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鵬
摘 要:在當前的土建工程施工過程中,框架結構是一種十分普遍的結構,因此要想保證工程的施工質量,就要加強對土建工程中框架結構的施工管理,本文主要對其施工策略進行了相關的研究,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予以清楚的認識,希望對今后工程建設的發(fā)展帶來一定的貢獻。
關鍵詞:土建工程;框架結構;施工策略
在土建工程施工的過程中,鋼筋混凝土是一種常見的施工材料,因為混凝土結構在承載力方面擁有較為優(yōu)越的性能,因此在工程建設中是比較常見的。作為框架結構,其主要的作用是用來支撐房屋,因此構件的面積相對較小,并且承載能力也并不是很大,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框架結構是最為主要的結構類型之一,在施工過程中應該尤其注意兩部分的內容,一是梁柱,二是模板,本文將對此進行詳細的分析。
1 框架結構常見問題概述
1.1 梁、柱的鋼筋保護層厚度問題
所謂鋼筋保護層,主要是用來保護主筋的一層結構,所以其厚度的選擇是十分重要的。因為起到保護性的作用,同時能夠讓混凝土與鋼筋能夠保證正常的工作狀態(tài),盡可能的延長使用壽命,避免鋼筋出現銹蝕的狀況,鋼筋保護層的厚度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當前的建筑工程中,因為保護層的厚度相對較大,造成截面受到嚴重的削弱,所以相應的保護作用也就因此得到不足。建筑物在防火等級方面具有一定的要求,在這一要求下,可以對鋼筋保護層的厚度予以適當的提高,但是這需要與設計方共同協商完成才可以,以保證有效截面值是最小的。在一類環(huán)境中,一般選擇型號為C25的混凝土梁,厚度控制在25mm左右,并且在這之中還包含箍筋的存在,實際箍筋外側的保護層厚度在17mm。增大保護層的厚度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例如減小將結構轉換層的梁或者條形基礎等。在得到設計認可的前提下,通過對工程以及構件等的靈活運用,在截面保持不變的前提下適當的增加保護層厚度也是可以的。
1.2 核心區(qū)箍筋施工的問題
在進行核心區(qū)域施工的過程中,因為梁柱等位置上的鋼筋比較密集,結構上也相對復雜,在中間位置上還有柱子,并且鋼筋呈現縱橫交錯的形態(tài),所以在進行綁扎的過程中并不是十分便捷。在施工的過程中,主要是先安裝模板,然后將鋼筋進行綁扎,當安裝完鋼筋以后,進行整體沉梁,但是這一過程中就不能進行節(jié)點區(qū)的鋼筋綁扎了,所以經常會造成梁柱雜亂無章的堆放在一起,這樣的做法明顯是與施工中的要求相違背,在規(guī)定中,箍筋的作用是約束,還有一種做法是先將箍筋綁扎好,將綁扎好的箍筋與梁一起下沉,但是這種做法的不足之處在于具有不平衡性,在下落的過程中會受到施工人員的影響而造成下打的情況,箍筋極容易出現變形的狀況,因此箍筋不能保證處在正常的位置上,相應的間距也達不到施工中規(guī)定的要求。由此可見,上述的兩種箍筋施工都存在一定的弊端,不能保證施工的順利進行,這就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手段進行處理。
1.3 混凝土開裂問題
在進行混凝土施工的過程中,混凝土開裂的問題也是十分普遍的,這一現象主要存在于墻面或者板面上,并且裂縫的主要表現形式為中間寬、兩端窄,中間的寬度最大可以達到5mm,并且垂直于混凝土的表面而存在。這些裂縫長期暴露在混凝土的表面,隨著時間的蔓延就會延伸到鋼筋的深處,進而造成鋼筋銹蝕的狀況,鋼筋也就因此不能得到有效的支撐。造成裂縫產生的原因也有很多,例如用水量大或者是摻合劑的使用質量不達標等。沉降型的裂縫造成的長度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有些只有幾十厘米,有些甚至達到幾米,主要是因為施工的原因造成的。
