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芳 劉偉曾秋容 萬錦秀
(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 廣東深圳 518033)
被動直腿抬高試驗在心力衰竭患者液體管理中的應用
鄭曉芳 劉偉#曾秋容 萬錦秀
(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 廣東深圳 518033)
目的:探討被動直腿抬高試驗(Passive Leg Raising,PLR)在心力衰竭患者液體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42例,所有患者行PLR后,根據(jù)PLR陰性或陽性分為對照組(24例)和觀察組(18例)。對照組液體輸注不受限,觀察組液體輸注進行嚴格控制,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jié)果:觀察組住院時間、累計尿量、累計液體使用量、達負平衡時間及心力衰竭加重情況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累計負平衡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PLR有助于護士對心力衰竭患者初始容量狀態(tài)的準確評估,為臨床治療調(diào)整液體量并進行患者容量管理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jù)。
心力衰竭;被動直腿抬高試驗;液體管理;應用研究
輸液治療失度問題是心力衰竭加重事件的常見原因之一,如何有效進行輸液管理和控制一直是醫(yī)學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隨著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被動直腿抬高試驗為液體管理提供了參考依據(jù)[1]。我院對心力衰竭患者進行被動直腿抬高試驗,效果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42例,所有患者行PLR后,根據(jù)PLR陰性或陽性分為對照組(24例)和觀察組(18例)。觀察組: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齡(61.111.4)歲,平均APACHEⅡ評分(17.233.20)分,高血壓病8例、擴張性心肌病4例、缺血性心肌病3例、風濕性心臟病3例。對照組:男12例、女12例,平均年齡(60.411.1)歲,平均APACHEⅡ評分(16.643.10)分,高血壓病6例、擴張性心肌病4例、缺血性心肌病10例、風濕性心臟病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標準 難以平臥、難以接受PLR患者;入院前接受利尿治療患者。
1.3 方法
1.3.1 常規(guī)處理 進行留置中心靜脈導管,給予心電監(jiān)護,觀察患者心率(HR)、中心靜脈壓(CVP)、呼吸頻率(R)、肺部羅音和呼吸狀況。
1.3.2 半臥位PLR試驗 (1)患者取半臥位,床尾放平,抬高床頭至45°,伸直雙腿并穩(wěn)定10 min;(2)床頭放平,護理人員抬高患者雙下肢,使其呈45°保持4 min;(3)放平雙下肢,抬高床頭45°,取半臥位保持10 min,洗脫PLR效應;(4)重復操作3次,記錄CVP、平均動脈壓(MAP)、R、HR值,取平均數(shù)值,由醫(yī)師評定患者肺部濕性羅音和呼吸狀況。
1.3.3 液體管理 PLR過程中不予調(diào)節(jié)心血管藥物,輸液速度維持不變。對照組液體輸注不受限,若患者在輸液過程中出現(xiàn)容量負荷加重,立即調(diào)整輸液速度和用量,或停止輸液。觀察組液體輸注進行嚴格控制,若患者在嚴格控制輸液的情況下仍然出現(xiàn)了心力衰竭加重情況,立即停止輸液。必要時均可采用利尿劑進行治療。輸液液體溶媒主要為5%葡萄糖注射液,每日0.9%氯化鈉注射液輸入量應低于250 ml。1.4 觀察指標及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累計尿量、累計液體使用量、達負平衡時間、住院時間及心力衰竭加重情況。PLR結(jié)果評定[2]:PLR實施4 min后,患者R、HR、CVP 、MAP較前增加超過10% ,肺部濕性羅音增多,呼吸困難加重,6項中某1項成立則為PLR 陽性,否則為陰性。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液體治療情況比較 觀察組住院時間、累計尿量、累計液體使用量、達負平衡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累計負平衡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 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液體治療情況比較()
表 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液體治療情況比較()
組別 n 平均住院時間(d) 累計尿量(ml) 累計液體使用量(ml) 達負平衡時間(d) 累計負平衡(ml)觀察組 18 11.2527.8對照組 24 14.8 1.3 8 670.11 639.0 5 834.1497.2 5.62.0 1 857.4 483.7 t 8.140 8.324 12.568 8.012 9.908 P<0.05 <0.05 <0.05 <0.05 <0.05 1.5 9 735.11 730.2 8 310.2681.4 7.32.8 1 466
2.2 兩組患者心力衰竭加重情況比較 觀察組出現(xiàn)1例加重(5.56%),對照組出現(xiàn)10例加重(41.67%),組間比較,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過程中輸液過快可導致心力衰竭程度加重,而輸液過少又難以維持患者基本心輸出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輸液狀況尤為重要。研究表明[3],對心力衰竭患者進行輸液管理前行PLR具有一定的可行性。PLR中,患者取半臥位,可從下肢靜脈回流250~450 ml血液至中心血管,雖可能短時間增加心臟前負荷,但在雙腿水平放置后可迅速逆轉(zhuǎn)這一現(xiàn)象。所以,該試驗可對患者液體負荷后的心功能改變狀況進行預測,評估患者對液體復蘇的反應性及容量狀態(tài),方法較為安全可靠[4]。同時,由于PLR在60~90 s內(nèi)可達到最大效應,影響心排血量,但依據(jù)的是心臟前負荷的儲備程度,而不是中心容量狀態(tài),所以有助于護理人員進行液體管理和調(diào)整[5]。
本研究將PLR進行4 min后的呼吸循環(huán)指標變化超過10%作為陽性界值,主要原因為4 min后患者容量負荷反應較佳,多數(shù)血液存于下肢,可促使血液回流心臟。對容量過負荷的心力衰竭患者應嚴格控制輸液,而非容量負荷過重患者也應在治療中經(jīng)常進行PLR,降低液體治療不當引發(fā)心力衰竭加重的可能性。
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住院時間、累計尿量、累計液體使用量、達負平衡時間及心力衰竭加重情況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累計負平衡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對心力衰竭患者行PLR后進行嚴格輸液控制效果顯著。綜上所述,心力衰竭患者進行輸液前行PLR試驗,有助于對心力衰竭患者初始容量狀態(tài)的準確評估,為臨床治療調(diào)整液體量并進行患者容量管理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jù)。
[1] 汪建平,張一鳴,張國川.直腿抬高試驗在腰腿痛診斷中的價值[J].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36(6):742-744
[2] 胡海,張智長,連小峰,等.主動直腿抬高試驗的生物力學機制[J].國際骨科學雜志,2015,36(6):387-389
[3] 凌建維.直腿抬高試驗應用體會[J].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2012,19(3):29-30 [4] 鄧卓軍,夏為,卞曉華,等.床旁超聲在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液體管理中的應用[J].解放軍醫(yī)藥雜志,2015,27(6):31-34
[5] 許春陽,葉宏偉,馮玉峰,等.FloTrac/Vigileo系統(tǒng)聯(lián)合被動抬腿試驗在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液體復蘇中的應用[J].貴陽醫(yī)學院學報,2014, 39(6):834-837
R451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6.032
2017-05-10)
#通訊作者:劉偉,E-mail:buqg62@163.com