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
〔摘要〕針對中學生正念注意覺知水平與焦慮情緒、學業(yè)成績之間的相關性問題展開研究。研究中使用正念注意知覺量表(MAAS)及抑郁—焦慮—壓力量表(DASS-C21),在對天津瑞景中學初高中學生施測后,收回有效問卷184份,用SPSS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結果顯示,中學生正念注意覺知水平與焦慮情緒存在極其顯著相關,與學業(yè)排名存在顯著相關。
〔關鍵詞〕正念;正念注意覺知水平;焦慮情緒
〔中圖分類號〕 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17)25-0015-04
一、研究背景
“正念”一詞最早來源于佛教,巴利文(最早記錄佛陀教義的文字)稱為Sati,1921年首次被翻譯為英文mindfulness[1]。目前最為廣泛接受的正念的定義是由卡巴金提出的,即“一種有目的、不評判的將注意力集中于此時此刻的方法[2]?!爆F(xiàn)代意義上的“正念”通常被看作是一種集中注意力的方法,一種包含自我意識的對此時此刻的覺知或是一系列與自我調節(jié)、元認知和接納相關的心理過程[3]。
在過去的十幾年中,“正念”在西方心理學研究領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特別體現(xiàn)在臨床心理學的科學研究和應用實踐中。多年來的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正念可以緩解慢性疼痛、輔助多種疾病的治療,同時有助于改善抑郁、焦慮情緒,提高個體主觀幸福感[3-4]。
在對正念水平的測量研究中,目前的研究者已經發(fā)展出幾個自我報告的量表,包括正念注意覺知量表(Mindful Attention Awareness Scale)、多倫多正念量表(Toronto Mind-fulness Scale)、五維度正念量表(Five Facet Mind-fulness Questionnaire)等。其中多數量表用于評估特質性或傾向性的正念。正念注意覺知量表和五維度正念量表在國內研究中最為常見。本次研究選用的是正念注意覺知量表(MAAS)[5]。
焦慮情緒是指個體由于不能達到目標或不能克服障礙、威脅,使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或使失敗感和內疚感增加而形成的一種緊張、不安、帶有恐懼的情緒狀態(tài)。許多研究結果表明,學生的學業(yè)成績、社會交往及應對方式等都與焦慮情緒水平存在密切關系。而國內眾多關于中學生焦慮情緒的研究結果也證明了當下中學生的焦慮情緒問題狀況不容樂觀,需加強重視并進行科學有效的預防和干預[6]。
相比于正念在臨床領域中的應用,其在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領域中的研究少則又少。針對當下中學生存在的焦慮、抑郁、壓力等突出情緒問題的現(xiàn)狀,心理健康工作者們有必要探索科學有效的情緒訓練方法以應用于實踐,從而提升中學生應對情緒問題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更好地適應學習和生活。本研究則從“正念”這一角度出發(fā),意圖通過基礎性研究推動應用性、實踐性研究。
二、研究方法與對象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在定量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進行分析。
(一)測量工具
本調查問卷由三部分組成,正念注意覺知量表(MAAS)、抑郁-焦慮-壓力量表(DASS-C21)及個人基本信息。其中,個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年齡、年級、學業(yè)排名等信息?!罢钭⒁庥X知量表”及“抑郁—焦慮—壓力量表”在國內外的研究中已被廣泛使用及印證,具有良好的信度及效度[7-8]。
(二)樣本選取
本調查問卷在我校初二、高一兩個年級中隨機發(fā)放250份,收回有效問卷184份。在發(fā)放過程中盡量控制男、女性別比例均衡。
(三)分析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單因素方差分析及相關分析對數據進行檢驗。主要步驟為:使用SPSS 19.0統(tǒng)計分析軟件對各變量進行以下分析。
