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保龍
摘 要:人,最重要的是有精神,做審計要有審計精神,審計精神就是從事審計工作的人所遵循的職業(yè)行為規(guī)范的總和,它包括審計人的文化價值取向和審計能力、素質、人格魅力等。審計事業(yè)發(fā)展需要傳承我們的審計精神,堅信經過一代又一代審計人的辛勤耕耘,審計事業(yè)譜寫更加輝煌和諧的新篇章。
關鍵詞:審計;精神;構建和諧;
人,最重要的是有精神。精神是每個人生命的支撐點和活力源泉。做人、做事離不開精神,我們從事審計工作更需要有一種積極、奮發(fā)向上的審計精神。
那么什么是審計精神呢?縱觀審計發(fā)展史,探索研究審計的人和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審計精神就是從事審計工作的人所遵循的職業(yè)行為規(guī)范的總和,它包括審計人的文化價值取向和審計能力、素質、人格魅力等。
審計精神作為審計人的獨特的精神表現(xiàn),雖然源于中華精神母體,并與其他行業(yè)精神同為中華精神的一部分,但是它具有自己的化特征,審計精神的特征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精神獨立,排除干擾,堅持真理。眾所周知,審計的靈魂在于獨立性。因此,作為審計人員,必須具有獨立的精神、獨立的人格。審計人員不能當變色龍、墻頭草,察言觀色,看領導或客戶的臉色行事,惦量權衡自己的利弊得失;或發(fā)表意見隨大流,不敢得罪人。審計人員必須排除權、情、利等因素的干擾,敢于堅持真理、堅持原則,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見,大膽揭露問題。
其二,廉潔自律,無私無畏。審計作為國家一種最高的經濟監(jiān)督、評價和鑒證活動,要求審計人員必須廉潔自律、正身守道。審計人員必須有崇高的人生目標及價值取向,對于物質生活應該淡泊知足,生活嚴謹,不該拿、不該吃的決不伸手;與其濁富,寧比清貧,甘于奉獻。俗話說,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軟。審計人員只有廉潔自律,才能做到兩袖清風,一身正氣,志在奉公,無私無畏。
其三,執(zhí)法守法,客觀公正。審計作為專司經濟監(jiān)督的活動,依法審計是最基本的行為規(guī)范,因此也是審計人員最重要的職業(yè)理念之一。依法審計具有兩個向度:一是指向審計客體,即審計人員以法律、法規(guī)為準繩,判斷被審對象的經濟活動是否真實、合法,是否有效益。對違法行為必須做到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二是指向審計主體,即審計機關和人員在履行職責時,必須嚴格遵紀守法,規(guī)范自己的審計行為,一切按照法定的程序辦理,力求避免隨意性,更不允許以權謀私,徇情枉法。客觀公正是審計人員履行職責時的基本價值取向。所謂客觀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以事實為依據(jù),真實反映情況,尊重事實,實事求是。所謂公正就是對有關事項的調查、評價和判斷,既不摻雜個人的好惡和主觀意愿,也不受被審計對象的干擾和左右。
其四,嫉惡如仇,敢于碰硬,為國為民,舍身忘己。國家審計機關和人員監(jiān)督的對象主要是政府各部門、國營企業(yè)單位和各級官員等。因此,在審計工作中必須嫉惡如仇,勇于同不法官員作斗爭。無論你官多大、社會地位多高、后臺多硬,只要你在經濟上違法亂紀,審計人員必須有浩然正氣,“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正由于國家審計對象的特殊性,審計人員很容易招致不法官員的打擊報復,特別是對一些鋌而走險者進行監(jiān)督,甚至會遭到殺身之禍。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必須忠于人民和國家,不計個人得失,敢于碰硬,不怕打擊報復,直至為了神圣的事業(yè)獻出自己的寶貴生命。審計人員如能這樣,就能以正壓邪,使貪官污吏聞風喪膽,不敢以身試法。
其五,勤勉盡職,嚴謹細致,一絲不茍。審計中常用的查帳法、盤點法、比較分析法等都要對大量的會計資料,如會計報表,賬簿、憑證、實物進行核對審查,其工作相當繁雜瑣碎,工作量很大。隨著經濟工作的日益復雜化和不法分子作案的手段愈來愈狡猾隱蔽,審計工作的艱巨性也日甚一日。這就要求審計人員要有兢兢業(yè)業(yè),任勞任怨,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的精神;必須時時刻刻想到一個小數(shù)點的失誤,一件蛛絲馬跡的忽略,都可能招致審計工作的失敗,給黨和國家?guī)砭薮蟮膿p失,使一些不法分子逍遙法外。
鑒于審計精神的以上特點,要建設、完善并發(fā)揚審計精神,途徑不少,因人因時因地而異,但作為一個審計工作者來說我認為最基本的大致有三條途徑:
其一,不斷學習和提高自我修養(yǎng)。我們不僅要學習審計理論、法律法規(guī)和科學技術,還要學習哲學、政治、文化、歷史等知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和思想覺悟。在不斷學習的同時,我們還可借鑒古人的自我修養(yǎng)方法,如孔子的“吾日三省乎吾身”,孟子的“吾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朱熹的“慎獨”等。在物欲橫流的時代,審計人員要通過加強自我修養(yǎng),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實現(xiàn)道德的自我完善,為建設審計文化和扭轉社會風氣作出應有的貢獻。
其二,建立制度規(guī)范。審計精神文化必須經過長期潛移默化而形成。在這個過程中,制度的規(guī)范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價值觀、道德、倫理等的形成往往需經過約束、遵守、承認、接受、內化至自覺的歷程。在制度的規(guī)范下,習慣成自然,久而久之,外化的約束就會內化為審計人員的心理定勢,從而轉化成審計精神。
其三,重視輿論引導和宣傳教育。在當今信息化時代,大眾傳媒已成為輿論引導和宣傳教育的極其重要的工具。在輿論引導和宣傳教育中,使領導干部的率先垂范產生巨大的帶動效應;還要樹立典型,發(fā)揮榜樣的無窮威力;表彰先進,揭露和批評落后,發(fā)揮輿論的強大監(jiān)督作用.
