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麗新
摘要:在當前新課程改革深入推行的背景下,教育事業(yè)的面貌煥然一新,更加豐富有效的教學形式不斷涌現,比如合作學習就是一種當前普遍采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小組合作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使得教學效率也在逐步提高。但就目前小學語文的小組合作學習效果來看,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因此需要教師進入深入研究,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確保合作的有效性。本文針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們提出了有效合作的策略,以供參考交流。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合作;策略
引言
合作學習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興起的一種高效學習方法,受到了廣大師生的普遍歡迎,它更加注重小組成員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中,教師采取灌輸式教學模式,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角色,學習興致不高,而合作學習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獨立思考和團結合作能力,因而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引導,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
一、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合作學習是一種輕松愉快的教學方法,對課堂教學氣氛的帶動具有重要作用,并且推動師生關系的發(fā)展,使師生關系像朋友關系一樣和諧。在合作學習中,小組的每一位成員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每個人都積極合作,才能提高群體、個體的動機和學習能力。但是由于我國長期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合作學習發(fā)展的還不成熟,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著以下一些主要問題:
1.小組合作分組不合理
合理的對合作學習小組進行分組,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做充分的考慮,因為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并存在成績的差異,只有將每個組的成員安排合理,學生們才能在小組學習中真正相互學習。比如有的小學語文教師在分組時,一些小組幾乎都是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每次開始小組討論,他們就聊天、打鬧,老師也聽之任之,事實上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合理分組造成的。
2.合作流于形式
通過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徹底調查發(fā)現,在很多學習小組中,他們的合作學習只是表面上的形式。比如一些學生在學習課文時,教師要求通過合作學習認識新的文字,并在每段標注段落的核心理念,結果在找到相關的文字,學習不超過幾分鐘后,學生們開始說閑話,事實上這并不是協(xié)作學習的真正內涵。合作應該是學生與學生之間思想與智慧的碰撞,應該是充滿激情的辯論,為真理辯護的形式,這是小組合作學習最大的優(yōu)點。因而,教師要積極發(fā)揮引導作用,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3.分工不明確
合作學習能夠調動每一個學生在教室學習、發(fā)言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得到充分利用。但在課堂上,我們調查后發(fā)現一些問題,通常是優(yōu)秀的學生在積極的回答問題,學習較差的學生幾乎沒有站起來想法,通常不會對這樣的事情感興趣,這種分工的不明確,使得學習小組成為優(yōu)等學生的用武之地,讓他們的思維更加敏銳,但差的學生將一直差下去,這樣如果合作學習有不可避免的矛盾,將無法繼續(xù)進行[1]。例如這一個教學實例:在教學《畫家和牧童》時,教師把表演課文中出現的情節(jié)任務寫了出來,所有的學生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但在一個團隊的表演中,兩名學生都喜歡演故事中的主角,而重要的角色只有一個,他們就會出現沖突,雙方不愿意相互分享,互相不服氣,老師為了維護現場的秩序,不得不暫時停止了教學活動。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合作的策略
1.教師要合理定位角色
小學語文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在思想上加強對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視力度,要進行角色轉換,從以前知識的講授者轉變?yōu)閷W習學習的引導者,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設計巧妙的討論話題,為小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和探討的空間與時間。教師不能過多干涉小組合作學習,但也不是說就可以袖手旁觀,當學生正在熱烈的討論時,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時,應該給予適當的引導和啟發(fā),這樣才能促進合作學習的健康發(fā)展[2]。
2.合理劃分小組
通過合理分組,可以使學生擁有更濃厚的學習熱情,一個小組就是一個小團體,每一個組內應設有一個組長,他的主要工作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組織學生一起學習、操作、討論任務,與其他學生合作并相互幫助,一起把教師的任務做好。一段時間后,可以替換組長,使其他學生了解到領導的責任。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努力讓每一個學習小組討論起來、積極起來,使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交流和互動。在分組很長時間以后,還應該對組員進行調換,學生合作的對象并不是每次都是同樣的組員,雖然在一起合作學習的人變了,但是合作的團隊意識是不會變的,依然可以相互學習。
3.明確小組成員分工
為了確保合作的有效性,教師應該明確每個小組成員應該承擔的職務,科學安排內部組織結構,所有成員都應該扮演各自的角色,如組長、副組長、監(jiān)督員、記錄員、報告員等,增強他們的參與感[3]。例如在學習《墨竹圖題詩》時,就可以先讓學生們對詩詞進行初讀,教師再解讀其中的理論,通過欣賞詩中的畫卷引出教學內容,讓學生們感悟其中的意境,然后進行小組交流,并匯報交流成果。
4.促進教師和學生相互合作
教師和學生的任務不一定完全不同,教師和學生們一起相處,所以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還要學習一些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例如獨特的想象力、純真無邪的兒童思想和一些獨特的想法等等。事實上,教師和學生也在相互學習,所以教師和學生是相互學習和共同成長的[4]。
結語
總之,合作學習模式是在新課程環(huán)境下學習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形式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使學生們擁有了合作意識與合作精神。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合作學習模式也在日趨完善,小學語文教師在實施合作學習過程中,應該不斷解決問題,不斷改進,最大程度上發(fā)揮合作學習的積極作用,讓合作更加有效,構建氣氛活躍的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張鵬.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12):43.
[2]王要軍.語文課堂合作學習中的師生有效互動[J].現代婦女(下旬),2014(06):244.
[3]鞠晶.淺談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3(06):122.
[4]毛偉霞.淺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重要性[J].學周刊,2016(03):33-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