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依據(jù)課程總體目標和教學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究和合作等方式,發(fā)現(xiàn)語言規(guī)律,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調整情感態(tài)度,摸索學習策略,提升語用能力。當前的語法教學也呈現(xiàn)出鮮明的語境特征:結合語言的形式、意義和用法,以表達運用為抓手,助力學生在語境中借助語法,提升抒情達意的能力。本文剖析了初中英語語法課堂教學中情境創(chuàng)設的常見誤區(qū),結合教學實踐總結出適切的應對策略并提出基于教學實踐案例的思考,力求不斷優(yōu)化情境創(chuàng)設的策略,切實提升英語語法教學的實效和學生的語用能力。
1. 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呈現(xiàn)的常見的誤區(qū)
在實踐中,由于教師自身素質、理論水平和策略調控的參差不齊,以及受到學生學情差異和大班授課等因素的制約,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呈現(xiàn)出以下種種常見的誤區(qū):
1.1顧此失彼,情境活動中合作協(xié)助失衡化
在大班化教學背景下,學生學習能力和個性差異的負面影響不可避免地導致了在情境創(chuàng)設驅動下的合作協(xié)助中,存在著少數(shù)學生唱獨角戲的局面,學習團隊中的弱勢群體,由于缺少低起點、小步子,多梯度的教學策略引導,極易喪失學習興趣和信心,沉默或附和,學得被動,成效低下,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學生間優(yōu)劣差異的進一步擴大,語法教學的變革也因此更加步履維艱。
1.2喧賓奪主,情境活動中多媒體運用泛濫化
課堂語法學習決不是學生與多媒體間機械的信息傳遞與授受,其最有效的策略應該是課堂上師生、生生間有效的合作協(xié)助和思維碰撞。但在實踐中,教師不可避免地會過度關注工具的輔助性而忽略了學生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密集的文字,奪目的圖片,逼真的視屏和噴涌而出的信息會使學生目不暇接以致“消化不良”,甚至淪為課堂的配角;同時,放映員的角色定位也滋生了教師好逸惡勞、不求思變的心理,其關注點完全背離了有效的教學生成和創(chuàng)新。
1.3浮言虛論,情境活動中對話創(chuàng)設失真化
情境教學的直觀性和知情合一性等特征必須要始終服務于學生、教學內容及目標。依托循序漸進的語言實踐活動,教師要幫助學生通過參與體驗,分析歸納語言規(guī)律,自主探究學習策略。那些僅僅為了追求課堂效果而刻意設計并穿插在教學中的熱鬧情境、那些因缺乏足夠信息和思維適切性的師生對話,生生對話,還能否重新燃起學生表述的欲望,演繹出更為精彩的課堂生成?答案是可想而知的。
1.4淺嘗生吞,情境活動中師生表現(xiàn)淺層化
情境素材是重要的教書育人載體,當前,廣大教師開始著眼于運用文本提煉情境素材,也嘗試著通過其他途徑廣泛搜集素材,但在累積過程中,極少有教師會有意識地歸類整理、分析對比和研發(fā)創(chuàng)新這些情境素材。同時,學生也缺乏有效地吞納吐息的意識和能力,無法有效地立足于語言知識的理解和內化,充分把握語義、構建語用規(guī)則;無法形成一套從語言歸納、語法構建到語言交際的學習策略;無法在學習中激發(fā)并維持自身的學習激情和創(chuàng)新思維,不斷強化主觀能動性和自主探究精神。
2. 語法教學與情境創(chuàng)設的策略
在實踐中,為了規(guī)避情境創(chuàng)設的種種誤區(qū),教師應該因材施教,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有效的情境活化語法,既要關注適時適量的講解和綱要式的歸納提煉,又要以分析表達為抓手,巧妙利用課堂上能為學生感知的一切介質,探究一切適切的策略,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發(fā)展技能、拓展視野、活躍思維,助力學生形成自信奮發(fā)、創(chuàng)新實踐的良好素質。
2.1因材施教,有效情境創(chuàng)設實現(xiàn)合作協(xié)助和諧性
教學片段1:在教授現(xiàn)在完成時的被動語態(tài)時,“眼力搶答”游戲魅力十足: “福爾摩斯們”閉眼靜候,教師則迅速將教室內的實物做了一些明顯的變動。“福爾摩斯”睜眼勘察“現(xiàn)場”,回答 “What has been changed?”學生們興趣盎然,高頻率地操練著句型:The colour chalk has been moved away from the teachers desk. The back windows have been opened. …隨著游戲的升級,變化越來越細微,難度越來越大,整個班級形成了部分學生帶著大家唱大戲的良好局面,語法習得便水到渠成。
思考:葉圣陶先生說過,“胸有境,入境始與親”,教師要準確把握語法的要點和特征,挖掘出教學現(xiàn)場中蘊含著的鮮活的可塑性情境,為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教師要吃透教材并分層設定教學目標,甄選和編排教學內容,設置梯度任務,鼓勵能力較強的學生推敲觀點、審視解題思路、斟酌有效的語言表達;對于能力較弱的學生,要注意低起點、小步子地設定任務,給予機會和激勵。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將興趣轉化為穩(wěn)定持久的學習動機,幫助學生做到知識的有效遷移和語言的創(chuàng)造性使用。
2.2錦上添花,有效情境創(chuàng)設實現(xiàn)多媒體運用合理性
