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永泉
怎樣選購江海河魚
文/姜永泉
近些年來,在老年人中流行著這樣的話:“吃四條腿的不如吃兩條腿的,吃兩條腿的不如吃沒有腿的?!薄八臈l腿的”指的是畜肉,“兩條腿的”指的是禽肉,“沒有腿的”指的是魚肉。魚肉的肉質(zhì)細嫩,比畜肉、禽肉更易消化吸收,對老人尤為適宜。有人甚至認為,即使單用魚肉來補充蛋白質(zhì),也能保證蛋白質(zhì)不缺乏。魚的營養(yǎng)價值大致如下:
1. 魚肉富含蛋白質(zhì)、鈣、磷、鐵、維生素B1、卵磷脂,可增強記憶、思維和分析能力,延緩腦力衰退。魚肉中蛋白質(zhì)含量豐富,其中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和比值最適合人體需要,因此,是人類攝入蛋白質(zhì)的良好來源。
2. 魚肉脂肪含量低,供熱能低,有利于心血管功能,還可降低血液黏稠度,促進血液循環(huán)。
3. 魚肉質(zhì)細嫩,富含膠原蛋白,能夠增強身體活力,修補人體細胞組織。能滋肝腎,補氣血,有柔筋利骨、暖胃和中、平肝祛風、潤澤肌膚、益氣養(yǎng)血、安胎利產(chǎn)、催乳等功能,是很好的養(yǎng)生食品。
顧名思義,河魚和海魚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它們的生長環(huán)境。其實,嚴格說來,河魚應該叫“淡水魚”,常見的有草魚、鰱魚、鯉魚、鯽魚、羅非魚、武昌魚、鱔魚等:海魚則包括帶魚、金槍魚、大黃花魚、小黃花魚、鲅魚、三文魚和多寶魚等。
不管是淡水魚還是海魚,其營養(yǎng)成分大體相同,總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不過,海魚在營養(yǎng)、味道上比河魚還是略勝一籌。
1. 從營養(yǎng)上看。海魚中礦物質(zhì)和維生素含量更高。海魚的肝油和體油中含有被稱為“DHA”(俗稱腦黃金)的成分,是大腦所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對提高記憶力和思考能力十分重要。另外,海魚中的ω-3脂肪酸、牛磺酸含量都比淡水魚高,對心臟和大腦具有保護作用。
2. 從味道上說。海魚的味道也比河魚鮮。這是因為海魚的游動范圍和游動時的力度比河魚大,使它的肌肉彈性更好,味道鮮美。而河魚吃起來有股土腥味,因為它們生長在腐殖質(zhì)較多的水里。這樣的環(huán)境適合放線菌繁殖生長,細菌通過魚鰓侵入魚體血液中,并分泌一種帶有土腥味的褐色物質(zhì),這種土腥味在烹調(diào)過程中很難去掉。
說起挑選鮮魚,老年人大多有生活經(jīng)驗,挑魚不成問題。不過,有些細節(jié)在此重復一下,做個提醒,似也不是多余的。下面就來看看挑選的具體方法。
1. 看魚眼。新鮮的魚,魚眼光潔明亮,略呈凸狀,完美無遮蓋。不新鮮的魚,魚眼灰暗無光,蒙上一層糊狀厚膜或污垢物,使眼球模糊不清,并呈凹狀,甚至眼球破裂移位。
2. 看魚鰓。新鮮的魚鰓蓋緊閉,摳開看魚鰓色澤鮮紅,有的還帶血,無黏液和污物。若魚鰓灰白或變黑,附有濃厚黏液與污垢,說明魚已腐敗變質(zhì)。
3. 看魚腹。新鮮魚腹部正常,不膨脹,肛孔白色、凹陷。腐壞魚腹部膨脹、變軟或破裂,表面發(fā)暗灰色或有淡綠色斑點,肛門突出或破裂。
4. 看表皮。新鮮魚表皮有光澤,鱗片完整,緊貼魚身,鱗層鮮明,魚身附著的稀薄黏液。不新鮮魚表皮灰暗無光澤,鱗片松脫,層次模糊不清,色澤全變,表皮有厚黏液,液體粘手。
5. 摸肉質(zhì)。新鮮魚肌肉堅實有彈性,按壓后凹陷立即消失。腐壞魚肌肉松散,易與魚骨分離,按壓時形成的凹陷不能恢復,或手指可將魚肉刺透。
6. 聞氣味。買魚時用鼻子聞一下,新鮮魚具有海水魚的咸腥味或淡水魚的土腥味,無異臭味。腐壞魚有污穢的黏液,帶有腐臭氣味:污染的魚有一股汽油味或煤油味。
魚的個頭兒決定口感,各種魚多大的最好吃?一般買魚,選八分大是最適合烹飪的。太小,魚還沒有長大成熟,肉質(zhì)也不夠鮮嫩,同時魚刺顯得格外多:太大,魚的年齡一般也老,其肉質(zhì)粗糙,體內(nèi)就會積聚不少有害物質(zhì)。結(jié)合這兩點,我們向您介紹幾種常見魚的選擇。
1. 鯉魚:選750克左右的。鯉魚一般能長到1000克左右,但750克的鯉魚是最鮮嫩的。
2. 鯽魚:選250~500克的。鯽魚體積較小,如今有新培育的鯽魚能長到750克以上,但還是400克左右的鯽魚味道最好。
3. 草魚:選2000~2500克的。1500克以上的草魚都是比較好的,但最佳體重還是選2000克左右的。
4. 武昌魚:選750克的。武昌魚一般能長到1000克,但是750克的最鮮美。
5. 青魚:選3500~4000克的。青魚是多年生的肉食性魚,肉質(zhì)比較好,也更鮮美,因此價格比較貴。但不少魚販會以草魚來冒充青魚賣,挑選的時候要特別小心。青魚魚背發(fā)青黑色,草魚體發(fā)茶黃色,這是二者的最大區(qū)別。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