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才錄
我到加拿大研修學習期間,結識了一位加拿大朋友科恩。一個周末,科恩邀請我到他家里做客??贫饔袃蓚€孩子,一個是3 歲的男孩馬克,一個是5 歲的女孩瓊斯。我去商場精心挑選了兩件小禮物,分別送給馬克和瓊斯當成見面禮。
很快,科恩的妻子瑪麗便準備好了晚餐,并招呼大家準備吃飯。這時,正在客廳里搭積木的馬克,開始把散落一地的積木一個一個地往盒子里裝;瓊斯則跑去廚房拿來餐紙放到餐桌上。隨后,姐弟倆又走進廚房,每人拿出一套塑料餐具,擺到餐桌上自己的位置。餐畢,姐弟倆又自動把各自用過的盤碟、刀叉,一樣一樣地搬到了水池邊。做好了這些后,馬克和瓊斯興奮地跑到媽媽瑪麗身邊,拉著媽媽的胳膊說:“媽媽,今天我們要熊貓貼畫?!眿寢尙旣悘某閷侠锬贸鲆恍┠z貼畫,挑出兩張熊貓貼畫,認真地粘在冰箱門上的一張彩色紙單上。
我好奇地問科恩:“孩子們在做什么?”科恩熱情地把我拉到冰箱前,指著上面貼的兩張彩色紙單,說:“這是我們?yōu)轳R克和瓊斯制定的每天的家務事清單,清單上的每項家務,他們必須合格完成?!蔽铱吹?,在馬克的每天家務事清單上這樣寫著:“把自己玩過的玩具放回玩具箱;飯前把紙餐巾擺放到桌上;幫助準備寵物飼料;幫媽媽拿掃帚等等。”在瓊斯的家務事清單上則這樣寫著:“擦桌子、椅子;獨自鋪床;吃完飯以后,把臟碗拿到水池邊;幫助媽媽把疊好的清潔衣服放回衣柜;澆花、到報箱取報紙等等?!倍?,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務事清單也在不斷變化。
我了解到,在加拿大,大多數家庭的孩子都有一份家務事清單。從孩子兩三歲開始,父母就有意識地讓孩子幫助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來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心和動手能力。加拿大的父母們普遍認為,要讓孩子有責任感,就得先給他們責任讓他們去承擔,而做家務就是最好的訓練方式。我問科恩:“孩子們會不會很討厭做家務?”科恩說:“不會!恰恰相反,孩子們都覺得幫助爸爸、媽媽做家務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很有成就感。而孩子每做好一件家務活,家長也會在家務事清單上,貼上孩子喜歡的膠貼畫,以示鼓勵?!?/p>
聽了科恩的一番話,我不禁聯想到國內,像馬克和瓊斯這樣大的小孩子,正是父母“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年齡,嬌慣得如同家里的“小皇帝”,以至于一個個都養(yǎng)成驕橫跋扈的壞脾性。加拿大父母從小就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意識,因地制宜地引導孩子獨立地做家務事,對孩子以后的成長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