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軍
摘要:初中語文“探究性學習”可以打破傳統(tǒng)教學束縛學生手腳的一套做法,盡情凸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它遵循現(xiàn)代教育以人為本的觀念能給學生發(fā)展以最大的空間。探究性學習能給予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充分的思維空間,探究活動傾向于橫向與縱向的研究,這樣就可以使學生的思雛在很廣闊的天地中翱翔,自由思考,自由探究;探究性學習的方式鼓勵生生互動、同伴質疑與討論,利用集體思考的力量,相互啟發(fā)、相互激勵、相互誘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引發(fā)學生全方位認識這個問題,就給學生學習語文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但是過分注重學習目標的多維提高,強調富有個性的學習活動,那就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探究性學習可以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更廣泛地掌握語文技能,提高學生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探究性學習;創(chuàng)新能力;自學能力
一、“探究性學習”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誤區(qū)
(一)重視閱讀,忽視閱讀即探究的思想
學生主要通過閱讀文本來獲得語文知識,培養(yǎng)情感與價值觀,所以閱讀文本是探究活動的物質基礎,只有抓住了閱讀文本的特點進行探究,才能讓學生領會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彩,才能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才能讓學生深入地與文體交流和對話。學生與文本發(fā)生深層次信息交流的閱讀才是最好的語文探究性學習。語文學科有自己的特殊性,閱讀是傳統(tǒng)語文教育遺留下來學習語文最根本又最有效的方法,比如學生個性化閱讀探究方法、比較閱讀探究方法等。因此,讓學生在閱讀探究中“與自己對話、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在“對話”中自得自悟,獲得提高。
(二)注重訓練思維能力,忽視基礎知識
探究性學習需要學生積極思索,不斷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思維方式有許多種,其中發(fā)散思維、辨證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是高中語文教學的探究性學習的三大思維策略。探究性學習是圍繞閱讀文本而進行的過程,需要不斷的去發(fā)散學生的思維,伸長聯(lián)想的空間,從課本知識到課外閱讀,從古代到現(xiàn)代,從音樂美術到影視錄像,從民間俗語到詩詞典故。在豐富聯(lián)想的基礎上容易找到知識中的空白,思維中的矛盾,從而發(fā)現(xiàn)問題,找到探究的目標,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語文文本只是展示了一個探究的平臺,學生對語文文本的認識有很多片面性,所以我們在進行探究性學習的時候要辨證的去看問題。
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是21世紀人才的核心品質,所以創(chuàng)新思維應該被運用到語文教學上面來。以作文教學為例,高中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寫作基礎,寫作教學不應該只注重內(nèi)容的既定,結構的清晰,表達方式的按部就班等一些教條化的寫作,而是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使學生能“見人所未見,發(fā)人所未發(fā)”,寫出“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的內(nèi)容,并結合學生自己的情感世界和智慧潛能,盡可能減少寫作的束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豐富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和情感體驗。
(三)雖然師生共同參與,營造探究性學習的氛圍不夠
語文課程的探究內(nèi)容非常豐富,是語言文字和人文內(nèi)涵的結合,是開放而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而探究的過程也講究情感的投入和發(fā)展。學生也只有在寬松活躍、自由愉快的氛圍中才能積極思考,深入探究。所以,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既有利于語文課程的生動展開,也有利于學生探究學習的有效實施。利用語言文字,聲情并茂地虛擬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虛擬情境的手段和方式有誦讀、表演讀、演講、課本劇表演等,可以有老師指導性的表演,也可以是學生的參與性表演、交流性表演、匯報性表演等。讓學生在理解、領悟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人為地再現(xiàn)文章意境,達到內(nèi)化、積累、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已有語言文字的能力。
當然,還可以通過問題來創(chuàng)設情境。這就需要學生能夠大膽的懷疑,“學貴有疑”,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能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是主動參與教學動態(tài)過程的關鍵。
(四)教師引導過多,學生自學過少
在探究性學習中,教師起著引導的作用,所以教師應該立足文本,引導學生探究。我們語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內(nèi)容,把握文本本身的思想情感及寫作技巧,咀嚼語言在文章中的含義及作用等,同時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培養(yǎng)起學習語文的一定的方法技巧,樹立起正確的情感與價值觀,提高語文素養(yǎng)。
在整個探究過程中,語文文本的深刻剖析與延伸主要是靠學生自學得來的,學生是探究性學習的主人,所以在這個探究的過程中,所有任務都是學生自學、思考、質疑、發(fā)問、解決問題得來的,這樣可以鍛煉學生學習的自由性,挖掘學生潛力,培養(yǎng)自主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
二、“探究性學習”中拓展遷移,挖掘探究性學習的方法
(一)學生自主探究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探究性學習提倡讓學生自主探究。具體可以采用下面的幾種自主探究方式:首先,在語文文本矛盾處挖掘探究的沃土。在語文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主體是學生,不僅是單個的學生進行探究,也是全體學生進行的探究。每個學生積極參與,人人既是老師,又是學生,這樣的生生合作才會使語文課堂更加精彩。生生合作學習可以是同桌議論,也可以是四人小組討論,還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合作對象。我們可以看到,生生合作的探究方式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的積極性,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素質。
(二)問題延伸探究
問題延伸探究與學生生活的外延相聯(lián)系,所以,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積極的向生活靠攏,主動探究生活這個大課堂,通過關注生活現(xiàn)象來拓展學生的探究渠道。
(三)情趣探究
探究性學習不僅僅針對問題的解決,還要注意在探究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的主動的情感體驗。學生的思維之舟自主確立目標進行探究后,就會在探究的過程中滲入感悟,也就是敏銳地捕捉信息、聯(lián)系學生原有的思考,結合文境去探究,體味文句蘊涵的情感,在學生的思維中變平面的文字為立體的圖象、美妙的意境,鮮活的畫面。在這個時候,教師就不要限制學生的行為,應給予學生廣闊的空間去體會文章的情感,也許會讓學生有“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困惑,但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幡然頓悟,也許“眾里尋他千百度”,也許,“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作者單位:河南省商丘市第八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