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
細細品味《孔乙己》中關于“錢數(shù)”的描寫,會讓我們“以為妙絕”。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銅錢,買一碗酒,——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現(xiàn)在每碗漲到十文,——靠柜外站著,熱熱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買一碟鹽煮筍,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
這是小說起筆一段話中的描述。一般而言,閱讀《孔乙己》時人們往往會一帶而過,很難細心地去揣摩它。其實“四文”“一文”——在這里是很巧妙的“伏筆”。故事中寫到的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錢”“摸出四文大錢”,甚至于掌柜所說“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都與之密切相應。
他不回答,對柜里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
……
我溫了酒,端出去,放在門檻上。他從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錢,放在我手里,見他滿手是泥,原來他便用這手走來的。
這里是對孔乙己兩次用錢買酒的細節(jié)描寫,一個“排”字,一個“摸”字,是人們永遠關注的品析對象。這里的“排”,表現(xiàn)了孔乙此時已有了一點兒錢的寬松自得心情,他用現(xiàn)錢買酒喝而不用向掌柜欠賬,所以他喊著“溫兩碗酒”并將手中的錢很認真地擺了出來,同時也寫出了眾人嘲笑聲中的孔乙己此時還專注在自己的“錢”上。而“摸”字就顯得很小心了,那是一種有一定時間長度的動作,表現(xiàn)出了事先對“錢”的深藏,這也許是生命中的最后一碗酒,所以孔乙己是很看重的,甚至還特別慘苦地強調(diào)了“這一回是現(xiàn)錢,酒要好?!?/p>
再看細節(jié):
有一天,大約是中秋前的兩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結帳,取下粉板,忽然說,“孔乙己長久沒有來了,還欠十九個錢呢!”……
自此以后,又長久沒有看見孔乙己。到了年關,掌柜取下粉板說,“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說“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到中秋可是沒有說,再到年關也沒有看見他。
這里的描寫,無疑是運用了“反復”的手法。掌柜從來沒有關心過孔乙己的命運遭際,無論見著與見不著孔乙己,叨念著的始終是孔乙己所欠的十九個錢。這其中的深刻意味,是足夠讓我們回味咀嚼的。
可以說,小說中關于“錢數(shù)”的描寫,對于表現(xiàn)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來說,起著如下的作用:
設置絕妙的伏筆,敘寫精致的細節(jié),表現(xiàn)悲涼的命運,留下永遠的懸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