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艷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7.22.168
摘 要:詩歌教學是中職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在詩歌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感悟詩歌的藝術美。語文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環(huán)境,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中職語文詩歌教學中,創(chuàng)設合適情境,層層深入,從而提升學生的詩歌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欣賞水平。
關鍵詞:中職語文 情境設置 詩歌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8(a)-0168-02
詩歌具有豐富的情感,凝練的語言,大膽的想象,鮮明的節(jié)奏等特點。近年來情境化教學已經受到國內外教育學者、專家, 和眾多一線教師的廣泛關注, 取得了很大的發(fā)展。中職語文的詩歌情境教學,是指以提高學生鑒賞詩歌能力為目標,通過構建情境化的教學模式,營造詩歌學習的氛圍,設置各種場景,激發(fā)學生情感,啟迪學生思維,幫助學生解讀詩歌。
在中職詩歌教學中,針對學生學習特點、心理特點、職業(yè)特點設置情境,可激發(fā)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引導學生走進詩歌、理解詩歌。由于詩歌具有自身獨特的特點,在設置情境中必須結合詩歌的藝術特色,根據詩歌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并充分考慮到中職學生的接受水平,才能創(chuàng)設真正有效的學習情境。
1 利用聲音感染力,創(chuàng)設朗讀情境,感受詩歌韻律。
詩歌的語言是獨特的、優(yōu)美的。詩歌的語言精練,講究平仄對仗,注重韻律和諧;詩歌語言含蓄典雅,注重“言有盡而意無窮”。誦讀有助于學生品味詩歌的語言美。《語文教學論》中指出;“朗讀能激發(fā)美感,喚起內心情感,感受作品意境?!弊x是詩歌教學的基礎,讀是語文能力的根本,葉圣陶先生也提倡“美讀”。朗讀,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詩趣味,也是閱讀詩歌的重要方法。反復的誦讀能夠讓體會到詩歌的語言和韻律美,能夠在誦讀中體味詩歌的情感,從而理解詩歌的內容,更好感受詩歌的意境。在朗讀中,把握詩歌的節(jié)奏、韻律、情感基調;感受詩歌的含蓄的意蘊;優(yōu)美的聲音、情感的碰撞、學生更容易受到朗讀的感染。
詩歌教學中誦讀是最重要的基本教學方法。讀的方式很多,有默讀、朗誦、齊讀、教師范讀等。朗讀中,默讀可以讓學生把握詩歌的節(jié)奏、韻律。個別朗讀,展示朗讀能力,展現對詩歌的理解。教師范讀提供示范;富有情感意韻的聲音組織教學, 為學生學習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氛圍。很多時候學生對詩歌語言、意境的感受,并不是簡單的通過教師的講解解讀出來。學生必須通過自己的“內化”,才能打通跟詩歌的意境、內涵的了解。
詩歌教學中,從朗讀開始,每位學生都能從自身容易做到的事情去學習相對難度較大的詩歌,在詩歌學習上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減少中職學生的學習畏難情緒。同時,課堂教學中,多種形式的朗讀,形成書聲瑯瑯的課堂,聲音的感染力,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朗讀讓學生感受到詩歌的音韻之美,朗讀讓學生能夠首先靠近詩歌的學習;同時,朗讀也為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做了鋪墊。詩歌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朗讀詩歌,感受詩歌;在教師的啟發(fā)與點撥下,從初讀詩歌到整體感知再到精度詩歌,層層推進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水平。
2 借助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品讀情境,解讀詩歌意象。
詩歌本身如一幅幅流動的畫面,體味詩歌的意象與意境,才能更好解讀詩歌。詩歌尤其是中國古代詩歌,尤其習慣借助意象來表達情感傳達內心感受。而意象就是熔鑄著詩人主觀情感的客觀物象。詩歌中的“事物”,不再是簡單的生活中的單純事物,它都是融入了詩人的情感,寄托了詩人的品格。詩歌中豐富的華美的意象,構成了一幅幅精美的詩歌畫面;形成了作品的意境。這個意境,就是情與景的融合。詩歌創(chuàng)作中,詩人往往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受到詩歌的意境之特點,才能更好理解詩人所要表現的情感。
中職學生囿于實際生活經驗的局限,受困于語文學習能力的不足,再加上詩歌語言含蓄簡練,往往對詩歌的意象缺乏理解,對意境缺乏感受。尤其詩歌教學中,詩歌“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特色,需要的不僅僅是教師的啟發(fā),更需要的是學生的自我體會、自我感受。中職學生若不善于進行想象,就導致而理解不夠深入,無法感受到詩歌本身的意境深遠的美感,缺乏學習探究的興趣。實際教學過程中,有效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可以變抽象的文字為真切可感知的立體形象,拉近學生與詩歌學習的心理距離;化深刻的內涵為可感覺的立體信息;激勵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從而能夠更深入理解詩歌的內涵。
