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華
摘要: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的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在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導下,遵循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盡可能多地促進學生語文能力、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教學活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
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同時又避免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填鴨式”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全過程,是當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論述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希望對第一線的語文教育工作者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所幫助。
一、深入鉆研課本
新課程提倡開發(fā)與利用教學資源,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在于教師必須先鉆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幾個來回”,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并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自身對文本沒有吃透,不了解編寫意圖,教學目標不明,教學重點不詳,甚至南轅北轍,便很難做到以文本為憑借,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yǎng)。課文也很少朗讀,上課時對教材內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這樣的課堂教學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為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征表明: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均具體地體現、落實在語言文字上;語文一旦離開了語言文字,‘工具也就無法成為工具,‘人文也就無所依附,只能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
我雖然執(zhí)教語文,但每每鉆研一篇新的課文,總是先通讀一遍,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畫出學生可能不理解的詞語,對這些詞語的理解方法做出“預設”,或查字(詞)典解釋,或對照近義詞、反義詞理解,或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或聯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聯系上下文理解的,則在一旁作上標記。對于要通過查字(詞)典理解的詞語,自己先查字(詞)典并把義項寫在一旁。為了掃除閱讀障礙,我總是認真地把課文朗讀或默讀幾遍,發(fā)現一些難于把握停頓或比較拗口的語句,及時做上記號,備課時寫入教案,課堂上予以指導。此外,在閱讀各種教學參考書的同時,我總是把文章的結構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標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寫在段末空白處。對于重點詞句的含義,總是寫在一旁,方便課堂上參考表述。只有在對文本內容、教學重點、難點等了然于胸的基礎上,我才開始撰寫教案,而且?guī)缀跏且粴夂浅?。課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執(zhí)教,但卻不能離開教本上課。
一篇課文究竟應該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們很難有個一般的標準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師個性,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沒有最好的,只有此時此地最有效的這個過程中,教師也許要花費許多時間與精力,甚至包括一些“無用功”,但它卻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環(huán)。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探究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量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學生置身于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愿望,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新知識。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心理上的愉悅感,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教師是教學過程中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者,一個好的問題情景,能夠激起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究動機,引起學生積極地思考。在探究中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發(fā)現提出問題。問題是思維的開始,因此我們在課題研究課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我們通過研究總結出的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的策略。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嘗試解決問題。問題是思維的開始,問題解決過程就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過程。當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后,教師應該是學生解決問題過程的指導者,應該鼓勵并放手讓他們通過查找資料、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等多種途徑嘗試解決問題。這對啟發(fā)、提高學生的思維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大有好處的。
三、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币虼私處熢谡n堂上要給學生一個思考的空間,要提高自己的提問藝術。課堂提問是開發(fā)學生智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行之有效教學方法??梢姡诮虒W中講究提問的技巧是多么重要。提問是啟發(fā)學生思維,傳授基本知識,掌握課堂教學進度以及進行課堂反饋的重要手段。其貫穿于課堂始終,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成敗。
1、設問要準
所設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和針對性,要扣準教學目的和要求;設疑時圍繞中心、總體設計,在“關鍵”(即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處設疑,一個好的問題絕不是漫無目的、信口開河的,應該是目的明確,與課文學習密切相關的有意義的問題。提問要有明確的動機意識,設計問題時要做到“三問”:為什么提問?為什么提這樣的問題?為什么這樣提出問題?
2、提問要活
問題設計要因課文而異。設計問題,或平中見奇,平中求活;或多重設問,逐層深入;或抓住矛盾,提出問題;或變化角度,啟發(fā)思考。
四、認真做好教學過程評價。
教學評價的指導思想是為了“創(chuàng)造適合兒童的教育”,而平常的考試與測驗是為了“選擇適合教育的兒童”。所以,教學評價不等同于考試、測驗,教師在課堂中對學生的評價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
五、教學中正確處理好師生關系
愛因斯坦說過:“使學生對老師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師的德和才”。如果學生喜歡你這個老師,就會“愛屋及烏”,也會喜歡你這門功課,這也是有效教學的一個方面。怎樣的老師是學生喜歡的老師呢?我想,尊重、相信、熱愛學生、性格溫和,談吐幽默、富有愛心、學識淵博、真誠對待學生的老師,一定會是學生喜歡的老師。所以作為我們教師,就要不斷增強自己的個人魅力,做一個受學生尊敬、愛戴、喜歡的好老師。
總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具有藝術特點的學科。它的對象不僅限于學生和老師,還有許多其他因素,就如課堂教材、課堂環(huán)境等。為了提高警惕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念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在今后的工作學習中,我將更加努力的學習和工作,不斷提高個人的教學能力以及理論修養(yǎng)水平,并將其更好的利用到教學工作中去,不斷提高教學效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