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傳統文化課程建設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

      2017-09-05 22:03:50杜霞
      中國教師 2017年16期
      關鍵詞:素養(yǎng)傳統專業(yè)

      杜霞

      隨著政府層面對傳統文化教育的日益重視和倡導,學界對傳統文化研究的日趨深入,以及民間“國學熱”的持續(xù)升溫,越來越多的大中小學紛紛開始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實踐。但一直以來,傳統文化課程多以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活動課程等形式存在,或者滲透融合在語文、思品、歷史等學科中,并沒有形成獨立、完整的課程體系。2017年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了《關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特別提出:“以幼兒、小學、中學教材為重點,構建中華文化課程和教材體系。”這就為傳統文化教育未來的發(fā)展明確了方向,即穩(wěn)步扎實地推進傳統文化課程化建設,并為傳統文化師資培育,特別是教師傳統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提出更高的

      要求。

      一、傳統文化課程建設對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提出新的要求

      教師既是課程的執(zhí)行者,又是課程的建構者和實施者。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課程建設的成功與否。因為課程只有落實到課堂,被學生接受進而轉化成為學生的知識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才意味著課程建設的整體實現。

      傳統文化教育獨有的特點,使其對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提出新的要求。首先,我國傳統文化本質上是圣賢文化,強調以德為本、德智雙修??鬃釉疲骸靶杏杏嗔?,則以學文?!保ā墩撜Z·學而》)告誡弟子學會做人比單純學習知識更重要。但同時孔子也說:“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保ā墩撜Z·陽貨》)這就要求教師時刻牢記傳統文化教育這一根本目的,以德為先,率先垂范,從而確保傳統文化教育的根本價值得以實現。其次,傳統文化教育與生命實踐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修道之謂教”(《禮記·中庸》)?!皬谋举|上來說,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是區(qū)別于西方式邏輯推理和外求實驗法的,是一種‘內求法,是教師引領、學生同步在身心內部實踐體悟,進而外顯為用的路徑?!盵1]這就需要教師從單純的知識技能的學習走向生命的實踐、心靈的實證,不斷反求諸己、躬身踐行,通過真切的生命體驗和心靈成長,體會傳統文化的真實魅力與價值。最后,由于傳統文化經歷了近百年的斷裂,當今社會存在對傳統文化的不少誤解和迷思,所以在傳統文化課程建設過程中,教師要恢復對傳統文化的“溫情與敬意”,自覺承擔起文化傳承的重任。

      課程是實現教育的主要途徑。傳統文化教育健康、有效、持續(xù)地發(fā)展,有賴于課程體系的獨立與完備。在當下傳統文化教育經驗相對薄弱的情況下,課程的開發(fā)和建設不僅需要國家教育行政層面的統一規(guī)劃與推進,更需要廣大一線教師的親身參與和實踐,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提升傳統文化素養(yǎng),以適應傳統文化教育的新形勢、新要求。

      二、教師傳統文化專業(yè)素養(yǎng)

      所謂“素養(yǎng)”,是指個人為了發(fā)展成為一個健全個體,必須透過教育而學習獲得的因應社會之復雜生活情境需求所不可欠缺的“知識”“能力”和“態(tài)度”[2]。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是指教師通過學習而獲得的在其專業(yè)領域所涉及的復雜情境中所不可或缺的“知識”“能力”和“態(tài)度”的綜合。因此,教師傳統文化專業(yè)素養(yǎng)應指教師在教授傳統文化課程的過程中所涉及的所有復雜情境所需的不可或缺的知識、技能、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綜合,應立足傳統文化教育的宗旨與價值。

      1.立德樹人

      “立德樹人”即堅持以德為先、以人為本。黨的十八大以來,“立德樹人”成為我國教育事業(yè)的核心目標與中心任務,這與中華傳統文化強調道德養(yǎng)成、重視涵養(yǎng)君子品格的精神主旨是一致的。教育部2014年頒發(fā)的《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特別提出:“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要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以家國情懷教育、社會關愛教育和人格修養(yǎng)教育為重點,著力完善青少年學生的道德品質,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養(yǎng)?!边@就需要從事傳統文化教育的教師始終明確這一出發(fā)點和根本目標,“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牢牢把握傳統文化教育精髓,從而使傳統文化教育的魅力得以彰顯,作用得以發(fā)揮。

