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沛華
情感關(guān)懷:班集體建設的隱形力量
□劉沛華
劉沛華
山東省濟寧高新區(qū)第五中學教師,《新班主任》編委,李鎮(zhèn)西研究會副會長、報告團團長,山東省“班主任工作坊”主持人,全國十佳班主任,全國教育科研優(yōu)秀教師,全國優(yōu)秀語文教師、蒲公英教育智庫“2015年度星教師”。著有《班主任工作全手冊》《涌動心靈的感動》。在班級管理中,致力于“幸福教育”探索,形成“送一份真愛,享受幸福;送一份寬容,品味幸福;送一份尊重,收獲幸福;送一份信任,體驗幸?!钡摹靶腋=逃庇四J?。
班集體的教育力量是巨大的。馬卡連柯說:“教育了集體、團結(jié)了集體、加強了集體以后,集體自身就成為很大的教育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講,班集體是能夠產(chǎn)生巨大教育力量的教育主體,成為教育學生和影響學生成長的巨大力量。生活在班集體中的學生,尤為渴望得到班集體給予的情感關(guān)懷。
教育從心開始。我認為,教育是一場溫暖心靈之旅——用心靈喚醒心靈,從心靈深處喚醒學生善良的情感,喚醒學生沉睡的自我意識、生命意識,促使學生價值觀、生命感、創(chuàng)造力的覺醒,以實現(xiàn)自我生命意義自由、自覺的建構(gòu)。
文本劇,激發(fā)情感
情感是作品的靈魂。朱自清《背影》中令人動容的父子情,高風《金黃的大斗笠》中溫馨和諧的姐弟情,魯迅《藤野先生》中感人至深的師生情,王愿堅《七根火柴》中生死相依的戰(zhàn)友情等等。一篇課文就是一片精彩紛呈的情感海洋。因此,我想方設法去挖掘教材中蘊藏的能夠激發(fā)學生情感的元素。
我嘗試以課文故事情節(jié)為原型的“文本劇”的形式——根據(jù)《二十四孝》中漢文帝劉恒為母后親嘗藥湯的故事而改編的《孝孝的夢》,讓學生懂得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學生自導自演的話劇《地震中的父與子》,使學生的心靈受到更加強烈的震撼,深刻體會到父母的艱辛和不易,做到了識恩知恩、感恩報恩;在情景劇《賣火柴的小女孩》中,學生同情小女孩的悲慘遭遇,知道了要珍惜幸福生活……
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情境活動中歡騰跳躍時,情感才會融入孩子們的精神世界。通過開展系列情境活動把情感潛移默化地傳給學生;同學們的情感在情境活動中得以升華,靈魂在情感關(guān)懷中得以塑造。
班隊會,體驗情感
班隊會是對學生進行情感關(guān)懷的有效途徑,也是學生展示自我、施展才華的舞臺。我嘗試“班主任退居幕后當顧問,學生走上講臺唱主角”的模式,給學生提供情感體驗機會。
小君和當警察的爸爸聯(lián)袂表演的《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生動地詮釋了誠信的意義;小芹當醫(yī)生的媽媽播放了一位母親分娩的過程,讓學生真實感受到母愛的偉大;小光的父親在談到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經(jīng)歷時,那飽含熱淚的講述讓學生體會到了“成功源于堅持”的真正內(nèi)涵……以學生為主體的班隊會,不僅凝聚了班級向心力,為學生插上了飛翔的翅膀,而且使學生融入班集體,打開了心靈的窗戶。
班隊會能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動機,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在很大程度上,班隊會不僅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而且豐富了學生的情感生活。更重要的是,學生在情境活動中,心悅誠服地接受班隊會所傳達的觀念,接受一次次精神的洗禮。
微電影,感悟情感
顧名思義,微電影就是小型電影,而班級微電影是在班級內(nèi),由老師、學生和家長參與拍攝的微電影,通過角色塑造等手段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情感熏陶,從而引領學生成長。
案例一:
我班有個叫小恒的男孩,他非常聰明,但自律意識差,課堂上經(jīng)常左顧右盼,很少完成作業(yè),成績一直處于班級后十名。小恒的爸爸是廚師,他曾多次向我流露要放棄小恒的念頭——畢業(yè)后去打工。我想到當下流行拍攝微電影,這種方式可以成為教育學生的有效手段。
一周后,班會課上真實再現(xiàn)小恒爸爸辛苦工作的微電影《餐桌上的美味》。
班會課,微電影《餐桌上的美味》在歌曲《父親》的伴奏下播放出來……當播放到小恒爸爸在灶臺前大汗淋漓的鏡頭時,我清楚地看到,小恒雙手托著下巴,目不轉(zhuǎn)睛盯著屏幕里緊皺眉頭的爸爸,眼里已泛起淚花。
后來,小恒變了。初中畢業(yè)時,小恒考入了一所重點中學。
同時,我還堅持每周向班級微信公眾號推送一部微電影,作為家長和學生的周末“精神大餐”——《心酸的恩情》告訴學生要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來信》讓學生懂得了父愛如山;《希望樹》讓學生學會要心懷感恩;《最后一課》又見偉大的老師,實現(xiàn)人性的救贖;《交易》讓學生懂得堅強的內(nèi)涵……一部部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微電影,是一次次心靈的洗禮。
