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晗
小學時,我爸只帶我認了一次校門,之后再沒管過我。雖然在上海上的大學,但是一上大學我就在外面租了房子。當時我爸的觀點是,到了這個年齡就該自己出去住,否則老的小的看對方都煩死了。
我覺得長大這件事,是需要儀式感的。如果你自己不出去生活,你總是以為衣服穿完了自己會沖個澡跑1000米風干,然后就乖乖躺在你的衣柜里。從獨自出來生活后,我就再也沒回家住過?,F(xiàn)在買了房子,現(xiàn)在我住了一年多,我爸連門都沒登過,我媽也就來過三次。這些沒什么值得炫耀的,在我的觀念里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我周圍的姑娘也一樣,大學畢業(yè),自己找工作,想辦法賺錢、租房子、談戀愛,買東西,一步步摸索出照顧自己的方法,從雞蛋都不知道怎么煎到現(xiàn)在連月餅都能做出來。找誰幫忙?我們這一代大多是獨生子女,最關鍵的時候也就靠著朋友幫忙。
然后,沒錢了找對方蹭飯,有錢了就請客埋單,失戀了就跑對方家里哭,關鍵的時候一個電話讓你必須得來。有小伙伴動了小手術,家人都不知道的時候,我們已經(jīng)帶著一鍋雞湯去了。一個人搬家,所有人去撿漏兒。誰都沒跟誰借過錢,但是知道對方最近經(jīng)濟困難,肯定找點活兒給對方干。
有一個姑娘生過一場大病,化療完后,我們?nèi)タ此?,心照不宣,絕不搞心靈雞湯,全躺她家沙發(fā)上玩,說:“你真酷,胳膊上帶針耶。”這么多年,誰也沒感慨過什么,沒覺得不容易,就是好玩,玩著玩著就長大了。
反正年輕,不懼怕把生活搞糟糕,不去想正確答案,不應該活得明白,應該每一天都像在冒險,應該窮得理直氣壯,應該對著老板叫板,說“我不要成為你這樣的人”。可不知道為什么,我認為的“年輕人該有的樣子”卻成了異類,特別是男孩子。現(xiàn)在的男生賺錢能力不行,與女孩子搭訕不行、承受力不行、受挫力不行……于是,他們再也不迷人了。
感覺人生很短的瞬間太少,不是每一個姑娘和小伙子都讓你愛到時間停止,不是每一場酒都讓你醉到不愿醒來,不是每種成就感都能持續(xù)一首歌的時間……大多數(shù)時候,人生漫長到無聊,所以更應該珍惜你作為年輕人、一個人去和世界肉搏的時光。
你和你自己是一支隊伍,去交朋友,去學會生活的日常,去為小事?lián)鷳n,去思考你想要的是什么,去犯錯,去你想去的每個地方,去談沒結果的戀愛,這些不是浪費,是一期一會。過了就沒有了。
風吹麥浪摘自《時代青年》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