創(chuàng)設合適的情境,可以從音樂、畫面、視頻等方面利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體驗的情境,以特定的體驗情境來激起學生的情感,用美好的意象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實效性。良好的情境創(chuàng)設最終促進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的整體發(fā)展。
3 利用問題導引,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理解詩歌內涵。
詩歌意境優(yōu)美,思想內容更是含蓄深遠。詩歌中的句子除了有表層含義,常常蘊涵更深層含義,很多詩句更是以富含哲理而成為經典名句。學習詩歌必須要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引導學生理解這些名句,把握詩歌內涵;光靠教師的灌輸是遠遠不夠的。教學中,必須要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智慧,讓學生去內化教學知識,從而真正跟詩人形成情感的共鳴,真正能夠鑒賞詩歌。教學中,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讓學生從詩歌表層解讀深入到詩歌內涵,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課堂教學中設置問題,就是將語文學習置于實際的學習任務情境中,激發(fā)學生探究的熱情。
創(chuàng)設有效的探究情境,就需要再教學中設置合理的問題。情境教學以情境創(chuàng)設為核心,情境創(chuàng)設是情境教學的重點,情境創(chuàng)設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效果好壞。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問題創(chuàng)設是重要環(huán)節(jié)。優(yōu)秀的探究問題,能夠引導學生正確迅速地解讀詩歌,提高了學生的想象力,提升了學生對詩歌學習的求知欲與興趣。課堂教學就是由老師一個個教學問題串聯的,一個個問題都是理解課文的階梯。創(chuàng)設好課堂問題,為學生搭建平臺,讓學生“夠不到”時,借助老師提供的階梯,“跳一跳”化難為易,摘到“學習成果”,體會到學習成功的樂趣。
4 做到知人論世,創(chuàng)設感悟情境,品讀詩歌風格。
詩歌是情感的藝術,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古人云:“詩言志?!痹姼枋窃娙饲楦械谋磉_,是家國時事投射在詩人心靈上的反映;每一首詩歌都是一個詩人在那時那地情感的抒發(fā)。在詩歌鑒賞中,“知人論世”是一種非常重要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技巧。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了解作者,了解寫作背景,無疑為學生找到解讀詩歌的捷徑。詩歌情境教學的核心就是創(chuàng)設的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的思維的,促使學生深入理解詩歌的內涵。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引導學生通過“知人論世”方法,更深層次解讀詩歌。
不同作家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形成了個人獨特的風格,詩人詩作風格的形成不僅是詩人個人魅力的體現,也是詩人所處時代的結果。在詩歌教學中融入相關的背景資料、歷史故事、人物經歷等內容,讓學生把歷史與現代聯系起來;把抽象的詩歌語言與生動的詩人故事融合起來,詩歌教學課堂上飛躍的是詩歌的悠遠詩情畫意,學生沉浸在教師購置的歷史情境中,仿佛穿越時空一般,走近詩人,感悟詩歌。對詩人的了解,更有助于學生對詩人詩歌風格形成整體認識;在鑒賞詩歌時,學生著眼點將不再是簡單的一首詩歌,學生將看到在廣闊的時空背景中詩人用自己的心血書寫的作品,學生將更容易解讀詩歌。知人論世的鑒賞手法是讓學生了解作者,了解時代,形成學生對作家作品整體風格的更好的感受與把握;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詩歌,真正找到解讀詩歌的鑰匙。
中等職業(yè)學校詩歌情境化教學,要遵循教學規(guī)律,利用情境搭設階梯,培養(yǎng)學生詩歌閱讀能力。詩歌課堂的“情境化”設置,化生澀難懂為易于感知;變枯燥單調為立體生動,詩歌的魅力將一點點浸潤學生的心靈,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人格魅力。
參考文獻
[1] 孫良軍.詩歌情境創(chuàng)設之瓶頸初探[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47).
[2] 黃磊.以己度人,感悟詩歌的情景美[J].課外語文,2013(10):77.
[3] 朱曉麗.試論職業(yè)藝術中專校語文的情境教學[J].內江科技,2012(12):195.
[4] 陳厚才.淺談現代詩歌教學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J].學周刊,2011(2):104-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