我通過表演文本劇、召開班隊會、拍攝微電影等多種形式的情境活動,不斷幫助學生成為一個情感豐富的人,從而塑造和諧向上的班集體形象,構(gòu)建充滿活力的班集體。
清代學者戴震曾說過:“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未有情不得而理得者也?!笨梢姡瑹o論是知識的掌握,還是心靈的豐富,都離不開情感。情感是教育的靈魂。班主任的言談舉止是最生動、最有力的教育手段,因此,班主任的言談舉止無不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啟迪,得以升華。
言談,溝通之“橋”
教育的傳遞最主要是靠語言的傳遞,班主任的言談尤其重要。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卑嘀魅瘟己玫难哉勁e止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1.言語要風趣幽默
有一個調(diào)查:你心目中的班主任形象應該是怎樣的?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39.5%的學生認為“班主任應經(jīng)常與我們促膝聊天、做游戲、探討問題,說話要有幽默感,在他身邊有安全感。”居各選項之首。由此可見,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應該是一個風趣幽默的人。那么,班主任怎樣才能做到幽默風趣呢?
案例二:
一天,我早早地走進教室,眼前的一幕讓我驚呆了:小川和小鎮(zhèn)廝打在一起,講臺歪倒在一邊,粉筆灑落一地。
見狀,我沒有厲聲呵斥,而是模仿籃球裁判的動作做了一個“暫?!钡氖謩??!罢埧?!英美兩國打起來了哦?!蔽夜室饫L了語調(diào),大聲地說,“大家說說看,他倆的‘深仇大恨’能與英美兩國的積怨比高下嗎?”“不能!”同學們大聲回應。然后,我看見小川松開了手,臉漲得通紅。下課后,小川跟我說,都是他的錯,以后再不惹是生非……
良好的教育就是班主任帶著愉悅、平和的心情,用風趣幽默的言語,使學生慢慢改變,成為最好的自己。
2.交流要敞開心扉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人與人的交流需真誠,要敞開心扉。班主任怎樣才能走進學生心靈?我多年的教育實踐驗證了:教育是一種情感的交流,情感交流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情感交流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無法走進學生的心靈。
我在班上舉行了“網(wǎng)上曬優(yōu)點”的活動。每周五晚上8點,我與家長、學生相約利用班級微信群,把每個學生的優(yōu)點發(fā)到群里。每一次跨越時空“面對面”的相約,對家長、對學生都是一次靈魂的溫暖。
此外,我利用批改作業(yè),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對進步較大的學生寫上幾句表揚或激勵的話語,對稍有退步的學生寫上善意的提醒,長此以往,自然而然與學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紐帶,從而走進學生的心靈,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舉止,涵養(yǎng)之“梁”
優(yōu)秀的教師應該是有“教養(yǎng)”的人——擁有愛心、尊重他人、溫文爾雅、心胸寬闊,正派真誠……有教養(yǎng)的班主任能把學生培養(yǎng)成有品德、有才能、有修養(yǎng)、有情趣、有良好心態(tài)的人。
正如李希貴在《36天,我的美國教育之旅》一書中寫道:“學生并不怎么聽我們說,他們看重的是我們處理事情、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和方式,看重我們真正的興趣點,你提倡什么或反對什么,瞞不了他們明鏡一般的眼睛,你在舉手投足間都在塑造著孩子的靈魂?!卑嘀魅蔚呐e手投足、一顰一笑,都蘊含著巨大的教育力量,會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教育效果。
案例三:
一天,下著小雨,我正在路邊等出租車。突然,一輛私家車停在了我的面前,一位男子笑著說:“劉老師,請上車,我送您回家?!彼俏乙郧暗膶W生,現(xiàn)在是一家大型培訓機構(gòu)負責人。他告訴我,很高興巧遇我。他開辦了一家教育培訓機構(gòu),得益于當年他每次作業(yè)潦草時,我總是一筆一劃地耐心給他示范……我完全沒有想到,一個看似細小、平凡的舉動,竟引導一個孩子也走上教育之路。
班主任舉手投足之間都是教育。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人只能用人來建樹”,普通的老師傳授知識,優(yōu)秀的老師教方法,杰出的老師教做人,而偉大的老師用自己的全部人格行教——舉手投足都在為孩子們溫暖心靈,塑造靈魂。
