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權鳳
【中圖分類號】R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9-0-01
腎上腺實質由皮質和髓質構成。皮質位于腺體的周邊,約占腺體的80%~90%。根據(jù)皮質上皮樣細胞排列的形態(tài),由外至內可分為三帶:球狀帶,約占皮質的15%,束狀帶最厚,約占皮質的75%,網(wǎng)狀帶與髓質相接,約占皮質的10%。球狀帶主要分泌鹽皮質激素并受腎素—血管緊張素統(tǒng)的調節(jié);束狀帶和網(wǎng)狀帶主要分泌糖皮質激素,也可產(chǎn)生雄激素和雌激素。皮質腫瘤主要包括發(fā)生在束狀帶和網(wǎng)狀帶的庫欣綜合征腺瘤、腺癌和發(fā)生在球狀帶的產(chǎn)生醛固酮的腎上腺皮質腺瘤、腺癌。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搜集我院2013年9月~2016年9月CT診斷腎上腺皮質腫瘤82例,進行回顧性分析。82例中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皮質瘤35例,皮質醇癥皮質腺瘤15例,腎上腺皮質結節(jié)性增生12例,轉移瘤8例,無功能性腎上腺皮質腫瘤2例。
1.2 方法:使用飛利浦螺旋CT,使用螺旋方式進行掃描和增強掃描,層后5mm,層距5mm,螺距為1。增強使用非離子造影劑碘海醇,劑量80-100ml,注射速度3ml/s。部分病例做了冠狀位和矢狀位重建。由兩位高年資、臨床經(jīng)驗豐富的放射科醫(yī)師對CT影像圖像進行閱讀, 著重分析82例腎上腺皮質腫瘤的大小、形態(tài)、密度、邊界、CT值以及強化特征等,并記錄診斷結果,分別與臨床最終資料進行對比。
2 結果
2.1 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皮質瘤
本組35例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皮質瘤的CT特點是(1)均表現(xiàn)為單側腎上腺孤立性小結節(jié),其中右側為30例,5例發(fā)生在左側(2)腫塊較小,直徑0.8~2cm(圖3)。(3)密度低,CT值均在10HU以下,水樣密度(圖3)。(4)70例病灶實質強快速強化(圖4)或迅速輪廓清晰,13例不增強而周緣呈薄箔樣環(huán)形強化。(5)45例病變側清楚顯示,但無萎縮。
2.2 皮質醇癥皮質腺瘤
本組15例皮質醇癥皮質腺瘤的CT特點是(1)15例均單側腎上腺區(qū)有圓形、境界清楚的腫塊,直徑為2~5cm(圖1);(2)均呈低密度,CT值為-20~50HU,有時呈水樣密度(圖1)(3)10例增強快速強化或迅速輪廓清晰,8例子增強掃描輕度強化迅速輪廓清晰(圖2),2例強化不明顯;(3)8例可見同側腎上腺肥大,對側腎上腺萎縮;(4)3例腹膜后脂肪堆積。
2.3 腎上腺皮質結節(jié)性增生
本組12例的CT特點:(1)小結節(jié)狀突出,8直徑為0.25~1.0cm,4直徑2~3cm(圖5)。(2)2例呈彌漫型,雙側腎上腺呈普遍性增大,均大于膈肌腳,但仍保持正常形態(tài)。(3)10例輕度強化,增強強化程度低于正常腎上腺組織,2例強化不明顯。
2.4 腎上腺轉移瘤
本組8例CT特點:(1)7例為雙側,1例為單側(2)8例呈大小不一、形態(tài)不規(guī)則的塊影,密度不均,易囊變,出血(3)增強后輕度強化,此病多因其他原因做CT偶然發(fā)現(xiàn),找到原發(fā)癌,則可確診(圖6)。
2.5 無功能性腎上腺皮質腫瘤
2例偶然發(fā)現(xiàn)腫瘤,在影像學檢查意外發(fā)現(xiàn),2例為良性(圖7)。
① ②
①②皮質醇癥皮質腺瘤 女,35歲,肥胖,高血壓,月經(jīng)不調,右側腎上腺類圓形腫塊,邊界清晰,最大橫經(jīng)約3.5cm。強快迅速輪廓清晰。
③ ④
③④ 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皮質瘤 女54歲,性低血鉀,高血壓,夜尿多,左側腫塊呈橢圓形,與腎上腺側肢相連,邊界清晰,病變較小,直接約1.8cm,密度均一,水樣密度??焖倬鶆驈娀?。
