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廣利
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存在這樣的問題:盡管教師注意了學生的操作技能,但上課過程中總有一些學生操作速度慢,跟不上教學進度。小學生好動,積極性高漲,但持久性不足。作為教師如何調整教學方式讓學生愛上這門課,并充分利用課上有限的40分鐘提高操作技能,我做了以下嘗試。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
1.學玩結合激發(fā)練習興趣
愛玩是學生的天性,玩中學知、玩中增智、玩中形成技能是計算機技術教學的重要策略。熟練掌握鍵盤輸入方法與技巧可以為學生后續(xù)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然而,鍵盤操作的內容相對枯燥、乏味。對此,我將游戲引入課堂,采用詞語接龍競賽的方法進行漢字輸入的復習。如一次練習課上,我以詞語“文明”開始,學生用這個詞的尾字“明”再組詞,就這樣依次組詞,最后比一比哪位同學輸入詞語最多,詞匯最豐富。頓時,機房一下熱鬧起來,學生們都絞盡腦汁想更多的詞語。課下,學生們還在交流、分享自己打字快的經驗。
再如,在學習《圖形的翻轉與旋轉》一課的綜合練習時,我要求學生利用七巧板結合所學的操作拼搭出千變萬化的圖形。房子、帆船、小魚……應有盡有,學生的想象力出乎我的預料。在進行“畫圖”綜合練習時,我設計了這樣一課:《母親節(jié)的禮物》。請學生發(fā)揮的想象力,用學過的電腦繪畫知識為母親設計一張賀卡,并寫上一句祝福語。學生積極思考和動手,幾分鐘后,呈現(xiàn)了一幅幅飽含對母親濃濃的愛和圖文并茂的作品。
2.巧妙設計調動操作興趣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讓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需要教師精心設計。上課伊始,我利用課件為學生展示了一些優(yōu)秀電子報刊作品。在欣賞過程中,學生們都欣喜若狂。這時我抓住時機說,這些小報就是利用我們馬上要學習的文字軟件制作的。短短幾分鐘,學生們對新軟件的興趣被調動起來,愿意積極主動的參與。接下來的課非常順利,學生們始終保持興奮狀態(tài),很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又如學習文字塊操作前,學生已經掌握了直接刪除文字的方法:用退格鍵一個一個地刪除。因此,我將自己喜歡的歌曲名稱與一大堆不認識的字符混在一起,請學生刪除字符找出歌曲名稱。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懷著期待、迫切的心情安靜地操作,很快就有學生說出了歌曲的名稱,頓時班里開始熱鬧起來,有的學生說:“他怎么這么快呀?”我順勢提出:“是呀!他怎么這么快就找到答案了呢?咱們請他講講吧?!蓖ㄟ^講解、學生明白了其中的奧妙,這樣一來對理解“文字塊”的概念及應用的意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實施分層教學
1.依據(jù)學生的操作能力分層
新學期的第一節(jié)課,我先是對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操作進行簡單測試,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個體差異,根據(jù)結果,將學生劃分成動手操作能力很弱、動手操作能力較強和操作能力很強三個級別,根據(jù)調查結果進行分組,每個小組保證至少有一位操作能力強的學生,并鼓勵那些操作能力和接受能力強的學生當小組長,幫助其他組員,或是讓他們充當“小老師”做操作性示范。這樣一來,既可以讓操作能力一般的學生跟得上,也可以使操作能力強的學生發(fā)揮好,最終使全體學生的操作能力得到提升,有效地實現(xiàn)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2.依據(jù)練習任務的難易分層
針對學生基礎的差異,我通過分層次布置練習任務來滿足不同基礎學生的需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從學習中獲得成就感。
例如,在學習三年級計算機小畫家單元中的“使用復制粘貼”這一內容時,在練習環(huán)節(jié)我分別設置了“在馬路上”“在公園里”和“街邊一角”三個場景,要求每位學生自由選擇一個地點,從素材中選擇一些人物、物品等圖片創(chuàng)編故事。在創(chuàng)編的過程中,對于操作感到吃力的學生,可以只是簡單地組合出一幅畫面,而對于操作能力強的學生,不僅要組合畫面,還要注意畫面的美觀和故事性。學生創(chuàng)作的作品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想,其中有一幅作品讓我感到很不解為什么要這樣安排呢?通過他在全班的交流才明白,他是想通過這幅作品,告誡全班同學一定不能在馬路上踢足球,這樣會很危險,當他說完后,全班同學為他鼓掌??傊?,學生的每一幅作品都精彩紛呈,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嘗試到了成功的喜悅。其中我也通過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嘗到了因材施教的甜頭??傊@樣的練習任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操作能力,還對學生進行了潤物細無聲的德育教育。
(作者單位:北京市大興區(qū)第七小學)
責任編輯:肖佳曉
xiaojx@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