班級是知識的集散地、人格的熏陶地、心靈的歸宿地。在班集體的構(gòu)建中,我致力于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心靈自由、靈魂融通”的情感環(huán)境,努力把學生培養(yǎng)成一個情感愜意的人。
營造心靈自由的班級生活
陶行知先生說:“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壞生活就是壞教育;是認真的生活,就是認真的教育,是馬虎的生活,就是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是改造社會的生活,就是改造社會的教育?!?/p>
我國當代情感教育的倡導者和行動者朱小蔓教授也指出,孩子在班集體中生活,生活就是他首要的、真實的存在。班集體為學生提供怎樣的班級生活環(huán)境,在一定程度上就決定了老師將培養(yǎng)出一個怎樣的人。
班級環(huán)境溫馨和諧,學生的生活就是愜意的,反之,班級氛圍緊張,學生的生活便是沉悶的。班主任只有營造一個“心靈自由”的班級生活氛圍,學生才會有自由選擇和發(fā)展的空間。
1.顧及學生情感狀態(tài)
作為班主任,我始終把“讓學生把微笑、快樂帶回家”作為班集體建設基礎性工作。當學生煩悶時,我走近他們,與他們分擔憂愁;當學生苦惱時,我把微笑送給他們,與他們暢所欲言;當學生遇到各種困難、挫折時,我給予他們克服困難、戰(zhàn)勝挫折的勇氣……
2.引導學生自我管理
我一直認為,要營造心靈自由的情感氛圍,必須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讓學生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對于班級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我與學生共同商討,讓學生學會自我約束;當班級出現(xiàn)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時,我與學生一起分析,讓學生在入情入理中辨別是非……班級成員都學會自我管理了,班級生活自然大家都心向往之。
每天,我的學生們都沐浴在健康、快樂的班級環(huán)境中,情感是愜意的、舒展的。
構(gòu)建靈魂融通的師生關(guān)系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好的師生關(guān)系應該是民主的、寬松的、平等的、和諧的朋友式的師生關(guān)系,這樣,學生才能消除壓抑感、恐懼感,從而在班集體中形成有疑問勤問、有話敢說、思想活躍的班級環(huán)境。
1.要站在學生視角看學生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至”,形象地道出了“愛與被愛”的真諦。正如“把學生看作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里;把學生看成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獄里?!睆倪@個意義上講,構(gòu)建情感融通的師生關(guān)系,班主任就要永遠保持一顆溫暖的心。
我把為學生營造一個愉悅的內(nèi)心世界作為班集體建設的追求?;诖?,我總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學生的言行,努力使自己與學生的感情保持一致,學會用學生的眼睛去觀察,用學生的耳朵去傾聽,用學生的興趣去探索,用學生的情感去熱愛。
2.要立于學生立場做教育
老師要立于學生的立場才會有真正的教育。“教育就是服務”。我堅持站在學生的立場,為全班同學服務。學生立場,就是班主任根據(jù)學生的需求創(chuàng)設環(huán)境,為學生的發(fā)展和成長服務。對于我而言,立于學生立場,就是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學生坦誠相待,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
下雨天,我為沒有帶雨傘的學生撐起一把傘;各項規(guī)章制度,我組織全班學生參加商討擬定;“禁止學生帶零食進教室”的規(guī)定,我沒有令行禁止,而是在班級中開展討論了“購買不健康零食的危害”,通過討論,對學生進行“不亂花零花錢”的教育,使學生真正意識到吃零食的危害性……如此,只要我對學生多一點柔性的關(guān)懷,多體現(xiàn)學生立場,我們班的師生關(guān)系就自然和諧,教育也更有力量。
班主任對學生的關(guān)懷猶如生命中的太陽,給學生那顆孤寂的心靈以溫暖。給予孩子們的情感關(guān)懷雖然不一定能立竿見影,但我相信一定有一股隱性的強大力量在潛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著他們。
(責任編輯 陳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