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寶
摘 要:我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農作物的種類十分豐富,其中大豆就是主要的農作物之一,在種植大豆的過程中,應該尤其要注意大豆的種植技術以及病蟲害的防治,這樣才能促進種植產量的進一步提升。之所以要重視起大豆的種植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技術,是因為我國當前的環(huán)境狀況不容樂觀,環(huán)境因素是影響農作物生長的主要原因,希望在本文的論述下,能夠進一步完善農作物的種植技術,不僅僅是在大豆種植的過程中,在其他的農作物種植上也應該下足功夫。
關鍵詞:大豆種植;病蟲害;技術
隨著我國農業(yè)的發(fā)展建設,農作物的種植手段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在我國的農作物種植中,大豆是一種主要的種植作物,我國擁有廣泛的種植面積,大豆是一種油料作物,也是一種糧食作物,對于我國農民收入的進一步提高,以及完善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在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下,目前的大豆種植經常會受到病蟲害的影響,并且國外大豆進入我國,所以我國的大豆在國內外因素的影響下,其發(fā)展情況始終得不到進步,因此,本文主要對此展開了探索,希望在今后的大豆種植過程中能夠有所改善。
1 大豆種植技術
大豆種植技術在很早就傳入我國,因此,我國擁有比較久遠的種植歷史,時至今日,大豆依然是我國主要的農作物之一,為了能夠讓農民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讓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就應該進一步完善大豆種植技術,這也是應對機械化生產的一種主要途徑。因為隨著機械化的生產,在大豆種植模式以及方式上都產生了極大的變化,再加上環(huán)境污染對于我國來說是比較嚴重的,所以加強大豆種植技術的完善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讓大豆為我國帶來更多的經濟收益。
在大豆種植的過程中,首先采用的是壟體分層種植技術,這種技術在大豆種植的過程中是比較常見的,其工作原理是先在壟體的下方進行澆水與施肥,在運用現(xiàn)代化機械設備的基礎上進行大豆種植,這種設備可以有效的控制其種植密度,因此大豆的生長速度也就因此而得到提高,隨著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這種種植技術的推廣已經十分廣泛了,在應用這一技術的過程中,需要對以下幾點加以重視。首先是選擇合適的種子,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不同地區(qū)的生長環(huán)境也有所不同,所以選擇合適當?shù)胤N植的樹種,才能達到最優(yōu)的種植效果。其次是需要讓壟體的輸送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充分的發(fā)揮化肥的作用,這樣大豆在初期的發(fā)芽率也就因此得到了保證,并且促進其進一步的成活。第三,在秋季進行翻耕的過程中,對于土壤的疏松度也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這樣土壤就會始終處在一種疏松的環(huán)境中。除此之外,還應該科學化的選擇化肥,有機化肥的應用比較常見,除了施加有機化肥以外,為了保證大豆的生長,還需要再施加鉀肥以及微肥,這才是大豆種植所需要的養(yǎng)料。通過上述的了解,我們認識到只有進一步選擇合適的大豆種子以及化肥等,并且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才能促進大豆種植產量的進一步提升,為我國農業(yè)生產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
除了剛剛提到的壟體分層技術以外,窄行密植技術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種植技術,這種技術的推廣以及應用情況也是十分廣泛的。大豆種植戶在采用這種技術以后,確實獲得了令人滿意的種植效果,這種技術的應用主要是在大豆苗較矮的情況下,但是在采用這種技術的過程中,需要重視起以下問題,就是在播種的過程中,應該保證適當?shù)纳疃?,過深或者過淺都會影響到種植的效果,對于大豆的生長會起到抑制性的作用,最終的產量也就因此會產生影響。所以在采用這種技術的過程中,應該在施肥時更加科學,并且將鉀肥、磷肥以及氮肥予以合理的配比,這樣才能與土壤的實際情況保持一致。
2 大豆病蟲害的防治技術
在進行大豆種植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起病蟲害的問題,一旦發(fā)生病蟲害的現(xiàn)象,那么會對我國大豆的產生造成嚴重的打擊,為了能夠有效的保證產量,就需要做到充足的預防工作,這樣才能盡量將損失降到最低。下面筆者主要介紹幾種常見的病蟲害。
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在我國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大豆病害,通常會對大豆的幼苗、葉子和籽粒帶來巨大的危害。大豆種子發(fā)芽后,在長出第一片葉子的過程中霜霉病就會沿著大豆葉子的葉脈生長,隨著感染的加深葉脈兩端逐漸出現(xiàn)褐綠色的斑塊,因為大豆種子剛發(fā)芽,幼苗葉子非常小,葉子上的斑塊非常細微,所以通常不能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病變。之后伴隨著大豆的生長植株變得越來越大,大豆霜霉病就會隨葉片的生長而形成許多不規(guī)則的形狀,有時在葉子邊緣會發(fā)現(xiàn)眾多黃綠色的小點,葉子的背面也會發(fā)現(xiàn)生長了一層灰白色的霉層。當大豆生長到開花結籽的階段,霜霉病就會對籽粒產生重要的影響,在籽粒表面形成灰白色菌絲層,并會產生巨量的含有病菌卵子的抱子。霜霉病在我國分布較為廣泛,其一般在七八月份是發(fā)病的高峰期,并且在雨季更容易發(fā)病。當前應用的預防技術主要有以下2個方面。第一,采用農業(yè)防治方法,主要是在選種時選種抗病能力強的種子,并采用輪作的方式進行種植。第二,可以采用藥劑方法來進行防治。主要應用40%的乙磷鋁可濕性粉劑及25%的甲霜靈可濕性粉劑,依照種子質量的0.5%拌種。而在日常管理過程中,如果田間發(fā)病可以應用乙磷鋁300溶液或甲霜靈500倍液噴灑,每667m2用藥液40kg左右。
大豆蚜蟲。另一種較為常見的大豆病蟲害就是大豆蚜蟲,對大豆生長有巨大的影響,大豆蚜蟲俗稱膩蟲和蜜蟲,高發(fā)期會嚴重影響大豆的植株生長和籽粒。其中,蟲害最多發(fā)生在大豆的生長點、頂葉和幼嫩葉背面,依靠刺吸汁液對大豆植株產生危害,會使大豆葉子卷曲、大豆整個植株矮小,嚴重影響大豆的產量;并且大豆蚜蟲會傳播病毒,進一步造成大豆減產和大豆籽粒品質下降的后果。大豆蚜蟲在每年的6月中下句爆發(fā),如果氣候干旱或者是高溫天氣,大豆蚜蟲會產生更大的危害。對大豆蚜蟲的防治主要依靠藥劑防治,大豆種植戶需要用40%的樂果乳油500倍液,或者用40%的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進行噴灑。10%氟菊醋乳油15-20mL/667m2,50%抗牙威可濕性粉劑10g/667m2,對水40-50kg噴霧。
結束語
我國有著悠久的大豆種植歷史,大豆在我國農業(yè)生產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二而在我國環(huán)境污染加劇、氣候出現(xiàn)極大變化的背景下,要想提高大豆的產量,滿足生產生活需要,則需不斷提高大豆種植技術基于此,本文簡要介紹大豆的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
參考文獻
[1]樸鐘元.淺談大豆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7(02).
[2]江治良,余建忠,張薇,余星.淺談大豆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業(yè)與技術,2016(09).
[3]雷玲.闡述大豆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技術[J].山西農經,2016(07).
[4]陳美春,王世玉,游春紅,鄒建軍,林艷,鮑曉敏.淺析茄子的種植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5(22).
[5]莊巖.淺談大豆種植和病蟲害防治技術分析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