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茜
摘要:目前,我國中學生英語口頭應用能力相對于書面表達能力來說普遍比較欠缺,“聾啞癥”的現象比較嚴重。因此,初中英語教學中必須加強聽力的培養(yǎng),教師應當努力探索教學規(guī)律,積極尋求影響聽力的因素及對策??刹扇∫韵麓胧┨岣呗犃虒W質量并增強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誘發(fā)興趣,培養(yǎng)聽的動力;夯實語音教學,打好聽力基礎;積累英語文化背景知識,激活與聽力內容相關的知識經驗;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培養(yǎng)聽的習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聽力理解的技巧;貼近學生實際能力,合理剪裁聽力教學內容。
關鍵詞:初中英語;聽力教學;語音教學;聽力技巧
初中英語教學的目的是“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使學生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和初步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在語言的交際活動中,四種技能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語言學研究表明:說的能力與聽的能力是密不可分的。人們只有聽得懂才能說得清。學生交際能力的提高,首先要求聽力的提高,然后才能提高說的能力。這一點可從兒童語言習得中看得更清楚。兒童學習母語,首先是認真地聽,然后才能模仿著說。但是,我國現階段中學英語教學由于受傳統語法教學和翻譯法教學觀念的影響,對英語聽說重視不夠,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低下,造成大量畢業(yè)生不能很好地適應工作,不能進一步深造。
一、誘發(fā)興趣,培養(yǎng)聽的動力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初中階段,學生處在一個新的學習環(huán)境中,對于陌生的英語產生極大的好奇和興趣,教師一開始就要積極地盡力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和諧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每當學生聽完一個問題并且回答正確時要給予表揚,錯誤時同樣鼓勵他們。每節(jié)課都安排一定的時間進行師生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模仿電視短劇的交流等,以提高視聽的有效性。同時把競爭機制引入聽力教學,在訓練時可采用搶答方式,看誰反應迅速、回答準確,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聽力興趣,調動他們的聽力積極性,以便收到良好的聽力效果。
二、夯實語音教學,打好聽力基礎
在初中英語聽力教學初期,教師應該利用與教材配套的錄音磁帶,從26個字母的讀音開始,用重復或模仿的手段進行聽說訓練。從26個字母到元音字母a、e、i、o、u在重讀音節(jié)中的讀音,常見元音字母組合、輔音字母組合在單詞中的基本讀音,重音、意群、語調與節(jié)奏等語音基礎知識,進行簡單模仿、反復練習,用重復的方法強化學生對已學知識的記憶,通過簡單模仿、反復練習,形成一種語言習慣,在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基礎知識后,可以先模仿后應用。在聽的過程中,如果學生用自己不規(guī)范的語音來確認聽到的規(guī)范的語音,同一字符所賦予的語音就不同,就不可能以此語音為載體而獲得真正的語意,也就達不到真正的交際目的。因此,只有夯實語音教學才能為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積累英語文化背景知識,激活與聽力內容相關的知識經驗
英語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基礎的語音、語法知識,更要傳授給學生英語的文化背景常識。因為,語音是根植于文化這塊肥沃的土壤中,文化對于語言的影響力無處不在,語言也無時無刻地反映出文化對其的深遠影響;所以,在英語語言學習方面,學生同樣也要學習有關英語的文化背景知識,特別是課本上出現的和文化背景有關的課文。學生只有積極主動地將新舊知識相互聯系、辨明異同,新知識才能為學生掌握、內化。所以,在聽力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重視激活學生的與聽力內容相關的知識經驗。
四、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培養(yǎng)聽的習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盡量使用英語組織教學,這是培養(yǎng)學生在特定環(huán)境下理解英語能力的一種有效做法,也是學生所能接受的最多的聽力訓練機會。提倡用英語教學,教師就要從提高自身素質入手,備課時有的放矢,既要備學生、備教材教法,又要充分考慮到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課堂用語,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的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地讓學生多聽英語,多感受語言信息的刺激。在聽力訓練中,教師應盡量多提供表示所學內容的直觀形象,使聽力教學情景化、交際化,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直接進行思維的能力,排除母語的干擾。
五、注重培養(yǎng)學生聽力理解的技巧
在聽力教學中,掌握聽力技巧有利于提高聽力水平。聽不僅要求信息接受者正確辨別聲音符號,包括重音、語調、節(jié)奏,同時還要求他調動原有的背景知識、個人經驗、思維的敏捷性、語言水平、情感等因素,采取一系列的認知策略處理、分析、重構信息,從而理解語言的意義。因此,聽力理解過程是一個語言學因素與心理學因素交織在一起的過程,是主動、積極的心理語言過程。具體做法應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1、保持良好的精神和心理狀態(tài)。要集中精力傾聽錄音,沉著不亂,選擇答案時要有信心,檢查時不要輕易改變第一選擇。
2、獲取中心大意的能力。即去掉多余的、無關的或過于具體的信息,捕捉要點,獲取內容大意的能力,這種能力需大量訓練才能得到。
3、獲取特定信息(細節(jié))的能力。能把聽力材料中最能反映和概括事物特征與本質的關鍵詞,特別是人名、地名、年月日、年齡、價格、數字等記錄下來。
4、熟悉聽力題型,掌握答題技巧。如果要求回答一些有關內容大意的問題,聽者就應該忽略細節(jié)和冗余信息,抓住要點,抓住關鍵詞,得出大意;如果要求完成圖表中的有關項目,聽者就要集中精力獲取具體的細節(jié);如果要求理解言者的“言外之意”,就要根據特定的語境,講話人的語音、語調、手勢、表情等來推理、判斷言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當然,在真實的交際情境中,正確理解一段語篇需要綜合運用各種技能。
六、貼近學生實際能力,合理剪裁聽力教學內容
在教學前,教師必須吃透教材,有針對性地設計每個單元或每一課時的聽力教學目標及課堂用語,有效地組織英語教學,讓學生對本課的新語言熟悉。教師在備課時,可根據本單元的難易程度重組教材內容。這就要求教師設計問題時要兼顧各種學生,讓人人都參與其中,人人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并且隨著學生水平的不斷提高而增高臺階,使其一步步向上邁進。課后在分類輔導時也要難易適中,使他們能夠嘗到成功的喜悅,能夠樹立起學下去的信心。通過這一舉措,中差生也恢復了自信。
總之,語言是有聲的,是由語音、語法、詞匯等組成的,學習語言就要求會聽、會說、會讀、會寫。如果忽視聽力,只重視讀寫,那么從長遠來看,會對讀寫有極大的負效應,并直接影響整個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英語聽力的提高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章兼中.中學英語教學技巧與方法[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2.
[2] 馮克誠.外語學習能力培養(yǎng)與訓練[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97.
[3] 包育彬.中學英語教學策略與藝術[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