      “古之教者,教以人倫?!保ㄍ蹶柮鳌ぁ队柮纱笠馐窘套x(劉伯頌等)》)傳統文化教育的主旨在于培養(yǎng)“圣賢君子”的高尚人格,重塑人的精神世界。而要幫助學生實現這一深刻、長遠的變化,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做道德實踐的示范者與引領者,正所謂“師嚴而后道尊”。為師者先善其德,自覺地以古圣先賢為榜樣,加強道德修養(yǎng),并在實踐中切實關注學生的道德養(yǎng)成與人格塑造,以一顆仁愛之心呵護學生的成長,用自身的行動和品格實施“不言之教”。

      2.知行合一

      “學至于行而止矣?!保ā盾髯印と逍А罚﹤鹘y文化注重生命實踐,強調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陽明·《傳習錄·陸澄錄》)“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至明覺精察處即是知?!保ㄍ蹶柮鳌ぁ洞鹩讶藛枙罚┩ㄟ^知與行的相互貫通、相互滲透、互參互證、不斷深化,得以改變錯知錯行、淺知淺行的狀態(tài),并達致深知深行、真知真行的境界。

      “知行合一”不僅是古圣先賢立身處世、治學教學的根本方法,也是我們學習和傳承傳統文化的原則和方法。再加上傳統文化正處于復興之初,社會上對傳統文化的理解還存在諸多誤區(qū)。因此,教師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反思,來更新自己的觀念,付諸行動,繼續(xù)檢驗和改進觀念,從而在“知”和“行”的深切互動中,逐步加深自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知。只有教師真正領悟到傳統文化的精神實質,才能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學生傳遞正確的文化觀念,傳統文化教育的實效性也才能真正發(fā)揮出來。

      3.文化認同

      隨著經濟全球化浪潮的不斷深入,世界各國在相互交往的過程中越發(fā)認識到本國文化的價值,注重提升國民對本國文化的認同感。文化認同是指個體對某種文化的認同程度,是個體對所屬文化以及文化群體形成歸屬感及內心的承諾,從而獲得、保持與創(chuàng)新自身文化屬性的社會心理過程[3]。教師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是指教師應對本國的歷史文化具有肯定和認同的態(tài)度,愿意不斷學習、傳承傳統文化,從而獲得、保持和加深自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獲得自覺的文化意識。

      程頤曰:“唯其深喻,是以篤好?!保ā墩撜Z解·里仁》)對傳統文化的認同,不能“葉公好龍”,也不能“淺嘗輒止”,而是需要通過持久而深入的學習、積累和踐行,不斷深化自身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若想讓傳統文化浸潤學生的生命,首先要讓傳統文化浸潤教師的生命。只有教師真切地認同傳統文化,并用自己的生命狀態(tài)昭示傳統文化的魅力,學生才能真正喜愛并認同傳統文化,進而領悟到傳統文化的價值與精髓。

      三、教師傳統文化專業(yè)素養(yǎng)提升的原則與路徑

      教師作為課程的主要實施者,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課程的完成度及課程目標的實現程度,因而要確保傳統文化課程的順利實施,教師的傳統文化專業(yè)素養(yǎng)必須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和提升。

      1.立足“立德樹人”的核心價值,注重教師師德的涵養(yǎng)與培育

      樓宇烈先生曾談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核心,是“高揚明道正誼,強調人的道德的自我提升和完善”[4]。要實現傳統文化“立德樹人”的核心價值,教師首先要確保自身道德意識和道德素養(yǎng)的不斷增強與完善。因此,教師傳統文化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要從涵養(yǎng)師德這一目標出發(fā),培育教師良好的道德風范。

      以往談及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往往側重知識技能的發(fā)展,較為忽視教師心靈自我的成長以及教育信念、情懷的培養(yǎng)。傳統文化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需要借由傳統文化本質精神的傳遞,喚醒教師心中的責任感、使命感和崇高感,加強對教師的心靈關懷與生命觀照,促進師德的有效轉化與提升。

      2.遵循“知行合一”的理念,創(chuàng)新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培訓模式