⑤ ⑥
⑤腎上腺皮質結節(jié)性增生 男 58歲 高血壓,右腎上腺小結節(jié),直徑約1.8mm。
⑥腎上腺轉移瘤 患者男,62歲,吸煙史40年,確診肺癌半年,雙側腎上腺區(qū)見大小約7.1cmⅹ7.0cm、6.1cmⅹ6.0cm不規(guī)則形軟組織密度影,右側病灶中心見更低密度壞死區(qū)。右腎上極實質內見大小約3.5cmⅹ3.4 cm圓形軟組織腫塊影,病灶與正常腎實質分界不清。
⑦
⑦無功能性腎上腺皮質腫瘤
男,37歲。體檢。右腎上腺腫塊,邊界清晰,密度較均勻CT值約60HU
3 討論
3.1 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皮質瘤
臨床上大多數(shù)表現(xiàn)為高血壓、低血鉀、鈉潴留、血漿腎素低下及周期性軟癱等,稱之謂“二高二低”疾?。ǜ哐獕?、高醛固酮、低血鉀、低腎素)[1-2]。CT表現(xiàn)為單側腎上腺孤立性小腫塊。腫塊呈圓形或橢圓形,與腎上腺側肢相連,邊界清晰。病變較小,直接約2cm以下,密度均一,水樣密度,輕度強化,快速強化和迅速輪廓清晰。病變側多清楚顯示,但無萎縮[4-5]。
3.2 皮質醇癥皮質腺瘤
由于不同病因所致腎上腺皮質長期過量分泌糖皮質激素,而出現(xiàn)的典型臨床正常:向心性肥胖,滿月臉,水牛背,痤瘡,毛發(fā)多,高血壓,月經(jīng)不調等。實驗室檢查,血、尿皮質醇激素增高。CT表現(xiàn)為單側腎上腺類圓形或橢圓形結節(jié)、腫塊,邊界清晰,與腎上腺側肢相連,大小多為2-3cm,密度類似于腎實質,增強快速強化或迅速輪廓清晰,同側腎上腺殘部和對側腎上腺變小[4-5]。
3.3 腎上腺皮質結節(jié)性增生
是一組由于腎上腺皮質激素合成過程中酶的缺陷所引起的疾病,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引起男性化者又稱腎上腺性征異常綜合征[6]。CT表現(xiàn)為雙側腎上腺顯示清晰,少數(shù)表現(xiàn)彌漫增大,偶發(fā)小結節(jié),直接可達7-16mm,增強強化程度低于正常腎上腺組織。
3.4 腎上腺轉移瘤
最常見的原發(fā)癌是肺癌和乳腺癌,其次是胃、結腸、胰腺等,常無癥狀。CT表現(xiàn):雙側或單側大小不一、形態(tài)不規(guī)則的塊影,密度不均,易囊變,出血,增強后輕度強化,此病多因其他原因做CT偶然發(fā)現(xiàn),找到原發(fā)癌,則可確診。
3.5 無功能性腎上腺皮質腫瘤
臨床多無癥狀,實驗室檢查,測定均顯示正常。CT表現(xiàn)類似于腎上腺Cushing腺瘤。不同在于無功能性直徑較大,約5cm左右。另一不同在于非功能性無同側和對側腎上腺萎縮[3]。
綜上所述,通過對這些病例圖像的認真分析、總結,可以看出腎上腺皮質腫瘤影像表現(xiàn)各具特點,結合臨床及實驗室檢查,是可以做出較為準確的診斷,不緊提高了我們的診斷能力,也為臨床合理的選擇治療方案提供科學的依據(jù)。
參考文獻
吳恩惠,主編. 醫(yī)學影像診斷學. 第1版.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788-801.
周康榮,主編. 腹部CT診斷學. 第1版. 上海;上??萍汲霭嫔?,1993.216-219.
王文經(jīng),白人駒,孫浩然,等.動態(tài)增強CT檢查對腎腺腺瘤與非腺瘤的鑒別診斷價值,臨床放射學雜志,2003,22(6):475-478.
劉屹立,郭文川,劉同才等.腎上腺腫瘤的影像學診斷[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0,21(3):133-134. 腎上腺間質組織腫瘤的CT和MRI表現(xiàn).中華放射學雜志,1999,33(1):54~56.
Chen M ,I u G (、,Zhang Q J.Adrenal cortical and medullar hyperplasia:a controversial disease (A retro spective analysis of 6 cases).Chin j Urol,2002,23:6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