1.描述性統(tǒng)計,了解樣本在基本信息上的分布及在焦慮情緒等級上的分布;
2.單因素方差分析,檢驗樣本的“正念注意覺知”水平、“焦慮情緒”水平在性別、年級、學業(yè)排名等因素上是否存在顯著差異;
3.相關分析,檢驗樣本的“正念注意覺知”水平與“焦慮情緒”水平、學業(yè)排名之間是否存在相關。
三、調查結果
(一)樣本總體分布情況
本次研究共收回184份有效問卷。年級因素上,八年級學生80人,占43.5%,高一年級學生104人,占56.5%。在性別因素上,男生87人,占47.3%,女性97人,占52.7%。在學業(yè)排名因素上,處于上游(前20%)者52人,占28.3%,處于中等偏上(前20%~40%)者45人,占24.5%,處于中等(前40%~60%)者39人,占21.2%,處于中等偏下(后40%~20%)者25人,占13.6%,處于下游(后20%)者23人,占12.5%。由數據可知,在幾項重要因素上,樣本分布基本均衡。
(二)樣本在焦慮情緒等級上的分布情況
根據對抑郁—焦慮—壓力量表的焦慮分量表中樣本得分情況進行統(tǒng)計得到表1。
由表1的結果可知,大多數中學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問題。
(三)正念注意覺知水平在性別、年級、學業(yè)排名因素上的單因素方差分析
本研究部分主要針對不同性別、年級、學業(yè)排名的學生的正念注意覺知水平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以檢驗正念注意覺知水平是否在以上因素上存在顯著差異,結果如表2、表3、表4所示。
經方差齊性檢驗,p=0.549>0.05,項目總方差相
等,可以進行方差分析。由表3-3-1可知,p=0.235>0.05,可得正念注意覺知水平在性別因素上不存在極其顯著差異。endprint
經方差齊性檢驗,p=0.550>0.05,項目總方差相
等,可以進行方差分析。由表3-3-2可知,p=0.346>0.05,可得正念注意覺知水平在年級因素上不存在顯著差異。
經方差齊性檢驗,p=0.306>0.05,項目總方差相
等,可以進行方差分析。由表3-3-3可知,p=0.190>0.05,可得正念注意覺知水平在學業(yè)排名因素上不存在顯著差異。
(四)焦慮情緒水平在性別、年級、學業(yè)排名因素上的單因素方差分析
本研究部分主要針對不同性別、年級、學業(yè)排名的學生的焦慮情緒水平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以檢驗焦慮情緒水平是否在以上因素上存在顯著差異,結果如表5、表6、表7所示。
經方差齊性檢驗,p=0.308>0.05,項目總方差相
等,可以進行方差分析。由表3-4-1可知,p=0.089>0.05,可得焦慮情緒水平在性別因素上不存在顯著差異。
經方差齊性檢驗,p=0.848>0.05,項目總方差相
等,可以進行方差分析。由表3-4-2可知,p=0.610>0.05,可得焦慮情緒水平在年級因素上不存在極其顯著差異。
經方差齊性檢驗,p=0.078>0.05,項目總方差相等,可以進行方差分析。由表5可知,p=0.383>0.05,可得焦慮情緒水平在學業(yè)排名因素上不存在極其顯著差異。
(五)正念注意覺知水平與焦慮情緒水平的相關分析
本研究部分利用“皮爾遜相關”檢驗正念注意覺知與焦慮情緒水平之間的相關性是否顯著,結果如下表8所示。
由表8可知,正念注意覺知水平與焦慮情緒水平之間存在高水平負相關,即正念注意覺知水平越高,焦慮情緒水平越低。
(六)正念注意覺知水平與學業(yè)排名的相關分析
本研究部分利用“皮爾遜相關”檢驗正念注意覺知與學業(yè)排名之間的相關性是否顯著,結果如下9所示。
由表9可知,正念注意覺知水平與學業(yè)排名之間存在負相關,即正念注意覺知水平越高,學業(yè)排名越靠前。
四、分析與討論
(一)中學生的焦慮情緒問題明顯,需引起足夠重視
從研究結果來看,八成以上的中學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并且其水平在性別、年級、學業(yè)排名上差異不明顯,這與先前部分關于中學生焦慮水平的調查研究結果相吻合。從其他相關研究報告中可以發(fā)現(xiàn),焦慮情緒是我國中學生最為常見的情緒問題之一,其來源包括學習壓力、家庭因素及人際交往等方面,其中因學習壓力所帶來的焦慮情緒占比最大[6]。中學生的焦慮情緒問題應得到各級教育部門的重視,學校也應進一步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對焦慮情緒較為嚴重的個體進行輔導和干預,對廣大的學生群體進行相關知識的普及,指導學生掌握應對負性情緒的科學方法。