教學片段2: might、may、must和cant表猜測的辨析比較枯燥抽象,筆者嘗試了借助幻燈圖片幫助學生理解這四個詞的用法差異。準備一張學生偶像鹿晗的圖片,特別處理后分別展現(xiàn)在三張幻燈片上:第一張難度系數(shù)大,只露嘴巴;第二張暗示加強,露出嘴鼻;第三張顯露出識別度較大的眼和發(fā)。這時適時地用語法主題詞來帶領學生表達出剛才猜的情況:
1)It might be Lu Han.(主觀猜測,可能性極?。?/p>
2)It may be Lu Han.(主觀猜測,可能是)
3) It must be Lu Han. It cant be Den Chao.(主觀猜測)
圖像微現(xiàn),意象感知,用學生的話說就是“有趣而印象深刻”。
思考:以傳統(tǒng)的教師加課本、粉筆的機械講解為主的語法授課模式因缺乏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而略顯呆板枯燥,而借助實物、圖像、錄音錄像、對話和活動等多種手段,利用飽滿的文字,吸人眼球的圖片和視聽資源,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觀察、嘗試、體驗的語境,則能幫助學生求知益智,達到以情促思,寓教于樂的教學目的。endprint
2.3奇思妙想,有效情境創(chuàng)設實現(xiàn)師生對話靈動性
教學片段3:這是定語從句的新授課,當筆者走進教室,映入眼簾的是午休后學生睡眼惺忪的模樣,這時發(fā)現(xiàn)教室角落還有一位睡得正香,突然靈光一閃,于是下面的情境便自然而生:
T: Boys and girls,lets begin our class with a guessing game.
學生一聽猜謎,立刻個個挺直腰板,興趣十足地準備接招。
T: Please listen carefully. He is a student who sits at the corner of our classroom. He wears glasses which are round. He is the only boy that is still sleeping right now. Who is he?
Ss: Hes David.
學生們異口同聲的清徹回答把那位酣睡的學生震醒了,who 和which引導的定語從句被搬上黑板,先行詞由only修飾時,定語從句引導詞只能用that的拓展句型也被巧妙地引了出來,哈哈一笑之后學生更是睡意全消,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領悟了語法規(guī)則的內涵并且學會了靈活自主地習得運用。
思考:利用課堂突發(fā)事件創(chuàng)設語境是語法教學最智慧的策略,教師應發(fā)揮教學機智,捕捉課堂中生成和變化著的各種有效信息,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扶植栽培它,靈光一現(xiàn)所生成的真實對話情境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參與愿望,使他們有興趣說,有膽量說,有能力說,這種靈活設計的師生對話,能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和求異思維,提升其話語的流暢性和獨特性。同時,學生的傾情投入也會激發(fā)教師的激情,使其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學生發(fā)展學習策略,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
2.4原汁原味,有效情境創(chuàng)設實現(xiàn)教與學的本真性
教學片段4:在講授過去進行時的語法課上,我把學生社會實踐的一組照片制成PPT,當學生看到自己的照片出現(xiàn)在大屏幕上,興奮溢于言表,踴躍舉手有感而發(fā),S1: Tom and I were feeding the rabbits some carrots at this time last Sunday morning.接著,借用抓拍的早自修前自由活動的照片,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描述班長今早進教室所見到的場景,S2: When our monitor came into the classroom,Tom and Jerry were discussing a physics problem.……這些源于生活的情境創(chuàng)設保證了學生準確無誤的回答,讓學生在原汁原味的生活場景中自然習得知識和技能、分享體驗、感悟語法,過去進行時標志性的時間狀語及句型結構在學生相互揣摩提醒中一一被整理歸納出來。
思考:學生豐富的班級生活是語法課最真實的語境來源,源于真實生活的經歷更能夠喚起學生原始的語言表達沖動,幫助學生通過新舊經驗的互補來認知、充實、重構知識體系,所以教師要有意識地激活學生的原有知識,發(fā)揮其粘合新知識、構建新認知的強大作用。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 [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 黃顯茹. 如何有效創(chuàng)設英語語法教學情景[J]. 赤子, 2015(10).
[3] 郭有吉:立足人學平臺 精彩回歸簡約—對新課程背景下英語教學行為的思考[J]. 教師,做個思想者2009(10).
[4] 龍文珍. 中學英語情景教學的設計與運用[D]. 華東師范大學, 2003.
[5] 孫梅. 英語情境化語法教學[J]. 基礎教育研究, 2008(07).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盛澤第二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