      弘揚傳統文化,貴在知行合一。傳統文化強調生命踐行、心靈實證的特點,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不斷地自我反思、自我覺察,形成一種自我約束、自我修正、自我提高的內在機制,促進自身知識和行為的同步發(fā)展,完成道德認知向道德行為的轉化。

      因此,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新傳統文化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與培訓模式。例如,在工作和生活中,引導教師進行日常反思,“吾日三省吾身”(曾子·《論語·學而》),培養(yǎng)自我反思的習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促進教師生命的自我更新與成長;構建教師傳統文化的學習共同體,所謂“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學記》)。學習共同體的建立,可以加深友伴間砥礪夾持的作用,互相鞭策,互相鼓勵,共同成長。

      在傳統文化專業(yè)教師培訓中,應避免單純的文化知識傳授,導之以正,激揚高遠,喚起教師心中傳承文化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注重心靈的體驗與交流,尤其是要讓教師發(fā)聲,通過同伴間的深度精神交流,促進教師的自我反思和提高。

      3.以增進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認同為目的,完善傳統文化素養(yǎng)課程體系

      傳統文化的復興,傳統文化教育的開展與課程建設,都對傳統文化教育師資的培養(yǎng)提出迫切要求,這就需要在目前的教師教育課程體系中,考慮設置以增進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認同為目的的專業(yè)方向與課程內容,力求改變“教育內容的系統性、整體性明顯不足,重知識講授、輕精神內涵闡釋的現象還比較普遍,課程和教材體系有待完善”等問題,從教學目標原則的確立、教學內容的遴選與體系構建及教學的實施與評價等方面,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傳統文化師資培育模式,發(fā)展和完善傳統文化素養(yǎng)課程體系。

      在這一過程中,尤其需要把握傳統文化教育“尊道貴德”的根本方向,遵循傳統文化自身的規(guī)律和特點,堅持“知行合一,反身實踐”的核心精神,強調“回歸原典,一門精進,技藝載道,精義入神”的基本原則,嘗試晨讀、暮省、會講等特色方法以及小班化、導師制等培養(yǎng)方式,孕育出真正有生命力的傳統文化師資培養(yǎng)模式與課程體系。

      教師是傳統文化課程建設的保障和原動力。只有教師的傳統文化專業(yè)素養(yǎng)得以穩(wěn)步提升,傳統文化課程建設才能落到實處。這就需要有志于投身這一領域的教師正確理解、把握傳統文化教育精髓,增進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認同,用傳統文化浸潤、涵養(yǎng)自己的生命,進而將其豐富的文化理解和真切的生命體驗轉化為課程建設持久而鮮活的源泉與動力。

      參考文獻:

      [1]熊春錦.道德教育貴修身[M].北京:團結出版社,2008:28-35.

      [2]蔡清田.臺灣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素養(yǎng)[J].上海教育科研.2015(4).

      [3]陳世聯.文化認同、文化和諧與社會和諧[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6(3).

      [4]樓宇烈.中國的品格[M].??冢耗虾3霭嫔?,2008:49.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課程與教學研究院副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傳統文化教育中心秘書長)

      責任編輯:孫建輝

      sunjh@zgjszz.cn

      猜你喜歡
      素養(yǎng)傳統專業(yè)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yè)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必修上素養(yǎng)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yǎng)測評 第三測
      必修上素養(yǎng)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yǎng)測評 第七測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專業(yè)降噪很簡單!
      專業(yè)化解醫(yī)療糾紛
      人民調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
      老傳統當傳承
      傳媒評論(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黑龙江省| 丹江口市| 南城县| 琼海市| 定边县| 咸宁市| 商丘市| 赤城县| 香港| 射洪县| 禹州市| 江华| 丹东市| 喀喇沁旗| 壶关县| 闵行区| 安陆市| 汨罗市| 深圳市| 乌什县| 黑河市| 溧阳市| 铜陵市| 莱芜市| 舒城县| 启东市| 于都县| 鹰潭市| 普定县| 巴中市| 盘锦市| 双城市| 玉溪市| 吉木萨尔县| 衡水市| 大安市| 海门市| 建水县| 凤阳县| 来安县| 岳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