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張旭
采訪專家/趙杰 山西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主任醫(yī)師
你的陽氣行不行?
本刊記者/張旭
采訪專家/趙杰 山西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主任醫(yī)師
同一環(huán)境,為什么有人怕冷,有人出汗?同一食物,為什么有人吃一口就腹瀉,有人吃多少都沒問題?其實這些情況都與身體的陽氣息息相關。陽氣關乎著身體健康。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定義生命時說,生命是蛋白體的存在形式,這個存在形式的基本因素在于和它周圍外部自然界不斷地新陳代謝,這種新陳代謝一旦停止,生命就隨之停止。
山西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趙杰主任醫(yī)師說:“從化學起源說來看恩格斯的觀點,無機小分子演變?yōu)樵忌倪^程就是外界能量不斷充實推動的過程,而這個推動者就是中醫(yī)講的陽氣?!?/p>
從有生命的那一刻起,人就有了陽氣。
“人從一個受精卵到發(fā)育成形都是依靠陽氣的作用。陽氣這種無形的力量,現(xiàn)代生命學稱其為生物機能,而古人就把生命機能稱為陽氣?!睂τ陉枤猓w杰談了自己的認識。
既然陽氣可以得到補充,為什么還會不充足?趙杰告訴記者:“一般來說,陽氣不足與其受損有關,主要原因有二?!?/p>
“《黃帝內經(jīng)》中說‘陰盛則陽病’。想要更好地理解這句話,就必須明白陰陽的關系。從病理學來講,陽氣代表著生命力,陰氣代表的則是病邪。疾病和其代謝產(chǎn)物都屬于陰邪?!壁w杰說。
人體講究陰陽平衡,當陰邪盛,必然會對陽氣造成破壞,損傷生命機能,人往往就會生病。比如腫瘤是陰邪,糖尿病人體內多余的糖分在血管里流動是陰邪,血脂增高也是陰邪的范疇。由此可見,陰盛則陽病是陽氣受損的原因之一。
陽氣受損的第二種原因,是因為生命的消長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每個人都會遵循生、長、壯、老、已這一過程。這也是人體陽氣消長的規(guī)律,是一種正常的生理過程。
一個人的陽氣是有限的。人從生到長這一階段,身體的陽氣是不斷增加的,到十八九歲時,體內的陽氣就到達到了峰值,之后到壯年階段,陽氣會維持在峰值狀態(tài)。老子說,物壯則老。從壯年到老年,陽氣則會慢慢地衰退,當身體的陽氣完全消散時,生命也隨之消失。所以說陽氣的自然損耗,也是陽氣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趙杰從事中醫(yī)臨床二十多年。主倡治療疾病當以扶陽為先,擅大量運用附子、干姜(生姜)、肉桂(桂枝)等溫陽藥治療重大疑難病癥,對抑郁癥、腫瘤及疼痛性疾病等疑難病癥頗有心得。
另外,外感六淫、內傷七情、外界微生物的刺激、物理化因素的刺激、情緒難以得到很好的維護,不能很好地處理人際關系,這些因素都會對生命機能造成影響,使陽氣受到損傷。
趙杰指出,一般陽氣不足表現(xiàn)在內外兩個方面。
面色青白晦暗,精神不振,白天疲乏沒有精神,晚上睡不著覺……是陽氣不足的外在表現(xiàn)。
內在表現(xiàn)從臟腑來看,陽氣不足分為心陽虛、脾陽虛、肺陽虛、肝陽虛、腎陽虛五種,每種的表現(xiàn)又各不相同。
心陽虛:表現(xiàn)為認知、感知出現(xiàn)問題,比如抑郁癥與心陽不足有關。
肝陽虛:表現(xiàn)為缺乏決斷力和主張,遇事退縮;身體反應遲鈍等。
脾陽虛:表現(xiàn)為思維能力下降;脾胃運化能力不足,消化能力變差等。
肺陽虛:表現(xiàn)為魄力不足;短期疲乏等。
腎陽虛:表現(xiàn)為記憶力衰退,短期記憶能力下降或消失;生殖能力下降;尿頻等方面。
“比如一個人自認為周圍環(huán)境對其造成壓力,不敢拋頭露面,不愿與人交往。這種退縮是肝陽虛的表現(xiàn),但是退縮之前的感知認知就是心陽虛的表現(xiàn)?!壁w杰舉例說明,陽虛很多時候并不是單一表現(xiàn)在某一方面,而是復加的兩種或者三種的復合出現(xiàn)。比如脾、腎陽虛,心、脾、腎陽虛,或者是以一種為主,牽涉其他。
看一個人的陽氣行不行,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看身體的氣化能力是否下降。
這表現(xiàn)在消化能力,抵御和適應季節(jié)變換能力,晝夜節(jié)律自我調節(jié)能力上。
另一方面是看社會交往、溝通等相關能力是否下降。
比如總是怯場,缺乏自信,悲觀,不愿意與人交往,思維能力下降,記憶力衰退……這其實都是陽氣不足的表現(xiàn)。
如果長期存在上述表現(xiàn)中的一點或者幾點,而且表現(xiàn)明顯,則需要注意陽氣是否充足。
養(yǎng)陽對于每個人都非常重要?!饵S帝內經(jīng)》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正因為人體陽氣有一個生長和衰退的過程,所以孩童時期就要保護好陽氣,把陽氣旺盛的時間段盡量地拉長一些。
“現(xiàn)在很多家長對孩子非常溺愛,生怕夏天熱著,冬天凍著,夏天一個勁兒地給孩子吃西瓜、喝涼飲料、吃冷飲,這些寒涼食物對胃腸道的刺激都是非常傷陽氣的?!壁w杰說,陽氣充足不僅包括體力充沛,反應敏捷,同時還包括不論氣候如何變化,依舊可以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一年四季,氣溫各不相同,要讓孩子積極地去適應大自然的變化,增強陽氣的運動,而不是去“消極”抵抗。只有陽氣不斷地運動生發(fā),人體才會生生不息,充滿活力。同時,在衣物的增減上,該多穿的時候多穿點,該少穿的時候少穿點,老話說“春捂秋凍”,很多類似的習俗都是很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