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宇
【摘 要】論文主要分析當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地域特色不突出、設計技術不過關、重復建設問題嚴重、人才缺乏等幾方面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為推動智慧城市建設不斷向前發(fā)展提供新的思路,為進一步提高城市的綜合服務能力和將智慧城市建設推向更高階段,實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智慧城市提供一定的解決方案。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the smart city in our country, including the problems that the regional features are not prominent, the design techniques are not up to standard, the repeated construction is serious and the talents are lacking and so on, and in view of these questions,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measure. It provides some solutions to provide new idea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ies continue to move forward ,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city's comprehensive service capabiliti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y to a higher stage, realize the construction of a smart ci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關鍵詞】智慧城市;建設;問題;對策
【Keywords】smart city; construc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
【中圖分類號】P20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8-0170-02
1 引言
隨著當前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入,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使得城市建設管理已經進入了信息化建設的更高階段,一些新型的城市建設模式應運而生,2009年IBM公司首先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并于2010年正式提出了“智慧城市”愿景。智慧城市是當前建設管理實踐性最強、應用率最高的城市建設管理模式之一,并且依靠網絡化建設,實現了城市建設的高級管理模式,在此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成為了本次討論的重點。
2 目前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 地域特色不明顯
當前,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引起人們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而一個城市的軟硬件想要得到快速的發(fā)展,其建設就一定要具有自己突出的地域特點,城市軟硬件的建設要與當地的地理環(huán)境、歷史文化等緊密的結合,不僅可以有效形成具有特色的城市,而且還可以對自身的特色環(huán)境、文化和歷史進行有效的保護和傳承。但是,在當前大力提倡智慧城市建設的背景下,部分地方政府采取了盲目跟風的態(tài)度,對于自身智慧城市建設的需求和特色沒有進行深刻的分析;在建設過程中,將其他城市的建設方案照搬照抄到本地的建設中,最終使得各地智慧城市的建設大同小異,沒有了自身的建設特色,沒有將自己的區(qū)位優(yōu)勢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充分地展示出來,脫離了智慧城市建設的實際。
2.2 設計技術不過關
智慧城市建設是以互聯網、大數據分析、物聯網、云計算等為核心技術,以此作為建設的支撐和對智慧城市的建設進行科學的規(guī)劃。在進行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需要對各方的主體需求、數據整理、升級系統(tǒng)等各方面進行全面的調查和分析;只有進行充分深入的需求分析和周密詳細的方案設計后,才能實現信息數據資源的充分科學共享,從而避免出現資源浪費。但是,在實際的建設過程中,部分城市對于技術方案設計不夠重視,需求分析不充分、技術方案設計不成熟。同時,在對城市進行規(guī)劃的過程中,也很少涉及到智慧城市建設的配套需求,對于智慧城市的技術構架缺乏完整的構建,使得技術應用于實際的建設過程出現相脫節(jié)的情況。沒有強大而完善的技術設計,智慧城市建設就不能實現各項信息資源的整合。城市建設涉及到人、能源、交通、商業(yè)等各項系統(tǒng),智慧城市的建成就是要將這些系統(tǒng)資源進行再次整合,形成“系統(tǒng)上的系統(tǒng)”,而現今碎片化的各項信息資源成為智慧城市建設中的重大阻礙[1]。
2.3 重復建設問題嚴重
部分智慧城市在建設過程中,由于部分人員為了政績以及個人利益等方面的原因,導致建設完成后的實際應用能力不強,重復建設的問題比較嚴重。為了加快智慧城市的建設速度,贏得大家的關注,部分地區(qū)在建設過程中缺乏對實際應用的全面了解,就進行了倉促的建設;部分城市的智慧城市系統(tǒng)在建設完成后,由于缺少相應的軟件應用能力、數據信息采集和處理能力等,導致其實際的應用能力達不到標準的要求,造成軟硬件設施和功能被閑置浪費,造成了智慧城市重復建設[2]。
2.4 缺乏專業(yè)技術人員
