參與由重要影響的制度安排主要有:國家制度、選舉制度、決策制度和政黨制度等[5]。
三、政治參與作用的研究
(一)積極的看法
對政治參與持積極看法較有代表性的蒲島郁夫將其作用歸結為四點[6]。第一, 民主的政治參與可以在國家和社會之間穩(wěn)妥地矯正政府的行動與公民的意愿和選擇之間的矛盾。第二, 政治參與既對政府進行約束又是教育公民的一種方式。第三, 政治參與反映公民的意愿。當政府順應民意, 而且當公民通過政治參與同國家保持一體感時,其政治體制是穩(wěn)定的。反之, 當政府違背民意公民對政府懷有明顯的不信任感時, 政府和公民之間的關系將日趨緊張。
(三)消極的看法
由于政治參與在實際政治生活中存在不完善性、與管理績效的抵觸等問題, 因而政治參與的可能的危害性也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任何非政府性群體,不管是公共取向還是私人取向的,它們都力圖在公共政策的決定中施加決定性的作用, 這可能使政府的合法性產生危機。從抽象的意義上講,公民參與并沒有好壞之分。它可能發(fā)展民主的價值,但并不必然對所有方面的政策問題都帶來積極的效果。
六、結語
綜上所述, 政治參與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政治現象, 反映和體現著社會的基本政治關系。研究政治參與, 為我們了解把握社會政治體系的結構及其運行規(guī)律提供了一個有價值的視角。在這方面, 西方學者對政治參與理論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從不同的研究視角挖掘政治參的精髓和內核,豐富了民主的內涵。然而出于國情特征、意識形態(tài)、文化傳統(tǒng)乃至風俗習慣等方面的差異,政治參與在各國的具體內容必然存在差別,我們不能照抄照搬西方國家的政治參與理論與模式。但若單從工具理性來講,它在不同國家的發(fā)展又有相通之處,因此,一定程度上的借鑒和吸收還是必須的。因此,我們對于西方的理論應該有取有舍,在立足本國國情和文化傳統(tǒng)的基礎上,借鑒和吸收西方政治參與的精華部分。
【參考文獻】
[1] 亞里士多德.政治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 1983.
[2] 亨廷頓.變革社會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華夏出版社, 1988.
[3] 羅伯特· 達爾.現代政治分析[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
[4] 亨廷頓, 納爾遜.難以抉擇[M].汪曉壽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 1989.
作者簡介:王智慧(1994-),女,漢族,河南南陽人,公共管理學碩士,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16級行政管理專業(yè),研究方向:政府體制與創(chuàng)新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