2 框架結構施工優(yōu)化策略
2.1 梁柱節(jié)點施工質量控制
梁柱節(jié)點施工質量控制由于梁柱節(jié)點鋼筋分布密集,箍筋綁扎困難,便存在節(jié)點不放箍筋或少放箍筋的現象,給工程留下隱患,這種現象在先立模后綁軋鋼筋在整體下沉的施工方法中特別容易出現。出現后有時也采取補救措施,通常是采用從對面兩側加開口箍筋的做法,且開口箍筋數量不足也不易綁扎到位,且不符合必須封閉箍筋的要求。施工人員意識到先立模后整體沉梁的施工方法不易綁扎節(jié)點區(qū)的箍筋,便采用先支梁底模后綁扎梁鋼筋在支立梁側模及平板模的方法,這樣做雖然可以保證節(jié)點核心區(qū)箍筋的布放,但存在弊端:一是先立梁底模再綁扎鋼筋時,施工操作人員安全度差,鋼筋擺放不易,操作不便:二是先立梁底模,各個梁模是單獨的,沒有聯系(拉結),造成模板結構本身的安全性較差,產生安全隱患。
2.2 常見的混凝土裂縫防控策略
控制建筑施工時單位混凝土的用水量,嚴格把關,控制水和灰的比例小于0.6,使用保水性好、穩(wěn)定性強的硅鹽酸,配制較粗的骨料和沙料。尤其,在遇到泵送混凝土施工時,在合理范圍內盡可能的降低坍落度,也可以使用高效緩凝減水劑減少用水量。使用質量過關的添加劑。因為混凝土是混合性材料,它的抗裂性受到了材質本身、溫度、濕度等不同因素的限制。然而自然性的溫度和濕度是不可調控的,所以必須使用合格的材料(添加劑、泵送劑等),減少沉陷。對丁混凝土的攪拌時間也有嚴格要求,時間不足或者超過要求,也會造成分層離析,降低混凝土的均勻性?;炷恋哪Y時間。根據數據統(tǒng)計而知,混凝土的凝結時間越長,沉降裂縫越容易產生,所以需要控制凝結時間。在建筑前分析建筑環(huán)境,因地施工,對于位于熱帶或者風力較大地區(qū)的工程。應該考慮對混凝土覆蓋或者緩凝。在澆灌混凝土之前,必須將模板和基層澆水浸透,這是為了避免模板基層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完成澆注混凝土之后,隨時觀察凝固程度,在初凝前抹平。并且用專用塑料覆蓋膜或者潮濕的草袋覆蓋。也可以進行第二次的壓實抹平工藝,噴灑專用的混凝土養(yǎng)護劑。
2.3 箍筋施工策略
在下料的過程中,要在每個節(jié)點的位置上適當的早呢更加縱向短筋,短筋也可以使用細鋼筋代替。在柱節(jié)點的位置上進行焊接,以形成一個整體的骨架,將這一整體的骨架安裝在樓板模板上,穿梁鋼筋并綁扎,為防止附加縱同短筋位置與柱縱筋沖突而造成套箍困難。附加縱向短筋應偏離箍筋角部約5cm。采用該法可保證柱節(jié)點箍筋的間距與數量,實施效果較好。需要說明的是,當結構較復雜時,采用該方法可能也會有困難,施工時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施工建設的過程中,框架結構的質量要想得到有效的控制,就需要對施工要點加以控制,例如在原料質量的判斷上以及混凝土的攪拌等,以至于后期的維護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相關的施工人員要嚴格要求自己,掌握有效的施工的技術,這樣才能更好的服務于工程建設,促進我國土建工程框架結構施工質量的進一步提升,更好的發(fā)展我國建筑事業(yè)。
參考文獻
[1]李永生.混凝土裂縫控制[J].山西建筑,2008(07).
[2]夏鑾,寧國棟.框架結構混凝土的施工[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