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專業(yè)技術人員作為支撐,不僅要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專業(yè)的技術,而且還要是跨學科、跨領域的復合型人才。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人員配備方面還存在明顯的不足,其構建的核心技術還要依托國外技術,這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發(fā)展形成一定的阻礙[3]。缺乏專業(yè)的技術人員,對于我國智慧城市的建設來說,就缺乏了最基礎的保障。endprint
3 智慧城市建設問題的對策研究
3.1 建設具有地域特色的智慧城市
要想使我國智慧城市的建設得到快速的發(fā)展,就不能盲目的跟風,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與當地的自然地理特點、歷史文化特色以及區(qū)位優(yōu)勢相結合,突出其地域特色,構建特色。在進行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建設旅游智慧城市,吸引更多的游客,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促進經濟的發(fā)展,另一方面,還可以促進當地文化的傳承,并且在其建設過程中,要進行嚴格的監(jiān)督和管理,總結建設經驗,借鑒一些可以借鑒的智慧城市藍本,突出打造具有特色的智慧城市。
3.2 加強智慧城市設計
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過硬的技術作為保障,同時這也是智慧城市長遠發(fā)展的需要,必須要引起高度的重視。對于智慧城市設計技術來說,要根據科學技術變革的方向和城市發(fā)展規(guī)劃進行前沿性設計,制定科學、合理的智慧城市建設規(guī)劃;在其建設過程中要有計劃、有重點、有層次的進行,避免出現因為建設不合理而導致的重復建設,從規(guī)劃方面來解決信息建設共享、資源數據共享等問題。另外,還要注意各部門之間的協(xié)調合作,智慧城市的建立不是單單依靠一個部門就可以完成的,這是城市建設互聯網化、數據化和智慧化的具體體現,需要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發(fā)揮政府的職能,協(xié)調各方力量,對于自身的管理、協(xié)調、監(jiān)督等機制進行不斷的完善,尤其是對信息采集和數據共享機制的完善和創(chuàng)新[4]。
3.3 有效推進智慧城市的惠民建設
在我國智慧城市的實踐應用過程中,更多的還是對于技術和建設資源的重視,而對于為人民服務的理念還存在不足,對以人為本的理念還存在一定的偏差,這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到了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實際應用效果,所以,必須要強化以人為本、為人民服務的本質,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加強信息惠民的理念,并且在實踐應用中體現出智慧城市的應用價值,推進城鎮(zhèn)的發(fā)展升級和轉型;第二,加強為人民服務的意識,開展以惠民為目的的服務試點,如智慧高速等,解決人們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第三,要將惠民指數的評價體系研究加入到智慧城市建設的考評中,實現全民參與。
3.4 加強人才的培養(yǎng)
對于智慧城市的建設來說,它是以技術創(chuàng)新和人才作為支撐的,所以智慧城市專業(yè)技術人才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注重智慧城市專業(yè)技術人才和智慧城市應用人才的培養(yǎng)。要對技術創(chuàng)新的環(huán)境進行優(yōu)化,產學研結合的模式是我國創(chuàng)新機制的重要特色,即企業(yè)、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之間的有效合作,這對智慧城市軟硬件環(huán)境的優(yōu)化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5]。其
次,要對專業(yè)技術人員的培養(yǎng)引起高度的重視,可以對現有的人員進行更專業(yè)的培訓,為其提供學習的機會,如高新技術專題培訓、出國深造等,學習最前沿的技術,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保障。最后,要加強專業(yè)人才隊伍的建設,可以建立相關的激勵政策來吸引人才,如創(chuàng)新獎勵、項目科研支持、住房福利等,利用一些外在的條件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強智慧城市人才隊伍的建設。
4 結語
建設智慧城市,是目前我國城市建設和發(fā)展的新方向,這將提升城市的軟硬件環(huán)境,促進城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使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得到極大的提高,同時也可以促進對城市文化和環(huán)境的保護。但是,在其建設過程中,不可盲目追風,要進行全面科學的規(guī)劃,突出本地特色和更科學的應用需求,同時注重人才培養(yǎng)、各部門之間的相互協(xié)調和智慧城市應用研發(fā),實現最終建設出高水平的智慧城市,發(fā)揮出智慧城市的效用,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參考文獻】
【1】蘆東旭.我國智慧城市建設面臨問題及對策[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05):17.
【2】鄒斌文,段文周.我國智慧城市建設面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智能城市,2017,3(05):91-92.
【3】潘慧琳.智慧城市:以人為本,實現城市的無限“智慧”[J].決策探索(下半月),2017(04):4-9.
【4】邱福軍.當前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人民論壇,2016(08):135-137.
【5】陳緣.大數據環(huán)境下智慧城市建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6(11):2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