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龍 趙曉冬 李丹丹 焦陽 趙麗麗 孫佰珍
【摘要】 目的 探討窄譜中波紫外線(NB-UVB)聯(lián)合藥物治療馬拉色菌毛囊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80例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0例。對照組采用伊曲康唑聯(lián)合酮康唑洗劑治療,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NB-UVB照射治療。比較兩組臨床效果。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5%, 高于對照組的65.0%,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訪3個月, 觀察組復發(fā)1例, 復發(fā)率為2.5%, 對照組復發(fā)5例, 復發(fā)率為12.5%;兩組復發(fā)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抗真菌治療的基礎上加用NB-UVB可促進毛囊自我修復, 可進一步提高馬拉色菌毛囊炎的臨床效果。
【關鍵詞】 馬拉色菌毛囊炎;窄譜中波紫外線;伊曲康唑;酮康唑洗劑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1.087
馬拉色菌毛囊炎是一種以馬拉色菌感染引起的慢性毛囊炎性病變, 多發(fā)于中青年。馬拉色菌屬于條件致病菌, 有抗生素、免疫抑制劑使用史, 衛(wèi)生條件差、妊娠、惡性腫瘤等免疫力低下者更易發(fā)病[1-3]。馬拉色菌在毛囊炎藥物治療以抑制油脂分泌和抗馬拉色菌為切入點, 但治療時間長, 易復發(fā)。本研究采用NB-UVB聯(lián)合藥物治療馬拉色菌毛囊炎,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3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80例,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0例。觀察組男17例, 女23例, 年齡18~52歲,
平均年齡(28.4±7.9)歲, 病程1周~18個月, 平均病程(4.7±
4.5)個月, 皮損位于胸背部17例, 后背部10例, 前胸部7例, 頸部5例, 腰腹部1例;曾用過糖皮質激素12例, 廣譜抗生素3例, 免疫抑制劑1例。對照組男15例, 女25例, 年齡18~48歲, 平均年齡(29.7±6.4)歲, 病程1周~18個月, 平均病程(4.3±4.7)個月, 皮損位于胸背部14例, 后背部11例, 前胸部9例, 頸部4例, 腰腹部2例;曾用過糖皮質激素10例,
廣譜抗生素4例, 免疫抑制劑2例。兩組患者均在停藥后1個月納入研究。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采用伊曲康唑聯(lián)合酮康唑洗劑治療。用法和用量:伊曲康唑膠囊(蘇州中化藥品工業(yè)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123428, 規(guī)格:0.1 g)口服, 0.1 g/次, 1次/d;酮康唑洗劑(南京白敬宇制藥有限責任公司, 國藥準字H20000700, 規(guī)格:2%)每晚涂抹1次, 清潔皮損區(qū)后均勻涂抹酮康唑洗劑, 搓揉至起泡沫, 保持5 min后清水沖洗。療程為4周。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NB-UVB治療, 波長311 nm, 初始劑量為0.3 J/cm2, 并以0.05~0.1 J/cm2逐漸調高, 以出現紅斑為最佳劑量, 最大劑量不超過3 J/cm2, 2~3次/周, 2次治療至少間隔1 d, 療程為4周, 如治療后患者如出現疼痛或水皰, 應停止治療1次, 并適當下調照射劑量。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停藥后2周的臨床效果、停藥后6個月的復發(fā)率。臨床效果分為痊愈、顯效、好轉及無效4個層次。痊愈:真菌鏡檢陰性, 皮損完全消退;顯效:真菌檢查偶見馬拉色菌, 皮損面積較前消退>70%;好轉:高倍視野下真菌數≥3個, 皮損面積較前消退30%~70%;無效:真菌鏡檢陽性, 皮損面積較前消退<30%。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AS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臨床療效 觀察組停藥2周后痊愈23例(57.5%), 顯效14例(35.0%), 好轉3例(7.5%), 無效0例, 總有效率為92.5%;對照組2周后痊愈14例(35.0%), 顯效12例(30.0%), 好轉11例(27.5%), 無效3例(7.5%), 總有效率為65.0%。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不良反應及復發(fā)情況 觀察組不良反應6例, 其中皮膚干燥、緊繃感3例, 給予保濕護理后好轉;照射后皮膚瘙癢、灼痛2例, 停止NB-UVB照射1次后自行緩解;治療初期腹痛、惡心1例, 可耐受, 自行緩解,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5.0%。