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靚
摘要:自素質教育實施以后,我國各個教育階段,都積極的對教育模式進行改革,對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基礎知識的教授,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各項素養(yǎng)。而在培養(yǎng)學生的各項素養(yǎng)中,德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較多的問題,這對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是非常不利的。本文現就,初中德育工作面臨的困境與對策,進行簡單的論述。
關鍵詞:初中德育;問題;對策
引言:
德育工作是初中教育的主要內容,有效的落實德育工作,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還可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對于學生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有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同時,德育教育也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在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中還還存在一些問題,找到問題的根源,加以解決,促進德育工作的落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初中德育的主要問題分析
(一)學校德育處于邊緣地位
在中國教育界,“智育第一”雖未成為主流意識形態(tài),但在實踐層而已呈燎原之勢。德育地位如何?東北師大王逢賢教授有個形象的說法:“有人拿錢買智育(家教),有人拿錢買美育(如學鋼琴),有人拿錢買體育(如體育特長班),有誰會拿錢買德育?”德育在教育中的實際地位可見一斑。
但是重視智育輕視德育的現象,造成了較為嚴重的后果。在社會經濟高速發(fā)展的背景下,德育教育逐漸的受到了社會和學校的重視。縱觀現今的教育體系我們可直觀的發(fā)現,學校的教育體系中,確實有一部分教師,積極的進行德育教育工作,但是卻缺少必要的工作熱情,直接參與德育教育的人較少。受升學率的影響,智育仍然是衡量學生的主要指標,而德育教育屬于考核學生的軟性指標,落實困難。近些年,我國經濟正在積極的進行轉型,對于人才的需求也越發(fā)的迫切,要求也越發(fā)的嚴格,人才需要具有較高的道德素養(yǎng),但是由于德育教育工作與時代的發(fā)展相脫離,導致學校德育處于邊緣地位[1]。
(二)德育工作各鏈條不能協調一致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我國發(fā)展了長達半個世紀的世紀,對于教師的影響較深,教師一慣重視提高學生的成績,對于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并不重視,學生具有許多不道德的行為習慣,隨著學生壞的習慣越發(fā)的嚴重,家長和老師才意識到需要對其進行引導教育,但是這時的教育往往不會有好的效果,甚至會適得其反。要建立完善的德育體系,必須使德育工作的各個鏈條相協調,相一致,這樣才能實現德育的序列化、科學化。
(三)德育課程與活動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
學校、共青團活動不受學生歡迎,其內容和形式缺乏生活性是最主要的原因。學校德育活動重形式,輕實效;重結果,輕過程。不能了解學生的真實需要,造成教師的主觀想法和學生的實際需求之間產生巨大的反差,如老師認為十分有效的活動形式卻恰恰得不到學生的認可(如班會、晨會),而學生喜聞樂見且能留下深刻印象的活動又被老師所忽視(如講座),或因其他原因拒之門外(如社會實踐)。由此老師的想法和學生自己的感受和體驗相去甚遠,活動對青少年的心靈塑造作用自然也就微乎其微,學校德育活動實際上費力不討好,花了不少時間和精力,卻備受責難。要擺脫這種尷尬境地,德育活動必須改變以往“對上不對下”的形式主義作風,必須真正重視學生的真實感受,關注學生生活需要,而不是想當然地用自己的想法去安排和設計活動?!盎貧w生活的真意就是要在生活整體中知道、了解學生在想什么,學生的喜怒哀樂是由什么樣的生活牽引出來的?!比绻麤]有這個起點,我們就不能把我們自認為設計好的那一套德育與學生的真實生活現狀發(fā)生聯系,產生不了聯系,學生就不可能產生興致和意義性的理解。
二、初中德育實效性的對策探討
(一)德育教育學校不能跳“獨舞”
德育說到底就是教會學生學會“做人”,不僅需要滲透于教育教學活動的全過程,還要落實到學生成長的大小“環(huán)境”中,包括學校、社區(qū)和家庭。學校“關門辦學”的教育模式必須打破。
事實上,家庭對初中生的道德教育有著天然優(yōu)勢。從人的社會化過程來看,初中階段是人的品德、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庭度過的。這個時期的孩子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都非常強,所以也是父母對孩子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時期。從家庭教育的特點來看,它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教育與生活在時間、空間、活動上往往是統(tǒng)一的,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所以對初中生進行家庭道德教育,比任何教育載體更具優(yōu)勢,關鍵是父母要提高認識,社會也應當對父母進行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二)抓好社區(qū)初中生德育建設
社區(qū)是初中生生活的主要場所,孩子們一年有170多天在社區(qū)度過,加強社區(qū)少先隊建設,擴大少先隊組織的覆蓋面,意義深遠。社區(qū)共青團組織要積極為初中生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設計初中生喜聞樂見的道德實踐活動,以此為契機推進社區(qū)少先隊建設。我們可組織開展多種多樣的社區(qū)活動。如通過征文、演講、攝影、繪畫等形式廣泛開展愛國護國活動,開展中華文明史教育。組織讀書俱樂部、植樹護綠假日小隊、書畫興趣小組等以道德實踐為內容的活動小組,社區(qū)搭建平臺,家庭積極支持,初中生廣泛參與。利用豐富的社區(qū)資源,為初中生思想道德建設提供服務,通過交通規(guī)則教育講座、消防知識培訓、法律宣傳等形式,對初中生道德實踐活動加以引導[2]。
(三)加大社會管理力度,發(fā)揮德育合力的作用
校園環(huán)境是社會環(huán)境的縮影,和家庭、社會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校園周邊環(huán)境的好壞直接影響校園環(huán)境的建設的優(yōu)劣,而且在某種程度上有著很大的影響和滲透力。因此,校園環(huán)境的好與壞,并非學校自己的事。現在學生的校外活動豐富多彩,娛樂場所五花八門,但良莠不齊,學生的甄別能力在這種情況下顯得很薄弱。其實,這并不能單純地指責學校的教育引導力量不夠強。應當看到,家庭的監(jiān)管力度及重視程度不夠,社會上的不良因素沒有得到應有的遏制,這對校園環(huán)境的凈化也起著比較大的消極影響。
結束語:
總之,在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阻礙著初中生的健康發(fā)展,廣大的初中教師,還需對實際的情況進行研究,找到問題的根源,研究出切實可行的對策,提高德育工作的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讓學生更加健康的向前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魏巍.中職德育教學面臨的困境及對策[J].讀與寫,2016(6):273-274.
[2]冉強紅.淺談初中階段學校德育教育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4(21):7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