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 要:構建人文化的科學教育是當代科學教育改革的重要熱點問題,物理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yǎng),更是一種課程文化的親潤和陶冶,其中蘊涵著豐富的人文精神。物理學的人文價值是在具有懷疑、求真、創(chuàng)新特征的科學探究活動中形成的求真、向善、臻美的人文精神追求,它對人類的和諧發(fā)展起著積極的意義和作用。作為一種認識真理的探究活動,物理學不斷豐富、深化或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文化傳統(tǒng),導致人們在認識論、方法論及自然觀等方面發(fā)生重大變化。本文就物理教育中傳承人文精神的意義及其目標構建展開討論,指出物理教學應在思想上精神上指導人類生活,促進人和社會在物質和精神方面的均衡發(fā)展。
關鍵詞:物理學;人文價值;人文化物理教育;構建
物理教育,從內(nèi)容上看作為一門研究物質結構和物質運動基本形式和運動規(guī)律的基礎科學,給人們帶來視野廣闊而又深邃的世界觀和宇宙觀。作為一種認識真理的探究活動,物理學不斷豐富、深化或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文化傳統(tǒng),導致人們在認識論、方法論及自然觀等方面發(fā)生重大變化。而從文化的角度看,物理學是一種高品位的科學文化,屬于廣義的文化范疇,因而物理教育作為物理文化的組成部分,不應僅是知識的傳播,更是一種課程文化的浸潤與陶冶。本文試就物理教育中物理學人文價值及人文化物理教育的構建作一淺述。
一、物理學的人文價值
物理學的人文價值是指物理學的知識、方法、思想和精神對人和文化的全面發(fā)展,特別是對人的生存、發(fā)展、自由和解放的意義和作用。物理學不僅形成了物理知識、方法、思想和精神,同時也積聚、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知識、人文方法、人文思想、人文精神。物理學不僅具有技術的價值和經(jīng)濟的價值,同時還具有人文價值。物理文化是科學精神體現(xiàn)的典范,因為物理學是以客觀事實為依據(jù)進行理性的懷疑,以求真求實作為基本要素,以客觀世界為認識對象,把主體對認識過程的干擾視為科學的大敵。物理學的人文價值,概括地說,反映在長期具有懷疑、求真、創(chuàng)新特征的科學探究活動中形成的求真、向善、臻美的人文精神追求中。這些求真、向善、臻美的人文精神追求無論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還是人文素養(yǎng)都具有獨特的意義和作用。
二、人文化物理教育的構建
(一)何為人文化物理教育
科學人文化指的是將科學和人文相融合,以形成科學和人文相互制約和相互促進的局面。同樣,人文化的物理教育是將物理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融合。作為文化的物理學具有一般文化的三條準則,即相關性、相容性和大眾性。其中相關性主要是與現(xiàn)實相關,而不是懸浮在半空中的虛無縹緲、漫無邊際的東西;相容性則不僅強調它作為邏輯封閉系統(tǒng)的一面,還體現(xiàn)了它作為多元文化的一種活動模式;而大眾性則反映了對于學習和實踐的每個人來說都是開放的。人文化的物理教育要營造人文關懷的教育生態(tài)文化,倡導以人為本的教育模式,關注學生主動的參與、積極的體驗與潛能的充分發(fā)展。
(二)人文化物理教育的目標
我們需要改變教學目標中僅有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的傳統(tǒng),有必要把培養(yǎng)人文精神列為物理教學的新任務。
首先,是對學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在物理學發(fā)展史上許許多多科學家刻苦鉆研,求實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和無私無畏獻身科學事業(yè)的大無畏精神,這些物理學中特有的精神價值在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能夠發(fā)揮重要的作用。許多科學家的一生,在致力于科研活動的同時,都表現(xiàn)出對人的價值和人的理想的極大重視,對人文精神的執(zhí)著追求,處處重視人的價值,孜孜不倦地追求社會的和諧發(fā)展。是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結合的楷模,這種精神價值,包括科學家們的科學理想、獻身精神,光輝言行和高尚品格,也包括中華民族的文明。深入剖析科學偉人的生平、環(huán)境、教育和成長道路,可以發(fā)現(xiàn)科學家不是超道德的,他們的科學探索活動和科學成就,與道德價值觀是密不可分的。這些對于人文化物理教育的目標的構件有著重要的意義。