對照組不良反應4例, 其中皮膚干燥、緊繃2例, 給予保濕護理后好轉;治療初期腹痛、頭暈1例, 腹痛、惡心1例, 可耐受, 自行緩解,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0%。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訪3個月, 觀察組復發(fā)1例, 復發(fā)率為2.5%, 對照組復發(fā)5例, 復發(fā)率為12.5%, 兩組復發(fā)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馬拉色菌定居于人體的皮脂腺豐富的部位, 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 馬拉色菌由孢子相轉化為菌絲相, 侵入毛囊內并大量繁殖。馬拉色菌具有嗜脂性, 可合成多種脂肪分解酶, 將毛囊內甘油三酯分解為游離脂肪酸并堵塞毛囊口[4-6]。伊曲康唑為三唑類抗真菌藥, 可抑制細胞膜色素P450氧化酶介導的麥角甾醇的合成, 已廣泛應用于馬拉色菌感染的多種疾病。唐教清等[7]總結發(fā)現, 伊曲康唑除抗真菌外, 還有抗血管生產、調節(jié)膽固醇轉移、抑制P-糖蛋白合成, 適用于合并腫瘤及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但單純采用伊曲康唑起效慢, 易復發(fā), 口服方式使得該藥經血液循環(huán), 藥物分散并加重肝臟負擔。酮康唑洗劑是一種局部應用的抗真菌藥, 傳統(tǒng)用于控制頭皮屑、鱗屑和瘙癢癥, 與伊曲康唑相同, 均在停藥后仍會持續(xù)一定時間的藥物作用。早有研究發(fā)現伊曲康唑和酮康唑洗劑可有效降低毛拉色菌毛囊炎的復發(fā)[8, 9]。NB-UVB目前已經在白癜風、銀屑病及斑禿的治療中廣泛應用。并且在斑禿的治療中, NB-UVB可促進毛囊的自我修復[10]。endprint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5%, 高于對照組的65.0%,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提示在抗真菌治療的同時促進毛囊的自我修復可顯著提高臨床效果;觀察組復發(fā)率為2.5%, 而對照組復發(fā)率為12.5%,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但其仍具有降低復發(fā)率的潛在價值。值得注意的是, NB-UVB照射可導致皮膚瘙癢、灼痛, 增加患者的不適, 故推薦難治性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采用, 而依從性較差的患者則不宜采用。此外, 與馬拉色菌感染導致的皮膚疾病不僅是馬拉色菌毛囊炎, 還有花斑蘚及脂溢性皮炎, 如能確定NB-UVB照射聯(lián)合藥物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這一成果可再行推廣。
總之, 在抗真菌治療的基礎上加用NB-UVB可促進毛囊自我修復, 可進一步提高馬拉色菌毛囊炎的臨床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卓英, 朱寶峰, 齊煥英, 等.寶安區(qū)石巖地區(qū)馬拉色菌毛囊炎患病情況及多種影響因素Logistic分析.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4, 12(18):1-3.
[2] 韋無邊, 黃桂新, 肖揚, 等.國產伊曲康唑沖擊療法治療馬拉色菌毛囊炎療效觀察.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6, 13(29):124-127.
[3] 周美鳳, 陳集敏, 鐘建能, 等. NB-UVB聯(lián)合酮康唑洗劑、伊曲康唑治療馬拉色菌毛囊炎療效評價. 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 2016, 32(3):156-158.
[4] 曾躍斌, 胡麗娜, 王恂, 等. 兩種抗真菌藥聯(lián)合治療糠秕馬拉色菌毛囊炎的療效比較. 中國熱帶醫(yī)學, 2006, 6(6):1012-1013.
[5] 趙文青. UVA/UVB聯(lián)合照射治療馬拉色菌毛囊炎132例療效觀察. 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 2011, 7(1):59-60.
[6] 李潔思, 張璇君. 窄譜UVB聯(lián)合小劑量伊曲康唑治療馬拉色菌毛囊炎療效觀察. 河北醫(yī)學, 2009, 15(7):817-819.
[7] 唐教清, 陳爽, 穆潺, 等.伊曲康唑的非抗真菌作用研究進展.中華醫(yī)學雜志, 2016, 96(30):2442-2445.
[8] 費慧芳.伊曲康唑和酮康唑洗劑預防馬拉色菌毛囊炎復發(fā)的臨床療效.醫(yī)藥導報, 2007, 26(7):778.
[9] 李玲, 孫吉瑞, 張國強, 等.窄譜中波紫外線聯(lián)合復方甘草酸苷治療斑禿療效觀察.山東醫(yī)藥, 2014(46):33-35.
[10] 薛國煌, 林少華. 窄譜UVB聯(lián)合伊曲康唑鞏固療法治療馬拉色菌毛囊炎療效觀察. 中國農村衛(wèi)生, 2015(12):92-93.
[收稿日期:2017-04-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