(二)中學生正念水平與焦慮情緒之間相關顯著
這一結論與關于正念的眾多研究報告所得到的結論相一致,即正念水平與焦慮、抑郁、壓抑等情緒存在負相關,與主觀幸福感、生活滿意度具有正相關。而實證研究也發(fā)現(xiàn),通過一段時間的正念訓練,如正念冥想、身體掃描等方式可以提升個體的正念水平,同時可以有效緩解焦慮、抑郁、強迫等情緒問題,提高個體的情緒調節(jié)能力,維持情緒穩(wěn)定性、增強主觀幸福感[9]??梢姡瑢φ畹难芯拷Y論為改善中學生焦慮情緒問題指明了新的方向,其訓練方法簡單易操作,也適合在中學心理健康教育中應用與推廣。
(三)中學生正念水平與成績排名之間相關顯著
正念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出了個體在感知及注意功能上的能力水平。在關于正念的心理和腦機制的相關研究中發(fā)現(xiàn),長期的正念訓練會導致局部腦區(qū)灰質密度和灰質厚度的增加。它們主要與感覺加工、學習、記憶、注意過程和情緒及情緒調節(jié)的腦結構,如前腦島、海馬、前額葉和扣帶前回等。而海馬和顳葉則是與學習和記憶緊密相關的腦結構[1,10]??梢?,正念訓練不僅可以改善情緒,還可以提升大腦在學習和記憶上的功能,這可能也正是正念水平會與學生成績排名之間存在相關的重要原因。
五、展望
國內對于正念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期待未來能有更多的心理學工作者加入到對正念的實證研究中來,為后續(xù)研究積累更多的科學佐證資料。同時,相信研究者們在今后的實踐探索之中能夠總結完善出更為完整、更為有效的正念訓練技術,并應用于個體及團體心理輔導之中,使更多的學生從中受益。
參考文獻
[1]汪芬,黃宇霞. 正念的心理和腦機制[J].心理科學進展,2011,19(1):1635-1644.
[2]趙守盈,石艷梅,郭海輝. 正念注意覺知量表IRT分析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4,12(4):546-550.
[3]陳語,趙鑫,黃俊紅. 正念冥想對情緒的調節(jié)作用:理論與神經機制[J].心理科學進展,2011,19(10):1502-1510.
[4]黃明明,王立君.正念認知療法及其預防抑郁癥復發(fā)的研究述評[J].心理技術與應用,2014,2(10):9-12.
[5]陳思佚,崔紅,周仁來. 正念注意覺知量表(MAAS)的修訂及信效度檢驗[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2,20(2):148- 151.
[6]汪玉秀. 國內中學生考試焦慮的研究綜述[J]. 內江科技,2009(2):60-61.
[7]龔栩,謝熹瑤,徐蕊. 抑郁—焦慮—壓力量表簡體中文版(DASS-21)在中國大學生中的測試報告[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0,18(4):443-446.
[8]文藝,吳大興,呂雪靖. 抑郁—焦慮—壓力量表中文精編版信度及效度評價[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0,11(28):1436-1438.
[9]Matin J R. Mindfulness:A proposed common factor[J].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 Integration,1997,7:291-312.
[10]Baer R A. Mindfulness training as a clinical interven-tion: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review[J]. Clinical Psyc-hology:Science and Practice,2003,10:125-143.
(作者單位:天津市瑞景中學,天津,300134)
編輯/劉 揚 終校/于 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