其次,是對學生科學倫理的教育??茖W帶來了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但也帶來了能源的短缺,使環(huán)境污染達到了危及人類生存根基的程度。世紀的科學再也不能隨心所欲,科學家必須對未來科學技術的進程做出人道的、明智的判斷和選擇,這需要我們未來的科學家要有深厚的人文科學底蘊,能將自然科學融入整個人類文化的背景中,進行社會的哲學的、歷史的、政治的、倫理的宗教的思考和分析,在物理學發(fā)展史上許許多多科學家刻苦鉆研,求實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和無私無畏獻身科學事業(yè)的大無畏精神,不僅是物理學界的驕傲,而且是人類精神寶庫中不可或缺的財富,這些都是我們倡導的時代精神。同時物理學發(fā)展史上成功與失敗的范例,也客觀的成為我們教育對象的經(jīng)驗與教訓,促使學生樹立科學精神和良好的科學品德。
第三,是對學生創(chuàng)新品質的教育。創(chuàng)新絕不是純粹的智力活動,它包含著其他更為寬泛的內(nèi)容,人的個性、意志品質等非智力因素在其中起著啟動、定向、維持、強化等重要作用。創(chuàng)造力包括創(chuàng)新欲望和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的方法以及主體創(chuàng)新方法的水平及其對問題的適應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傳統(tǒng)教學中,經(jīng)常提到要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忽視了提出問題的能力。但對于培養(yǎng)有創(chuàng)造性的、能獨立思考的科學人才來說,后一點才是最重要的。物理學家留給我們的不僅是規(guī)律、原理,他們的為人個性、意志品質等更是一筆寶貴的人文精神財富,是充分認識物理文化的創(chuàng)新特征的基礎,而學習物理學能夠使教育對象從昔日的物理學研究方法中總結自己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是對學生科學美育的教育。文藝復興運動產(chǎn)生了一大批藝術大師,也影響著一大批科學巨匠,哥白尼、開普勒、牛頓等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古希臘的美學思想,都相信自然界的和諧與有序??茖W理論的真理性與其形式的簡單、對稱、和諧是互為表里的,美學的直覺和高超的審美鑒賞力引導著科學家們?nèi)ミ甸_科學真理的大門。物理學是洞察力的一種形式,因而也是藝術的一種形式。例如,物理模型的建立方法,體現(xiàn)出簡潔之美;靜電力平方反比定律與萬有引力定律的形式對稱,也是一種對稱之美。這些都是物理教學中滲透人文意識教育的重要素材。
最后,是對學生懷疑精神的教育。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讓人不斷提出問題和思索問題,而懷疑是創(chuàng)新的心理動力,是思維獨立性、自主性的體現(xiàn),是發(fā)問的前提。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首先表現(xiàn)在懷疑和批判的精神。科學史上大量事例表明,不囿于傳統(tǒng)理論和觀念,不迷信權威和書本,是科學創(chuàng)造的思想前提。在教學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提出科學問題的能力,僅僅像通常所做的那樣從內(nèi)容的銜接上提出問題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從真實的物理學認識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中,展示物理學探索過程中問題背景的演化,闡明重大物理學問題產(chǎn)生的歷史條件及其所導致的深遠后果。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大力激發(fā)學生的懷疑精神,活躍物理文化的傳播與發(fā)展。
結語:
綜上所述,人文化物理教育的構件要從教育目標入手,真正做到將物理學中求真、向 善、臻美人文教育目標落實到物理課程實施中。全方面挖掘物理教育涉及的人文因素,進行科學文化史的滲透,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世界觀,形成良好的科學道德,實現(xiàn)科學的美育價值,是當前人文化物理教育的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朱鐵成.物理學人文價值及人文化物理教育的構建[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03:251-256.
[2]金玉新.在中學物理教育中滲透人文教育[J].科技資訊,2008,28:175-176.
[3]宋好珍.談人文精神在物理教育中的傳承與構建[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4,07:13-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