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東平
【摘要】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在培養(yǎng)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立足生活,用真情實感去描繪生活。具體習作時要教會學生寫作技巧,重視習作評改和重復作文的訓練。只有如此,學生的寫作水平才會逐漸提高。
【關(guān)鍵詞】寫作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寫作是心智與知識的綜合訓練,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它不但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聯(lián)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更能展現(xiàn)學生對字詞句的運用、對思想語言和口頭語言的提煉、對現(xiàn)實生活知識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升華、對情感價值觀的宣泄。
《語文課程標準》總體目標與內(nèi)容中就學生寫作界定為:“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能根據(jù)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發(fā)展書面語言的能力。”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孩子們駕馭、使用已有知識寫作文的本領,既是現(xiàn)代化建設的需要,也是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筆者認為,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在觀察中取材料,在閱讀中借技巧
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小學生置身其中,總是帶著“渴求的心態(tài)”和“好奇的目光”來打量這個精彩的世界。給學生第一手材料,為習作打下堅實烙印的“觀察”顯示出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學生觀察事物時,應要求他們做到全面、細致。全面,即事物的全貌,事物發(fā)展的全部過程以及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和差異。細致則是深入地從不同方位、不同側(cè)面去了解,從靜態(tài)到動態(tài),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爭取做到系統(tǒng)的觀察并做好觀察筆記。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遍喿x是寫作的基礎,這是因為在讀的過程中,心智日趨完善的讀者不但間接地獲取了材料,同時亦對作者的謀篇布局、選材、確定主題,語言語法等技巧由生到熟,不斷地揣摩,在具體寫作實踐中再加以靈活運用。如果這樣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對學生學習寫作也有很大的幫助。
二、選材要恰當,結(jié)構(gòu)要嚴謹,中心要明確
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的目的在積累素材。面對一個作文題目,我們應當怎樣選材呢?首先應有一個明確的中心,因為它是文章的“統(tǒng)帥”和“靈魂”。當中心提煉出來以后,我們可以根據(jù)中心的需要從“材料倉庫”中選擇真實的、典型而又有新意的材料。材料真實才能撥動讀者的心弦,才能具有代表性;材料有新意,才能跟上時代的節(jié)拍,給人以新鮮感。
人們常說“結(jié)構(gòu)是文章的骨架”,如果不把選出的材料有條理地組織起來,何異于“一盤散沙”。我們可以根據(jù)寫作的需要,從“中心事件貫穿全文”“以人物事件活動為線索”“以感情變化為線索”“以時間、空間順序為線索”等結(jié)構(gòu)形式中選擇恰當?shù)慕Y(jié)構(gòu)來安排文章。我認為這樣做會大大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用真情實感描繪生活
真情實感是我們親身經(jīng)歷的人或事,或耳聞目睹的人或事在我們內(nèi)心產(chǎn)生的一種感受。如果我們把它寫進文章中去,自然會引起讀者的共鳴。例如老舍的《小麻雀》中寫小麻雀神態(tài)和外表:“小黑豆似的眼睛帶著點要親近我又不敢完全相信我的神氣?!薄皟深w黑眼珠比以前更大更黑了……”由此作者再寫到自己的心理活動。整篇文章以“同情弱小者”貫穿全文的字里行間,讀者不得不被其左右,從而產(chǎn)生憐惜小生物的心境。
劉勰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币虼耍诰唧w寫作實踐中,應指導學生帶著目的去體驗客觀實際,然后用真情實感對其加以描繪,這樣才會寫出感染人的文章來。
四、運用好語言,養(yǎng)成推敲習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必S富生動的語言能夠更好地增強文章的準確性和鮮明性?!毒瓣枌愤@篇課文中寫道:“武松提了哨棒,大踏步走上景陽岡來。大約走了四五里路,來到岡下,看見一棵大樹,樹干上刮去了皮,一片白,上面寫著兩行字。武松抬頭看時,上面寫道:‘近因景陽岡大蟲傷人,但有過往客商,可趁午間結(jié)伙成隊過岡,請勿自入。武松看了,笑道:‘這是店家的詭計,嚇唬那些膽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武松拖著哨棒走上岡來。這時天快晚了,一輪紅日慢慢地落下山去?!边@段話里的“提”和“拖”兩字非常貼切,前一個“提”字表明了武松固執(zhí)、勇敢的個性,后一個“拖”字形象地表達出嗜酒過多的武松的醉態(tài)。這些詞語只有引導學生揣摩,學生才會領悟到它在文章里的妙處?!耙馍僖蛔謩t義闕,句多一言則詞妨”就是講究字、句的精煉。
在具體實踐訓練中,一方面要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以提高其語文素養(yǎng)。另一方面也要用“師生共同遣詞造句法”進行訓練,從而讓學生養(yǎng)成“惜墨如金”的好習慣。
五、在作文講評中求進步,在反復作文中求發(fā)展
作文講評既是上次作文的總結(jié),又是下次作文的起點。一般均是老師把寫得好的文章讓學生讀,老師適時點評其優(yōu)點,這樣既可以使上次作文寫得好的學生有成功的體驗,也使存在不足的學生不由自主地找差距。同時也可采用“學生間互評互改”,它不但使文章日趨成熟,更重要的是使“修改”成為一種習慣。
反復作文是在題目和文體不變的情況下多次作文,其實質(zhì)是一種帶“要求”的作文修改,它有助于學生去粗求精,在不斷認識,思考、實踐的基礎上達到寫出好文章的目的。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水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不停。”葉老的話深刻地揭示了作文和生活的密切關(guān)系??傊囵B(yǎng)學生寫作能力是一項艱巨的循序漸進的工作。作為新世紀的語文教師,應在不斷完善自身素質(zhì)的基礎上,長期、系統(tǒng)地對學生進行訓練,那么“鐵棒就會成針”。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