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慧琳
教育是展現(xiàn)生命價值的事業(yè),教育要讓年輕的生命都能夠健康發(fā)展。而語文作為一個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體的科目,能夠更好地引導小學生對于生命的思考,讓他們充分理解生命、體味生命,感受來自生命的力量。
一、在閱讀教學中思考生命本質(zhì)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更多地引導學生思考生命,比起公式化的回答,學生真實的想法能夠更好地表現(xiàn)他們對生命的認知。例如,在閱讀《羚羊飛渡》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同學們深入思考文中的羚羊所表現(xiàn)出的生命力,引導學生說出他們心中的想法。自然會有一些學生認為犧牲是沒有必要的。教師此時不能夠批評學生“說錯了”,而是應當更多地關注這些敢于說真話的學生,打開學生思考的大門,讓學生經(jīng)過深入思考后再表達自己對生命的感受。
二、在寫作教學中滲透生命內(nèi)涵
寫作是鍛煉小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表達自我、展現(xiàn)思想的重要手段之一,寫作水平的高低往往表現(xiàn)了小學生語文素質(zhì)的優(yōu)劣。通過寫作,小學生能夠認識世界、社會以及他們自身。將生命的內(nèi)涵融入到寫作教學的過程中去,有利于小學生從另一個角度認知世界,進而體會到生命的美好。
小學生的作文通常富有生活氣息,他們對生命的真實感悟也會在作文中得到體現(xiàn)。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寫日記或周記,將他們每天所經(jīng)歷的事或印象深刻的人物記錄下來,由此去了解學生對生命的認知過程。教師要了解到學生的真實想法, 并以評語或私下聊天的形式,引導學生進一步表達他們的想法,引導學生的思維朝著更為健康、積極的方向趨近,讓他們學會品味生活點滴、感悟生命真諦。
三、在自主學習中體味生命發(fā)展
小學語文課堂中有一個十分重要但非常容易被教師忽略的環(huán)節(jié),即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很多教師只是單純地講解課文內(nèi)容,不重視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并向同伴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實際上,在這樣的環(huán)節(jié)中,如果能夠融入自己的生命感悟,學生會更易于理解生命。學生在和教師、同學的交流中表達對生命、對生活的理解,能讓教師更清晰地了解他們對生命的理解,依此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方案,更好地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生命內(nèi)涵,了解生命的偉大。
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上回憶與父母相處的點滴細節(jié),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細想起來就會覺得不平凡,如父母每天早起為自己做早餐、送自己上學,這些看似普通的生活細節(jié)都可能成為感動的來源,讓學生更加珍惜當下父母對自己的愛。在介紹寫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詩人海子時,教師可以適當介紹海子25歲就臥軌自殺的細節(jié),讓學生為這樣一個富有才華的年輕人輕易舍棄生命而感到惋惜,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生命價值觀。
總之,要想讓學生尊重生命,應當從語文課堂做起,從每一篇課文甚至每一道閱讀題的細節(jié)中發(fā)掘來自生命的美好,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意識,讓他們樹立積極向上的生命觀,為他們構(gòu)建一個溫暖的心理成長環(huán)境。如此,就會幫助學生積極向上、充滿生命力地成長,并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不斷提高自我,從而走向成功,走向幸福。
(責 編 曉 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