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摘 要:幼兒如果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僅會對目前的生活產(chǎn)生重要影響,同時也會給個人將來的學習、生活、處事帶來極大的影響。本文結(jié)合教育實踐,簡要探討了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小班 生活 自理 能力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9-0223-01
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一般是指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對自己生活的自我照料、自我服務、自我勞動的能力。幼兒形成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無疑對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責任感等能力具有莫大的幫助。同時也會給個人將來的學習、生活、處事帶來極大的影響。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衣、扣紐扣、正確穿鞋子等;還有保持個人清潔衛(wèi)生的能力,例如用正確的方式刷牙、主動洗手、如廁等;最后還包括保持自己物品整潔的能力,例如自己整理玩具、折疊簡單的衣物等方面。幼兒園經(jīng)常為幼兒舉辦自理能力比賽,讓幼兒在比賽中體驗自我勞動的樂趣,提高自我服務能力并增強幼兒的自信。幼兒小班階段培養(yǎng)其自理能力是最恰當?shù)臅r機,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因此,從小班開始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能力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任務。然而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家長、老師付出足夠的愛心與耐心。
1 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現(xiàn)狀
小班第一學期末,幼兒自理能力有很大進步,但仍有孩子不能獨立吃飯,需要喂;不會整理玩具;許多幼兒不會穿衣扣紐扣,需要老師幫忙,甚至還有穿鞋會不分左右腳的。很多家長對于該時期幼兒萌發(fā)的獨立意識并非特別重視,有時上幼兒園趕不及,一般家長就直接幫幼兒完成了穿衣、洗漱的步驟,在幼兒不會刷牙洗臉的情況下就直接幫他代勞,常常會出現(xiàn)家長“事事包辦”的現(xiàn)象,因此要加強幼兒在這方面的意識。
,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2 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影響因素
2.1 家長的教養(yǎng)態(tài)度對小班幼兒自理能力的影響
家長的溺愛是導致幼兒自理能力差的主要因素。幼兒小班的這個特殊年齡段,很多習慣跟能力都是從這個時期開始建立起來的。若家長在該時期過分的溺愛孩子,這必定會對幼兒將來的成長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
小班幼兒大都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獨立意識,不時會產(chǎn)生一些自己動手的想法。對此家長要給予適當?shù)墓膭?。因為家長是幼兒的最佳教師,他們的生活理念對幼兒成長上有很大的影響。
2.2 教師教育方式對小班幼兒自理能力的影響
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存在著由教師及保育員包辦的現(xiàn)象。比如:幼兒不肯吃飯保育員就會幫孩子喂飯;看到有些小朋友午睡過后穿衣服很艱難,也會出于不忍心而去幫孩子將衣服穿好。雖然這些都是出于教師與保育員對孩子的疼愛、不忍??此浦皇呛唵蔚貛土讼旅Γ變簠s會因此而缺失一次鍛煉的機會。長期如此的話,孩子們在幼兒園時就會于習慣依賴教師、保育員的幫忙,也就更加不愿意自己動手去做,其自理能力就得不到好的鍛煉與發(fā)展。
3 培養(yǎng)小班幼兒自理能力的有效方法
3.1 增強小班幼兒的生活自理意識
首先,通過正面教育樹立幼兒正確的自理意識。小班幼兒的自理意識并不是很強,在這個階段他們還不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的做,其主動性較為薄弱。對此,教師應及早給小班幼兒進行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教育,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激發(fā)幼兒自理能力的興趣。由于幼兒的主動性不強,所以幼兒對主動做事的意愿也就比較薄弱。此時,教師可以舉行一些類似自理能力大賽的活動來激發(fā)幼兒的興趣。游戲、比賽是幼兒較喜歡的方式,在游戲中學習也是教育的重要方式,然而運用這種比賽的形式更容易讓幼兒積極的參與其中,在比賽中鍛煉其自理能力。
3.2 教給小班幼兒生活自理的技巧
第一,教師與家長可采用正面示范的方法。其次小班時期,幼兒的模仿力很強,教師一定要給予幼兒正確、積極的示范,在老師給出示范之后,他們會跟著老師去做,在模仿中學習。
第二,采用寓教于樂的方法??梢詫⑿“嘤變旱纳钭岳砟芰Φ呐囵B(yǎng)寓于游戲之中或者兒歌之中。對于小班幼兒來說簡短通俗的兒歌是很容易激發(fā)他們的興趣的。例如:在每次洗手時都讓幼兒邊洗手邊念兒歌,通過兒歌的學習,孩子們在洗手時都能養(yǎng)成良好的洗手習慣。
第三,在區(qū)域活動中練習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為便于幼兒更好的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教師可以在區(qū)角中為幼兒準備相關的材料,提供給幼兒練習。在練習的同時還可以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耐心等等。
3.3 為小班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
家長在家要為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梢酝ㄟ^各種形式來調(diào)動幼兒做事的興趣。要擁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還包括家庭每位成員之間教育的一致性。例如:媽媽要求寶寶把飯菜都吃完了才可以看電視,爸爸則說吃不完就就不吃了。家庭成員之間教育的不一致性,會導致幼兒無所適從,不知該聽誰的,從而影響幼兒的正常發(fā)展。
3.4 強化小班幼兒的自理能力
教師應經(jīng)常在一日生活強化幼兒的自理能力,反復訓練。幼兒的習慣不是一夕之間就可以養(yǎng)成的,往往過段時間老師不強調(diào)了他也就忘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常提供給幼兒鍛煉的機會,強化幼兒的自理能力。小班是培養(yǎng)幼兒自理能力的重要時期,因此,教師要更注重對該年齡段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為幼兒將來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3.5 通過家園合作提高小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在生活中,大多數(shù)家長存在著一些觀念上的錯誤。例如:有些家長認為吃飯、穿衣服等生活技能平時是不用訓練的,長大了自然而然就會了;有些家長雖然有了要“培養(yǎng)幼兒自理能力”的這一觀念,但在生活中卻不能真正的落實。
參考文獻:
[1] 張文莉.放手,讓孩子成長[J].健康生活,2006 (5).
[2] 陸文婕.在幼小銜接中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J].考試周刊,
2008,01.
[3] 侯敏.遵循幼兒發(fā)展規(guī)律 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淺談
幫助托班幼兒掌握正確如廁的幾點做法[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