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形勢下,我們審計工作面臨新的要求。作為一名審計人員,營應秉著奉獻的精神,扎實工作。在實踐中揮發(fā)自己。首先要堅定理想信念。每一名審計干部都把實現(xiàn)共產主義偉大理想作為自己的信仰,并為此奮斗終生。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自覺地和黨保持一致,與黨同心同德。忠于祖國、忠于黨、忠于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奮力拼博。其次要遵紀守法。廣大審計人員深刻地認識到,法律法規(guī)是開展各項工作的重要保證。在審計監(jiān)督活動中,嚴格執(zhí)行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法律法規(guī)和制度。在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范圍內,認真履行《審計法》賦予的權力。堅持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依法強化對財政、財務收支活動的監(jiān)督管理,旗幟鮮明地與一切違反財經法規(guī)行為作斗爭,切實維護財經法規(guī)的嚴肅性,保護國家、集體財產的安全與完整。同時做好本職工作。廣大審計人員深刻地認識到,做好本職工作絕不是一句空話。一是忠于職守、敬崗愛業(yè)。要求我們在審計監(jiān)督活動中,應當嚴謹細微、精益求精,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yè)心,扎扎實實工作,全面提升審計工作質量,強化審計程序,規(guī)范審計行為,降低審計風險。二是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揭露違法違紀問題,特別是那些截留、挪用、擠占、虛報冒領各項財政資金以及采用偽造、變造手段套取國家財政資金用于亂補亂發(fā)、私分、行賄和貪污侵占重大問題。三是堅持依法審計。認真做好“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糾”,在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職責范圍內,嚴肅查處各種違法違規(guī)行為與經濟案件,切實維護國家的正當經濟秩序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四是遵循“一審二幫三服務”宗旨,為被審計單位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財力出謀劃策,幫助他們挖掘增收節(jié)支的潛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項資金的使用效益。
審計人員要作好審計工作最重要的是廉潔從審?!傲疂崗膶?、懲治腐敗”,無論是過去、現(xiàn)在,還是將來,都事關國家的興衰與存亡問題。廣大審計人員深刻地認識到在審計監(jiān)督活動中應該做什么和不應該做什么。盡管,審計機關工作相當清苦,待遇微薄、工作壓力重,但是,我們甘愿清貧,時刻以“自尊、自重、自警、自律”的原則來告誡自己,不要犯錯誤。不可否認,每一個審計人員手中握有一定的處理處罰權,但他們絕不會濫用;絕不會利用權力與工作之便,索要收受賄賂;絕不會以任何借口為自己或親友謀取不當利益。為的是“清清白白做事,實實在在做人”。廉政從審、不貪不占,凡是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禁止別人做的,自己堅決不做。這,就是我們平凡的審計人員。
最后要不斷加強學習。廣大審計人員深刻地認識到,只有不斷加強政治學習和業(yè)務學習,著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與業(yè)務水平,才能適應審計事業(yè)發(fā)展的要求,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一是在政治方面,認真學習黨的方針政策、毛澤東著作、鄧小平理論,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定共產主義信念,牢固樹立共產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確處理好權力觀與利益觀,完善自己的人格,保持自己的尊嚴、維護自己的信仰,切實過好名利關、權力關、金錢關、人情關,從而使自己在審計工作中不會迷失政治方向。二是在業(yè)務方面,必須強化理論和業(yè)務學習,其中包括會計、審計、財政、稅務、金融、法律等書籍和計算機技術,以拓展理論知識,提高審計業(yè)務技能,努力做到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在審計工作崗位上奮發(fā)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
總之,做審計人要有審計精神。做審計人要有良好的職業(yè)品德,正確的馬克思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離開了審計精神,就做不了審計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做審計人,就更需要審計精神來支撐,作為審計人更需要有正確的審計文化價值取向,經得起美色金錢等各種考驗,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不該去的地方不去,不該拿的東西不拿,不該喝的宴酒不喝。做審計工作更需要有審計精神。為審處事,離不開審計原則。只有堅持了審計原則,才能做到審之有證,處之有據(jù)。也只有堅持了審計原則,才能做到依法審計,客觀公正,真正起到“一審二幫三促”的作用。離開了審計精神,為審處事就會失之偏差,背離審計原則,為國為民有百害而無一益。
一句話,為審做人處事要有審計精神。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靠的就是精神的傳承,一步步的走向復興和強大,我們審計事業(yè)發(fā)展需要傳承我們的審計精神,堅信經過一代又一代審計人的辛勤耕耘,我們的審計事業(yè)將譜寫更加輝煌和諧的新篇章,也會為中國夢的實現(xiàn)貢獻我們的審計力量。
參考文獻:
[1]劉國常.審計學#:#Auditing[M].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
[2]田雍.審計百科全書[M].地震出版社,1993.
[3]國燕萍.財務會計實務[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5.
[4]王硯書,董麗英.審計案例.第2版[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5.
[5]新華社.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J].先鋒隊,2014,3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